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胃腸的自我保健
2013/02/28 21:14:45瀏覽318|回應0|推薦1
天天按摩三穴道 促腸胃蠕動
2013/02/25

【聯合報/記者陳雅芃、黃士航/報導】

按摩三穴道 促腸胃蠕動

楊佳峰說,在中醫的保健及療法中,可利用穴道按摩,來促進腸胃蠕動。每天按摩5到10分鐘即可,尤其在想要排便前,按摩效果最好。

足三里。

楊佳峰說,包括「足三里」、「上巨虛」、「天樞」,都是緩解便秘非常有效的穴位。

足三里:位於膝蓋下面凹窩,再下面約4指的寬度,距離脛骨外側約1橫指尖的地方就是穴位。用左手按左足、右手按右足,以食指頂住大拇指第二指尖關節,用大拇指推按穴道。

上巨虛:位於「足三里」穴位往下4指寬度的部位。

天樞:位於肚臍左右旁2寸,就是穴位。以手部食指、中指的力量,以順時針方向按揉即可。

按摩肚子:楊佳峰也建議可按摩肚子,也就是大腸所在的部位。可以順時針方向按揉,有助排便。


吃飽就坐 宿便愈積愈多
2013/02/25
【聯合報/記者吳思萍/報導】

要讓腸胃順暢,除了高纖維飲食、補充水分,適當的運動也十分重要,陳邦凱說,每天至少步行20分鐘,能夠增強腸道肌肉的收縮能力。若是吃飽就坐,食物容易囤積在腹中,例如上班族久坐不動,都是累積宿便的高危險群。

陳邦凱說,現代人因為工作關係,三餐沒有在正常時間吃,又常常外食,飲食也不夠均衡,容易造成習慣性便秘。

另外,工作的壓力,沒有充足的睡眠也會導致排便不順暢,其實會便秘的因素很多,不只是關係到飲食,還包括日常生活的身心健康,有無規律作息,都會影響排便的順暢度。

陳邦凱補充,若是想自行查詢相關資訊,可上「國民健康局網站」,裡頭會不定期更新健康資訊。


健檢教我的事/大腸鏡檢查 每年都要做
2011/10/02
【聯合晚報╱李樹人】

年近半百的林先生,一年半前因為腸胃不適在醫院做過大腸鏡,當時發現瘜肉,也順利切除。今年預約聯安健檢時,主動告知健檢諮詢師,不想再做一次大腸鏡,因為一年多前才做過,自認大腸健康沒問題,沒必要再做檢查。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院長鄭乃源醫師表示,「到底多久要做一次大腸鏡檢查?」是許多民眾的疑惑。打開電視,經常可見許多治療腸胃疾病的成藥廣告,這代表許多國人都有這方面困擾,例如胃痛、腸胃不適、胃酸過多。近幾年來,大腸直腸癌已躍居國人罹癌人數之冠,民眾不得輕忽。

以林先生為例,聯安的專業醫護人員了解他的家族史、生活型態及先前的檢查報告後,評估他是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群,建議他應再做一次大腸鏡。經過多次勸說,林先生才願意在當日健檢項目中,再加上無痛大腸鏡。

再次檢查結果,則讓林先生相當驚訝,原本以為瘜肉都已清除乾淨,沒想到又有新瘜肉長出來。切片化檢的結果為「鋸齒狀腺瘤瘜肉」,幸好即時發現及切除,否則可能演化為癌症。

鄭乃源強調,民眾自認為大腸鏡不必每年都做一次、最多每三到五年做一次就好,其實不然。根據聯安的資料庫顯示,國人飲食逐漸西化且缺乏運動習慣,民眾有腸瘜肉問題的比例也逐年升高。

根據研究,飲食、體型、生活或運動習慣和腸瘜肉或腸癌相關,建議過度肥胖、生活習慣不佳、喜歡吃醃漬、燒烤等不健康的食物、平時缺乏運動,或是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最好再提早到30歲就開始腸鏡檢查。

對於大腸直腸癌高危險群來說,更應每年都需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以期早期發現瘜肉,提早處理。

為了減少大腸直腸癌對於國人的威脅,衛生署極力推動糞便潛血檢查,希望能夠篩檢出較大型瘜肉,甚至是早期大腸直腸癌。對此,鄭乃源院長認為,糞便潛血檢查並不可靠,臨床顯示,潛血檢查發現瘜肉的比率偏低。

換句話說,許多受檢者大腸直腸中已存有瘜肉,但糞便潛血卻呈現陰性反應。如果沒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很可能就錯失了清除瘜肉的關鍵時刻。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NMMM7927&aid=734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