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向人瑞學養生
2011/02/02 21:42:40瀏覽640|回應0|推薦0

向人瑞學養生/101歲林瑞 助人為快樂之本

林瑞養生小檔案:早晨一杯開水、固定散步,嗜好:練毛筆。

「心繫國家行最美,身扶鄉政退更榮。」高雄市百歲人瑞林瑞元月3日滿101歲,當年他服務鄉公所等單位卅餘年,幾乎全鄉大小他都認得,雖然現在有些重聽、視力模糊,但社區大小都認得他,都喊他「瑞公」。

林瑞在高雄市湖內區文賢社區土生土長,有三子四女,十六個孫子,長子林仁昌今年76歲。台灣光復前,林瑞家是湖內地區的地主,有13甲田,他在三兄弟當中排行老二,哥哥學醫,弟弟做生意,他則跟著家人務農,但他從小愛讀書,常以瓦當紙,以石充筆,在日本學校教室外跟著聽課、寫字。

林瑞說,當時出門放牛,為了聽課,常常牛先回家,家人卻看不到他,被父親從教室外帶回家,打個半死,後來日籍老師發現他愛讀書,才請他父親讓他去上學。

林瑞長大後,在家附近的「集合所」工作,不久轉任派出所書記官,負責筆錄及翻譯,台灣光復後,先任湖內戶政所戶籍課長,民國57年自革命實踐研究院第三期結業,後來擔任湖內鄉公所秘書近廿年退休。

林瑞的長子林仁昌指著牆上父親書寫的「處世座右銘」。

長子林仁昌說,當年鄰居生小孩,幾乎都請父親幫忙取名,曾有人要父親選鄉長,都被父親謝絕,父親只說「助人為快樂之本,不用和人相爭」。

林瑞自號「夢影老人」,早晨必一杯開水、三餐只一碗八分粥飯,固定時間散步,原本每天都練練毛筆字,直到二年前視力減弱又重聽後才擱筆。

六年前他曾寫下「心訓」和「處事座右銘」,貼在舊家平房斑駁的牆上,「忍幾日無憂自在,耐一時快樂神仙。嗜菜根淡中有味,守王法夢裡無驚」,成為子孫的治家格言。

【2011/02/01 聯合報】@ http://udn.com/

向人瑞學養生/102歲李陳菊英 全國最高齡鄰長

李陳菊英養生小檔案:喜歡膠質豐富的食物,嗜好:學習?

住在高雄市鼓山區華豐里的李陳菊英阿嬤已經102歲了,是全國最高齡的鄰長,生活規律,有空就到高雄長青學苑上課,手語、舞蹈樣樣來,見到她的人都會問「長壽的祕訣為何?」她都會中氣十足回答「人生要有目標,有目標就長長久久!」

「這是謝長廷市長任內裝的!擱足勇(還很堅固)」李陳菊英指著自己潔白的假牙說,她完全不忌口,喜歡「吃軟的」,包括豬腳、雞腳、皮蛋等膠質豐富的食物;她說現在身體好,跟她做45年的「產婆」生涯有關。

李陳菊英從25歲就開始產婆的生涯,騎著腳踏車跑遍大街小巷,「現在腳力就是那時訓練出來」,再加上過去有請產婆「洗嬰兒」的習慣,洗完後就會跟著剛生產完的產婦「做月內」,吃麻油雞麵線、麻油腰子等補品,「一補40年,身體嘛勇起來」。

李陳菊英喜歡拿著放大鏡讀報,她讀聯合報已經卅多年,早年是看股票跟時事,現在則是對樂透號碼。

「我讀聯合報已經卅多年,之前都是看股票資訊,現在是看樂透號碼」拿著放大鏡仔細閱報的李陳菊英說,她退休後就開始作股票,現在轉戰樂透對號碼,她還說對樂透也不是有發財夢,而是給自己一個「睜開眼睛有事做的目標,有目標人就會快樂」。

李陳菊英每天早上六點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推著輔助輪椅走到公園,跟附近鄰居「聊時事八卦」,剛認識她鄰居都會被她宏亮的聲音跟記憶力給嚇到,她說因為自己有戴助聽器,「說話比較大聲,不代表沒禮貌」。

「台客舞、手語,我攏會!」李陳菊英說,有空時還會在兒子陪伴下到高雄市長青學院上課,雖然已經102歲,但李陳菊英說,「我還想學園藝」,徹底實踐「活到老、學到老」精神。

【2011/02/01 聯合報】@ http://udn.com/

向人瑞學養生/105歲張寶仁 信守承諾未再婚

張寶仁養生小檔案:早睡早起、不喝冷飲,嗜好:無。

民前5年出生的張寶仁,到民國100年剛好105歲,雖然來台後就未再結婚,不過在台的弟弟及姪兒們對他都相當好,過年時一定接他回去過年,個性開朗的他在老人之家住了近30年,但從不和人吵架,他說人總要適應各種環境,路才走得長。

張寶仁是江蘇人,早年張家是大地主,張寶仁形容自己年輕的時候,沒做過什麼事,就只做過「大少爺」,後來打仗的時候,父親因為是地主的關係,被活活抓去槍斃,而他從牢裡逃出來後,就和兩個弟弟輾轉來台。當年他在大陸時已經結婚,還有兩個女兒,就因為信守對太太的承諾,來台後他始終沒有再結婚,剛開始在農場種果園,後來還開早餐店,攢下的錢全為了回鄉。

105歲的他還記得,從開放探親至今,已經回鄉5次,第一次回去時再見到另一半,兩人均已白髮,而且沒有多久,老伴就過世了,「就好像等著我回去一樣」。如今他在大陸的女兒已經83歲,而他自己則住在南區老人之家,每逢假日,弟弟及姪兒們經常前往探視,張寶仁總說,「如果兄弟吵架,一定是哥哥的錯」,手足之情可見一斑。

張寶仁經常在老人之家散步、聊天,保持好心情。

其實30年前,他在鳳山認識了一位紅粉知己,雖然兩人相差30多歲,但是相知相惜,前兩年張寶仁身子骨還硬朗的時候,即使已經百歲,他都還能搭公車到鳳山探望她,現在不能跑那麼遠了,但是在張寶仁的心裡,她就像家人一樣。

提起養生祕訣,張寶仁說,自己並沒有特別的喜好,每天一早一定散步,平常不喝冷飲、不吃零食,早睡早起的好習慣,讓他即使百歲,看來依舊精神奕奕。

【2011/02/01 聯合報】@ http://udn.com/

向人瑞學養生/109歲彭玉梅 國寶級織布大師

彭玉梅養生小檔案:飲食清淡,嗜好:看電視、編織

「魯凱族編織大師」之稱的屏東縣三地門鄉青葉村人瑞彭玉梅,高齡109歲的她是兒孫們心中「永遠的林青霞」,她每天都要吃幾顆檳榔,晚間最愛看民視「夜市人生」,飲食清淡,重視環境整潔,兒女們說「Kai Nu(祖母)有潔癖!」。

彭玉梅民國前9年出生,45歲從霧台鄉佳暮村遷到三地門鄉青葉村。她是青葉村的「寶」,小朋友遇到她都說「老老Kai Nu在那裡耶!」在家人心中,彭玉梅永遠那麼優雅漂亮,大家都稱她「林青霞」。

彭玉梅育有四女二男,現由二女兒彭銀英(71歲)、四女兒彭燕英(65歲)和大兒子彭清進(80歲)同住,孫女彭麗美與彭秀玲也一同照料。

彭玉梅去年8月歡慶108歲的生日,在家人攙扶下開心的吹蠟燭慶生。

彭玉梅的房間整理一塵不染,未經她同意不能進去。她是國寶級原住民織布大師,舉凡魯凱族傳統十字繡、鎖鏈繡、緞面繡、毛邊繡等,都難不倒她。彭玉梅身體硬朗,眼力超好,不用戴眼鏡就可穿針刺繡,編織各種手提袋不成問題;長孫女彭麗美一旁說,「奶奶很厲害,我都要戴眼鏡針才穿的過去」。

彭玉梅每天清晨4、5點起床,打掃環境,有空就編織藝品。彭燕英說,擔心她太勞累,現不讓她織,「每次只要一開始織,媽媽堅持織完才肯吃飯」。

說到長壽祕訣,彭玉梅吃得清淡、愛乾淨,三餐吃地瓜,煮野菜粥,最愛吃黑豬肉,只吃3種魚,沙巴魚、吳郭魚與軟骨魚,魚肉堅持用「煎」的,否則就不吃,湯也只喝排骨湯,喜歡看鄉土劇,早晚一定禱告。彭玉梅記憶特好,每個子孫姓名統統記得,每年生日,若有子孫沒有來,她也記得一清二楚。

【2011/02/01 聯合報】@ http://udn.com/

向人瑞學養生/邱坤長夫婦 相知相惜、愛一世紀
聯合報╱記者宋玟蒨、胡蓬生/苗栗縣報導、攝影】

邱坤長(右)與邱彭錦妹結縭78年,恩愛依然,是難得的百年人瑞夫妻。

邱坤長夫婦(103、102歲)/他種田、她賣菜 相愛一世紀

苗栗縣103歲邱坤長、102歲邱彭錦妹是難得的人瑞夫妻,共同見證民國100年的歲月,夫妻倆牽手,互相扶持,度過78個年頭,邱彭錦妹現在還會吃丈夫的醋,媳婦笑說,「真的是百年醋桶!」邱坤長夫婦務農為主,育有五子二女,瓜瓞綿延,現在整個家族已經有102人,已追上夫妻倆的歲數。

冬日午後的陽光灑在夫妻倆的身上,頭上的白髮更加白燦,兩人牽著手,笑得爽朗,感情不言而喻,邱坤長直說,「我們不曾打架,也很少吵架」,最近家裡請了外傭,有時候外傭和邱坤長多說幾句,邱彭錦妹還會吃醋,媳婦曾昭英笑說,「真的很可愛,是百年老醋桶。」夫妻倆78年前結緣,夫唱婦隨,年輕時互相扶持,邱坤長負責種菜,邱彭錦妹負責賣菜,共組家庭。直到去年身體硬朗的邱坤長腳力變差,才沒有繼續耕種,在這之前,他每天下田種菜,也順便健身,他驕傲地說,「我還能拿鋤頭喔!」

邱坤長(左)和邱彭錦妹很少吵架,到現在還會吃對方的醋。

邱坤長住家附近有座土地公廟,早年邱長坤只要看見雜草叢生,會主動整理,也捐地舖路,讓附近民眾前往祭祀的路更順暢,之後更發起募款,整頓附近的土地公廟,邱坤長常說,能夠活那麼久,是土地公的庇護。邱坤長、邱彭錦妹這對百年人瑞,已經是鄉里間的活寶,眾人皆知,不少人還會慕名而來,跟他們合照討福氣。

養生小檔案

養生:持續耕種當健身

嗜好:為廟宇除草、捐地舖路行善。

桃園縣榮民服務處長董龍泉等人昨天熱鬧為百歲榮民卜功治(中)祝壽。
記者呂筱蟬/攝影

中壢市民卜功治年輕時參與過湖北、湘西、徐蚌會戰及古寧頭戰役,明天是軍人節,又適逢他過100歲生日,桃園縣榮民服務處長董龍泉等人昨天熱鬧為他祝壽,讓他樂開懷。

身體硬朗的卜功治說,他在民國27年入伍從軍,在抗戰時期擔任步兵排連長,歷經32年湖北會戰、33年湘西會戰、37年徐蚌會戰,38年則轉往金門並歷經古寧頭戰役,「還在這裡認識老婆,娶得美人歸」。

任務結束後他隨軍來台,調任陸軍總部參謀工作,後來又調任行政管理學校擔任教官,50歲時自中校退伍。

他育有4子2女,個個事業有成,家庭幸福美滿。

卜功治的女兒卜家鳳說,爸爸年輕時非常嚴肅,做事又嚴謹,但上了年紀後變得隨和,保持長壽秘訣就是飲食清淡,而且每天起居正常,都在住家附近散步,每天都過得樂觀、沒煩惱。

向人瑞學養生╱劉鏡寰 出家為尼、隨緣寡慾
【聯合報╱記者何烱榮、紀文禮/彰化縣報導‧攝影】

劉鏡寰(114歲)/讀經不輟 凡事隨緣不求滿

埔里鎮114歲人瑞劉鏡寰身體健朗,仍能扶著助行器自己散步運動。

民國前12年出生的南投縣最高壽人瑞劉鏡寰,卅多歲就皈依佛法出家為尼,法號「道永」,去年八月才因年紀大加上濕氣重,在家屬堅持下從埔里佛光寺搬到市區的懷恩養護中心,耳聰目明還能扶著助行器自己散步運動的劉鏡寰說,人生就像吃飯,只要七分飽,一切隨緣,不強求,常唸佛,就能常保歡喜健康。

「走一步就唸『阿彌』,下一步再唸『陀佛』」,已經在埔里鎮佛光寺修持超過45年的劉鏡寰,雖然不愛熱鬧,但是見到人總是笑口常開,非常平易近人,這天,她扶著助行器,獨自慢慢的沿著養護中心走道散步,一被問到如何養生,她莞爾的這麼說。

劉鏡寰說,唸佛是最大的福報與功德,散步走路唸佛就一點也不累,而且越走越有勁。道永法師也讀經不輟,金剛經、地藏經、彌陀經就擺在床頭,已經114歲的她,捧著經書邊看邊讀,眼力之好讓人驚訝,而且她聽力很好,自己講話輕聲細語,和她對談也不用提高音量,輕鬆自在。

114歲的劉鏡寰耳聰目明,不必戴眼鏡就能讀經書。

劉鏡寰的好脾氣,就連和她「同居」的70多歲陳阿嬤也折服,原來劉鏡寰說國語,陳阿嬤只會台語,兩人同住說起話來雞同鴨講,卻一點磨擦也沒有,自認和劉鏡寰比起來還是個小女孩的陳阿嬤,還會特別關照劉鏡寰三餐有沒吃得正常。

劉鏡寰說,她從年輕就習慣過午不食,到養護中心前都是每天吃一餐,現在三餐變正常了,還是保持只七分飽習慣,不求飽知足常樂,有什麼吃什麼,不挑剔,就是她的養生之道,人生處事也是一樣,要隨緣凡事不求滿,就不會過頭,傷神傷身。

養生小檔案

養生:過午不食、吃七分飽

嗜好:唸佛

向人瑞學養生╱吳林雙 從不挑食、海邊散步
【聯合報╱記者謝進盛、修瑞瑩/台南市報導】

吳林雙(100歲)/起居固定 90多歲登山健行

台南市安平王城西的百歲人瑞吳林雙認為要活得老,心情很重要。

民國前1年出生,去年底剛好滿百歲的吳林雙半生劬勞,到老才開始享福,子孫說阿嬤能活到百歲是「老天爺送的禮物」。

吳林雙的一生都沒有離開過王城西(指台南安平安平古堡城西),生於斯、長於斯、也老於斯,活在恬靜的漁村裡,今年5月,社區幫她辦百歲母親節慶祝活動,邀請她的子孫共同參加,光是遊覽車就出動兩台,阿嬤開心地閤不攏嘴。

「要活得老,心情最重要啦!」,老伴5年前去世後她一直獨居,但住在附近的三個兒子會輪流照顧她,每晚都有兒子陪她睡在老家裡,她生活很固定,早起就到住家旁的古蹟德記洋行,找人聊天,中午回家睡午覺,傍晚兒子會陪她到海邊散步,「送太陽公公」,對於人生她很知足,開心過每一天。

吳林雙每天都由家人陪同到住家附近散步,身後是家旁的古蹟德記洋行。

次子吳國明說,其實媽媽年輕時生活辛苦,父親雖然在鹽務局上班,但一家十指浩繁,媽媽不僅要照顧公婆、子女,只要有一點空閒就種菜、養豬,還要揹著沉重的布匹到市街叫賣貼補家用,根本談不上「養生」。

媳婦薛秋月說,婆婆從年輕時吃飯就是撿全家人吃剩的,可能因此養成不挑食的習慣,到現在牙齒與胃口都相當好,還能吃「土豆」,很多人看到都會嚇一跳。

子女形容媽媽年輕時顧家,沒事不出門,但老了卻變得「外向」,愛熱鬧、愛趴趴走,九十多歲時還參加登山健行,走得比年輕人快,拿起麥克風,歌喉更是一流,有時沒事坐在德記洋行,看到遊客還會主動介紹古蹟,當起導覽員。

「媽媽半生為家庭、子女奉獻,能活到這麼老,應該是老天爺給的禮物,最好的回報」她的孩子說。

養生小檔案

養生:不挑食

嗜好:趴趴走

健康你我他/知足、不氣、慢走 活力老年3寶

古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我過了年已93歲。

年前去「南門市場」採買年貨,肉攤老闆見我眉髮皆白,尚能獨自手提大包小包,到處走動,和攤販討斤論兩,好奇的問我今年多少歲?為考其眼力,我反問他們猜多少?他問有沒有80?我據實以告。如此足以證明我的養生之道算及格。

懷恩之餘,回頭看老妻,4年多一直為病魔所困,長年臥床,進食均靠看護工一口一口餵,才能強撐至今,苦了家人和自己。再加上我每次至老人養護中心探望老友,目睹許多老人過著沒有尊嚴之人生歲月,百感交集,也同時認同,老人得自求多福的時刻,已經到來。

為家人幸福與保百年老身,設定了「惜福目標」如下:1. 保持達觀、知足常樂的心境。2.保持事事不關己,置身度外,減少生氣與煩惱。3. 保持清晰的警覺性頭腦,外出時多放慢腳步,注意周圍的狀況,避免意外事故發生。

【2011/02/10 聯合報】@ http://udn.com/

說起自己年輕時貪口欲,物欲,也愛投資股票,只有二分力卻去做七分的事,股票崩盤時又沒停損,導致身心受創,甚至丟了工作。

生病了,只能在病床上痛定思痛,不能無肉不歡,不能把所有錢投在同一個籃子裡,不能把心事藏在心中,要找朋友把鬱悶說出來。

10多年了,我慢慢學會抒解壓力:不管經濟壓力,心理壓力,一概往正面方向看和想;對條件比我差的人,適時扶一把;對條件比我好的人,向他們看齊,有些許期許,在能力範圍內做自己認為做得到的事。

新的一年,繼續踏著這十多年前的省悟路子,勇往直前,我相信,套一句俗話,快樂呷百二,不難做到啦!

【2011/02/10 聯合報】@ http://udn.com/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NMMM7927&aid=485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