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4/04 15:26:23瀏覽1819|回應1|推薦12 | |
六個蛋,是中秋節的禮物哪。 那一天,我去參加由世界展望會所辦的「饑餓三十」募款晚會,活動舉行的地點在國父紀念館。因為不是我個人的演講,所以並沒有事先準備演講內容,但以往的經驗告訴我,仍然會被邀請上台說說話。於是我在搭車前往目的地的路上,想著今天的活動裡,要說些什麼。 車子經過台北東區、光復北路的時候,我看見沿路有著各種賣食物的店家招牌:必勝客、可頌坊、麥當勞……,覺得現在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除了中國菜之外,還有這麼多不同的「口味」可以選擇。這時,我的腦子裡突然地想起了「六個蛋」的往事。 大概是民國四十二年吧,那時,我、弟弟孝慈、外婆和舅舅,一起住在新竹市。快接近中秋節的時候,外婆有個住在新竹郊區的老朋友,一個和外婆一樣裹著小腳的老婆婆,她從她住的地方,還送來一包用手帕包著六個蛋的中秋節禮物。 小朋友們或許會想,六個蛋算什麼禮物?尤其如果有人現在一口氣給你六十個雞蛋,你可能還覺得煩惱,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才能把這六十個蛋「消化掉」。但小朋友們不知道,對於當時生活環境可說是「貧窮、拮据」的我們來說,能同時看見六個蛋擺在眼前,並且知道它們將成為未來幾天裡餐桌上的食物,那可是件讓人覺得非常興奮、非常期待的事。 外婆的朋友離開後,外婆對我和弟弟說:「這六個蛋給你們兄弟倆帶便當,三天裡都有雞蛋吃。」我和弟弟連忙說不可以,外婆年紀大,需要多吃點有營養的食物,這些蛋正好讓外婆「補一補」。外婆很堅持地說,絕對不能只有她一個人吃,一定要我和弟弟也吃。 這六個被「推來推去」的蛋的「下場」是:第二天的早餐裡,有三個白煮蛋,外婆、我、弟弟各吃了一個,而剩下的三個雞蛋,則在往後幾天,和著韭菜炒一大盤,大家一起吃。 貧困的日子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我記得我在大學時代,還沒辦法有多餘的錢買一台電風扇。這種生活,對於現在成天在冷氣房裡「避開」炎熱夏天的你們來說,大概是很難想像的經驗。 我常在想,「窮」的環境,的確是會讓人想要「更努力」的動力,但這並不表示 一個過過苦日子的人,就一定會成功。 一直覺得貧窮和富裕的生活,其實有著各自不同的「挑戰」。窮的環境不一定是成功的原因,而富裕的生活也可以把它當作是一種磨鍊,並不比貧窮容易。不管是身處於哪一種生活背景裡,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想要追尋的目標,並且記得:「苦」的時候不要被擊倒,「富」的時候不要被腐蝕,那麼,環境的不同對每個人的影響其實都是極為有限的。(張嬋如整理) ─原載民國八十四年七月三十日《中國時報》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