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3/10/12 新北市>鶯歌區>孫龍步道+鶯歌石步道+二坑步道>宏德宮(孫臏廟)、鶯歌石、奇妙石、碧龍宮、二坑隧道、農林禪寺觀景平台
2023/10/29 21:20:40瀏覽10598|回應0|推薦23
<新北市-鶯歌區>規劃了22條困難度不一的步道,我們今天要走其中一條還算容易的「孫龍步道」,順走「鶯歌石步道」「二坑步道」,順遊「鶯歌石」

今天先搭火車到「鶯歌火車站」,出了車站,約步行10分鐘即可到達「孫龍步道」的入口。

「鶯歌陶瓷老街」、「鶯歌陶瓷博物館」及「新北市美術館」,都是<鶯歌區>的重要景點。我們要從地圖右上角的「鶯歌火車站」沿著「建國路」走,經過「宏德宮」,即達「孫龍步道」的入口,「鶯歌石」也在不遠處。

沿路都有「孫龍步道」的指標,事實上,「孫龍步道」是在2022年才完成一大段的路面整建,是一條親民的健行步道。

「建國路」走到底,即可看見右前方的「宏德宮」牌樓。

「宏德宮」到了。宮裡主要祭祀【戰國時代】著名的兵法家孫臏,因此也稱為「孫臏廟」。孫臏與龐涓的鬥智故事,至今仍廣為流傳,而「孫龍步道」乃因連接起點「臏廟」及終點「碧宮」而得名。

這裡也是前往著名景點「鶯歌石」的起點,因此也稱為「鶯歌石景觀步道」

「孫龍步道」「鶯歌石」由「宏德宮」旁的小路進入。

入口處民家的「鶯歌石」彩繪。

「孫龍步道」前半段為混凝土鋪設,不僅美觀,也平整好走。

藍色路線為「孫龍步道」,大部分的遊客採原路去回;我們今天要在前方第二座拱橋處,轉「鶯歌石步道」,途經「鶯歌石」,再沿「二坑步道」繞一圈接回「孫龍步道」,最後到達「碧龍宮」,再走完整的「孫龍步道」回到原點。

經過民家,後院牆壁還有彩繪,增加健行時的美感及視覺享受,感謝了!

看到了輕便軌道運煤台車。「孫龍步道」的前身,是百年前採礦台車所走的輕便鐵道路線,原用途是將山區開採的煤礦,運至「鶯歌火車站」後再轉運。

鶯歌地區的煤礦產業始於1910年間,其中「共榮炭礦」於1940年開礦。當時鶯歌火車站為三峽、鶯歌等地的煤礦集散中心,每月運出的煤炭量達2、3萬噸,曾為全島最高出口量,可想見開採的盛況。二戰後,「共榮炭礦」改名「互益煤礦」,持續興盛經營多年後逐漸沒落,於1982年封坑走入歷史。

沿途花卉處處,蒜香藤炮仗花等待著花期到來。

番蝴蝶爭奇鬥艷。

經過第一座拱橋,橋下並無豐沛溪流。

「孫龍步道」步道全長2.5公里,沿途風光明媚,絕大部分路段都蔭涼舒爽。

步道路標清楚,路徑明顯,無迷路風險。

沿途還有多座廁所。

約走2~300公尺,便來到第二座拱橋,而拱橋邊的岔路,是往「鶯歌石」的「鶯歌石步道」。

「鶯歌」因「鶯歌石」而得名,民間傳說過去「三鶯地區」有二巨鳥相鬥,荼毒鄉里,還會口吐瘴氣,當鄭成功的軍隊經過時被瘴氣阻路,乃令軍士以巨砲轟之,二鳥中箭斃命,分別化成鶯歌地區的「鶯歌石」與三峽地區的「鳶山」。

我們要走「鶯歌石步道」,往上尋找「鶯歌石」。步道雖陡,步輻卻寬廣好走。

沿途有不少大岩石,「南無阿彌陀佛」!唉呀呀!

這是「紅楠」,又名「豬腳楠」,很像耶!

山腰上有一座休息涼亭,不過沒有景觀可賞,也還不太累,就先略過。

上面就是「鶯歌石」了,在大石壁上有不少的岩洞,岩石洞裡還被安了不少佛像,是許多海邊常見的景象,真是別有洞天。

來到「鶯歌石」的背面,相傳當年日軍敗戰返回日本前,有日軍遺留寶藏於「鶯歌石」。在巨石的下半段有看到一道裂痕,難道是來尋寶的民眾所割?

來到「鶯歌石」正面的觀景平台。

「鶯歌石」是位在鶯歌北面山脈的一塊巨大岩石。因形狀似鷹,古代稱為「鷹哥石」,後來再改稱為「鶯歌石」。民國96年(2007年)這裡被闢建成觀景台,面積約7坪,遊客可於此近觀「鶯歌石」的頂部。

從「鶯歌石」的觀景台,可以眺望遠方的風光。

除了可以眺望三峽的「鳶山」外,還有橫跨「大漢溪」的「捷運三鶯線(及車站)」、「新/舊三鶯大橋」及「北二高(國3)」,還有「新北市美術館」。

大部份的遊客會從這裡原路下山,回到原來的「孫龍步道」;我們則要從這裡再往上爬「鶯歌石步道」。

經過一段竹林。

來到另一座觀景台。

解說牌上寫著可以遠眺「北大特區」及「三峽」,不過,實際上前方的樹木擋住了大部分的視線,只能勉強看到遠方的山景。

從觀景台旁邊的階梯往下前進。

「鶯歌石步道」全長約1000公尺,相較之下,是比較原始的步道。

展現生命力的樹木。

大石裂開的縫隙,反成為步道的一部份。

像豬頭的樹幹。

大石壁

來到「鶯歌石步道」的終點,也是「光明山稜線」的岔路口,取右行。

很快來到另一個岔路口;左前方往「中坑步道」,可以接到「牛灶山步道」;我們要從右方的「二坑步道」接回「孫龍步道」。

從稜線走過來,是一路的下坡。

又有一大片的竹林。

約400公尺,經過「鶯山炭礦第一坑」,就知道來到「二坑步道」的盡頭。這間過去的礦坑,前身為出身桃園大溪的傳奇人物簡阿牛所創的「建成炭坑」

這裡是接回「孫龍步道」的岔路口。看到前方山友右行下山,我們則要取左行,轉往「碧龍宮」。

我們從左下角的「宏德宮(孫臏廟)」走一小段「孫龍步道」後,便往上走「鶯歌石步道」,再接「光明山稜線」後,轉「二坑步道」來到「互益二坑」這裡。

先經過一座紅磚橋。

前方是「紫玄宮」,左方紅磚屋,就是「互益二坑」

我們要從這裡繼續往上爬,到「碧龍宮」還剩400公尺。

爬行約100公尺,會看到「奇妙石」。小山頭上有數塊巨石構成,長得很特別,一說像是頭朝左雙眼睜大像蛙鳴狀的蟾蜍;一說像是臺灣寶島,真是奇妙。

這塊巨石就是「奇妙石」,您說它像什麼呢?

這一段路,是「碧龍宮」前比較辛苦的一段。

爬上來,是位於鞍部上的涼亭。

我們從「孫龍步道」走過來,這裡是至高點;另一頭,從先前曾經走過的「光明山稜線」接到「牛灶山步道」,來到這裡是谷底,形成一個鞍部休息區。

我們短暫休息,便要走一小段「牛灶山步道」,往另一處觀景平台。

爬約2分鐘,即可上到這座觀景平台。

這座觀景平台上,有270度的無敵視野,往左看,是稍後要造訪的「碧龍宮」,就立於山腰上。

往前看,左側為「樹林」市區,右側則為「三峽北大特區」。

往右看,可以看到比在「鶯歌石觀景台」看到的更多、更清楚的景觀。

還有前方的「台北大學」校園。哇!不管您是單純爬「孫龍步道」,或是「牛灶山步道」、「碧龍宮步道」,都非常值得特別爬上來這裡。

從觀景平台上,還可以看到臺鐵的火車(如紅色箭頭處),就沿著「大漢溪」南北奔馳,連聲音都聽得很清楚。

離開觀景平台,走不到10分鐘,前方便是「碧龍宮」

「碧龍宮」為一間五層樓的建築,廟宇主建築在樓頂上。

「碧龍宮」有一座很特別的樓梯「長壽坡」,共有133階,可以直上廟宇主殿。最重要的,是它有許多的彩繪階梯。

我們先搭電梯上去,晚點再走樓梯下來。「碧龍宮」主祀【觀世音菩薩】,二樓是祀奉【龜公】的「龜公廟」,裡面有八卦圖紋的「龜宮靈石」,傳說是多年修練得道的神靈顯化而成,有求必應,膜拜後可以摸摸看,有機會獲得好運氣。

廟埕有不少可愛的Q版人物及動物。

廟前牆壁為『左青龍、右白虎』及祥獸的彩繪,廟方還貼心地附上拍照示意圖,方便民眾拍照。

主廟前庭的『金龍吐珠』石雕。

從「碧龍宮」的廟埕觀景台,也可以180度地欣賞遠方美景,還可以看到剛剛稜線上方的觀景平台(如紅色圈圈處)。

接著從有金碧輝煌扶手樓梯的「長壽坡」往下走。

樓梯上有許多栩栩如生的3D立體動物彩繪。

也有拍照示意圖,連『最佳拍照站位點』都在地板上標示出來了。

準備返程。返程我們要走完整的「孫龍步道」。

返程中,只有一開始的這一小段爬坡路段,其餘都是緩下坡的步道。

回到「紫玄宮」旁的紅磚橋。

走了一段柏油路後,經過岔路,取上行。

前方經過的這個隧道,是「二坑隧道」,這裡是當年「互益煤礦」的遺址,運煤台車就是從這裡將開採的煤礦,經由輕便鐵道路線送至「鶯歌火車站」。

「二坑隧道」長8公尺餘,寬約3公尺,高度約2.5公尺,往上可通到已封坑多年的「互益二坑」煤礦。原本這裡是一處彎道,為顧及安全而『截彎取直』,開闢了這座小隧道。「互益煤礦(一坑)」與「互益二坑」,曾有一段輝煌歲月,礦工人數最多達2~3百人,約1980年代封坑,2000年代改為登山步道。

經過多座涼亭和座椅。

來到「農林禪寺觀景台」

從「農林禪寺觀景台」望出去,感覺「大漢溪」、「捷運三鶯線」、「三鶯大橋」、「鳶山」就在眼前。

「農林禪寺」就在旁邊。

「孫龍步道」真是一條有豐富生態系統、多樣地形樣貌、充滿文化歷史遺跡、一年四季都適合造訪的步道。

經過「鶯歌石步道」的拱橋岔路口。

回到立著高聳孫臏神像的「宏德宮(孫臏廟)」。

回到「鶯歌火車站」,我們前後約花了4小時(含休息、拍照時間),是一條值得推薦的步道。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vin218&aid=18002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