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無歲月 人間忘貴賤
同心協力營造家園的古川町物語
古川町是日本關西地區崎阜縣北部,飛驒山脈環繞的盆地中,一個以木業為中心,人口大致維持在一萬五、六千人左右的山村。約成立於1589年,與臨近的高山市,都是有四百多年歷史的傳統聚落。幾百年來可說一直過著與世無爭的山居歲月。這個小鎮由於木業興盛,技藝成熟高超的飛驒木匠遂全日本知名,其作品成了該小鎮乃至是全日本名貴木作的象徵,據說京都、奈良許多寺院,甚至京都御院皇宮,都是古川匠師的作品。古川工匠的工具還被國家指定為文化財。
古川町除了建築細膩精美聞名日本外,每年一月十五日「三寺參拜」與四月十九、二十日的「飛驒古川祭」,是另外兩個聞名全日本的文化盛典。兩百年來古川外出到信州地區從事絹織工作的女生,都會在三寺參拜這一天返鄉,穿著漂亮的和服沿著下雪的瀨戶川邊,走向圓光寺、真宗寺與本光寺,漂送水燈祈求良緣成就。而每年春天來臨時,四月十九、二十日町內各神社會一起舉行春祭,而最震撼人的是參加祭典數量龐大的年輕人,幾乎是全體年輕人,不論是在地或返鄉,大家共同商議組織分工,出錢出力全體動員。數百人拉曳著做工裝飾精美無比的「祭屋台」(神轎)巡行町內各處。四月十九日深夜,古川町民以「起太鼓祭」喚醒大家,告知春天的來臨。裸露上身的壯丁,坐在五米高的鼓架之上,敲擊太鼓巡行街道,這個山村裡深夜迎春的太鼓聲,每年都吸引了數萬人潮。這個「起太鼓祭」也被指定為日本國重要無形文化財。
1993年10月,古川町的社區營造協會,舉行了町民大會,古川小學校也有一百三十位六年級的學生參加,發表他們的「提升古川形象計畫」,當時出席小組討論的六年級學生初田百江,提出一篇作文「傳達古川知心的社區營造」,深深的感動了與會人士。 初田百江從聽到一個大阪來的遊客,羨慕古川銀杏的美麗說起,她說「--因此不只是花錢去建造各種設施、設備,更希望大家能同心協力來使古川町更美。---」這篇作文引起了古川町大人們的自省,因此十幾年來古川町的每個小角落,每個細節都有人自動自發去關照,再度促成了古川町社區營造的深化,讓已經很美麗的古川町,處處呈現一種細膩的美感。
其實到1960年代一直維持著寧靜的古川町,伴隨著日本的高經濟成長,也曾發生過環境污染。那時寬僅一點五公尺緊鄰住家,穿過街區中央,流入荒城川的瀨戶川卻變得像臭水溝。後來經熱心的町民,組成社區營造協會,從60年代起,鼓勵古川町的居民,自動自發修繕清理瀨戶川,經全鎮男女老幼都動手參與污泥的清除與垃圾的清理,才逐漸恢復清澈的水流。1968年8月古川町的報紙,發起了在瀨戶川裡放養鯉魚的計畫,獲得熱烈迴響,大家共捐了三千尾鯉魚,放養當天全鎮居民齊聚川邊一起放養。這些鯉魚屬於全鎮共有,照顧鯉魚人人有責。而且全町共有的寵物養在高緯度的山城,下雪的冬天必須全町動員,將所有鯉魚全部撈起放到一個溫室的水池中過冬,等待來春再全體動員,讓魚回到川中優游。
如今瀨戶川中優游的鯉魚,已經成為居民的驕傲與觀光客的最愛,也成了古川町聞名於世的形象大使,瀨戶川遂被通稱為「鯉の川」。為了寵愛這些鯉魚,人人從自家做起,居民晨昏兩次出來撿垃圾撈取落葉雜物,他們無分貴賤,不分你我,同心協力,出錢出力,讓小鎮的街區污水接管率百分之百。瀨戶川的鯉魚並不是為了觀光放生的,也從沒有要向政府申請補助,最初只是為了提醒大家不要弄髒水源,共同來維護水質而已。但從放養鯉魚開始,古川町的居民發展出對環境的關懷,共同細心經營屬於全町的生活空間,讓整個小山鎮,變成美不勝收的親水空間與環境。
到現在古川町人入睡之前,還會聽到町民輪流巡夜敲擊的梆子聲,提醒大家小心火燭。進入21世紀的美麗山村,彷如山中無歲月,竟還用18、19世紀的方法,一聲聲的提醒全體町民,照顧社區人人有責。我經常有機會到台灣各地看看,民進黨執政時期,全台各地風起雲湧的社區總體營造的活動與呼聲,在政黨輪替後竟悄悄地轉變成微弱不堪。每當我回顧那次造訪的山村,細聽導覽訴說屬於他們的故事與驕傲,有一種深深的嚮往,竟縈繞心頭久久不去。
精彩照片請看:管碧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