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管碧玲:期待整個黨藉此會議找到國際系絡下的民進黨論述
2013/07/04 17:18:41瀏覽630|回應0|推薦4

台獨黨綱不必改,用政策綱領因應時勢

基本綱領不必改,用政策綱領因應時勢,指導黨的行動。過去的歷史顯示,我們其實有一個可以與時俱進的機制。就一個政治組織(團體),甚至要主導國家前途的政黨,這是很正常的。中國共產黨也一樣,他已經是一個充分利用資本主義崛起的國家,但是他們仍堅持馬克斯列寧主義,在黨綱中,1945年至2002年間,「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有沒有改?沒有改。所以中國要求我們改台獨黨綱是不對的,中國應正視台灣的事實。我認為我們的黨綱不必改。我們可以用政綱的機制,尋求民進黨當代的與時俱進的核心價值。

2012年我們沒有針對中國政策的新政綱,當中國改策成為選舉議題時,我們的步伐比較不穩定。候選人在美國演講時,表示「對未來維持開放,2300萬人決定」,基本上是台灣前途決議文的軸線,中期表示「中華民國是台灣」,後期則陷入「沒有九二共識」的漩渦,最後在中國政策部份,讓美國、中國有聯手干預選舉的機會。

此經驗讓我們體會到,邁向再執政之途上,民進黨必需尋找一個國際系絡下的論述,一方面可以表達我們的核心價值,另一方面也能贏得國際的信賴,且讓我們有效地用來處理國際及中國事務。

民進黨一定要有一套「穩健、精明、有效」的論述可以用來和中國、美國、日本暨所有關係兩岸發展的所有國家、組織、團體、個人周旋。一套論述來周旋可以讓大家坐下來對話。周旋與對話不一定會有結果,但是透過這個過程,我們表達核心價值的同時,也有能力處理國際事務,獲得國際信賴。

國際系絡中的民進黨

美國長久以來的政策就是從布希時代三個公報、台灣關係法及不能片面改變現狀的三合一論述,到歐巴馬時代,國民黨執政後,美國看到台灣與中國關係變遷,不再警告「挑釁」,轉而為強調「臺灣關係法、三個公報、和平交流」。

其間,美國對民進黨2007年公投的不滿與疑慮導致的相對疏離的關係,未完全修復。表現在對2012年大選的態度,及2011年我們揭發世衛密件中對台灣矮化的密件時,其聲援的規格,遠遜於2007年潘基文事件,至今,宗主國模式迄今未變更。

中國因國民黨不顧台灣主權、不捍衛台灣利益,對中政策已經從2008宣稱可以「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識 (2008.03.26, pp.28-29),倒退到愈形緊縮的「一國兩區,一中架構」。並在這個架構下,簽訂了各項協議,並預計互設辦事處。

民進黨面對這個對台灣極其不利的國際系絡,執政的課題將是:
1.面對一個中國問題,我們的態度和論述是什麼
2.宗主國模式的國際參與我們的方案是什麼?
3.兩岸深化交流的產物:各項協定、互設辦事處…及各項交流措施,我們執政後接不接受

這三大課題,是我們執政後的責任,也是準備在執政的過程我們會被美、中等國際社會暨台灣人民挑戰的課題。今天這個會議,也因此特別具有時代的意義。

謝長廷路線的正面意義

謝長廷的路線,放在這一段歷史發展的國際系絡來定位,他的行動,符合在兩岸關係中「穩健、精明、有效」的國際期待。他發展一套論述去周旋,讓對方願意坐下來談。民進黨應該肯定這種行動,對論述的內容有不同的想法,他也等待著,願意去聽。

我期待民進黨和社會包容這樣的一個行動,也期待民進黨更積極、自信地尋找在國際系絡下「穩健、精明、有效」的中國政策論述,成為民進黨的再論述。作為在野黨,我們可以停留在2007年的決議文,但執政以後,我們有責任處理諸多問題,因此在執政的準備過程,我們做好準備就可以從容地面對。

謝長廷向前走了,我期待整個黨在這個會議深切檢討後,可以尋找到在國際系絡下的民進黨論述,走出去面對我們2016的挑戰。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anMom&aid=787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