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吃制酸劑 染菌風險大增
2015/06/23 19:49:04瀏覽263|回應0|推薦2
胃食道逆流患者服用制酸劑,小心會增加腸胃道感染風險。國衛院針對腸胃道感染者進行的大規模分析,發現服用強效制酸劑者,腸胃道感染風險(沙門氏桿菌)達5.39倍,且停藥一周風險後風險只降為四倍左右,一個月後,風險才會消失。

研究中也發現,台灣普遍使用的抗生素,造成腸胃道感染的風險也達5.21倍,類固醇3.18倍,非類固醇的止痛藥(例如阿斯匹林)為2.37倍。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所長齊嘉鈺表示,一般民眾自行購買服用的制酸劑、胃藥、胃乳片等雖不再這次研究中,但因機轉相同,也會出現類似狀況,但風險可能較低。

國人飲食不正常、暴飲暴食,導致胃食道逆流、胃潰瘍患者增多,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助研究員郭書辰表示,因過去臨床發現服用制酸劑的人,容易伴隨腸道感染問題。

國衛院研究團隊以2000-2010年健保資料庫,找出腸道感染者及沒有腸道感染問題者共7萬多人,分析是否使用強效制酸劑處方藥「氫離子幫浦制酸劑」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

負責這項研究的郭書辰說,研究以沙門氏桿菌為主,因為台灣每年約有4000名沙門氏桿菌感染住院病例,是最常見的細菌腸胃道感染之一,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瀉、發燒等症狀。

結果發現,一年內曾使用強效制酸劑,腸道感染風險為兩倍,正在使用者的風險為一般人的5.39倍;若服用另一類制酸劑「組織胺阻斷劑」(H2-receptor antagonists),風險也增加為1.84倍。

郭書辰說,人體有避免細菌等感染的能力,如不小心將細菌吃下肚,胃酸會殺掉細菌,但制酸劑讓胃酸分泌減少,感染可能性就會增高。

郭書辰解釋,腸道中有原生菌,可以避免被壞菌感染,但抗生素會殺掉原生菌,讓腸道失去保護;而類固醇則可能讓人體免疫力變差,甚至讓人體可能失去殺菌功能。

胃藥別亂吃 症狀消即停用

2015-06-23 14:58:18 聯合晚報 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

關鍵字:
制酸劑
胃藥
胃酸
沙門氏桿菌
腸道

國衛院研究分析發現服用強效制酸劑會減少胃酸分泌,可能增加腸胃道感染風險,專家建議民眾有胃痛等問題應先就醫,確診後再由醫師指示劑量服用;平常生活要預防腸胃道感染,最好將生熟食分開處理,肉類、蔬菜、水都應煮熟再食用。

很多民眾只要胃痛、胃不舒服,常會自行買胃藥服用,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助研究員郭書辰表示,為了減低服用制酸劑造成腸胃道感染風險提高,民眾如果自行買制酸劑指示用藥、胃乳片等服用,當症狀消除應立即停用;若症狀沒有改變,最好趕快就醫檢查,由醫師確診後對症下藥。

郭書辰也提醒服用制酸劑的民眾,更應注意個人飲食衛生,避免腸胃道感染。他舉例,家庭主婦解凍肉品時,經常會放在室溫下解凍,但只要經過五小時,一隻細菌可能變成1萬隻,建議應改放冷藏庫解凍或微波爐快速解凍。

另外,不少民眾為求方便,食物從冰箱拿出後直接用微波爐加熱,郭書辰說,最常見狀況是食物外面很熱,但中間還是冷的,一旦吃下肚也可能引發腸胃道感染,提醒一定要均勻加熱後再食用。

基隆長庚醫院副院長簡榮南則表示,胃酸通常到了十二指腸就會被綜合掉,腸道中多是處於偏鹼的環境,是否如研究結果會提高沙門氏桿菌腸道感染風險,還要看研究的詳細內容。

不過簡榮南說,胃藥、制酸劑本來就不應亂吃,例如年輕女性常因壓力大出現胃痙攣,這時吃胃藥不但沒用,反而還會引起消化不良,建議有任何問題應就醫檢查。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NMMM7927&aid=24876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