有人說習武先習德,短期來說沒錯,
長期而言,德還是得從習武中求,二者相依,而非個別獨立。
人會容易發怒,主要是內在需求與外在環境不協調所致,
悲傷是對於不協調無力感所使,
抑鬱寡歡是長期不協調所致,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協調的事,多如牛毛,
暴怒跟壓抑都不是好事,而習武是個很好的調節管道。
初練拳,藉由對抗意識,宣洩不平,練完後身心自是輕快。
進一步,逐漸了解強弱是相對問題,付出努力就能變強,此時無力感消失,對自己生命掌握度變高,自信提升。
進階後,為了追求更強大勁道,逐漸了解協調比力量重要。
隨著身體協調後,心裡也會產生變化。了解對於外界變化,以力強求勝負終至雙輸,協調雙贏才是真贏,有何可爭。
進一步知道在世界運行中,所有不順遂,自己在其中所扮演的強化腳色,外界只是內心的一面鏡子,有何憤怒;而所有順利中,實因緣聚合,非僅己所能承辦,只有感謝,何以自喜。
所謂協調不協調,只在一心。所以仁者,善待己所以善待天下,善待天下如善待己,本無分別。沒有大我小我,也沒有犧牲小我完成大我。所以仁心立,義自行,禮智兼備,信為終,看似武德有五,其實抱中守一。
至此,武德明矣。這過程透過習武逐一展現,非靠講述得以竟功。
至此,不用暴怒,沒有鬱結,心境清朗,身心愉快,好不自在。
PS:練長拳最有趣的地方是,為爭高下而習武,卻以看透勝負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