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7/11 11:19:53瀏覽3553|回應11|推薦8 | |
「外交休兵」並非最近才有人提出來,早在十幾廿年前就曾經有人大聲疾呼過,只是當時困於國內情勢及兩岸關係,也就曇花一現,只淪為一種陳義過高、脫離現實的政治主張和口號而已。 如今時過境遷、星換物移,在十年前被認定為不可能的事情,也都在逐一發生當中,不論是國共平台、台商跨海經商、旅遊觀光、包機直航、貨幣互兌、人員互訪等,進展速度之快,讓不少研究兩岸問題的外國學者目不暇給、瞠目結舌。而在所有兩岸間呈現各種動態關係裡面,唯一停滯不前、靜若處女的只剩下兩個區塊:外交和國防。以宏觀角度來看,這兩個區塊應該是到了要有所調控的時候了。否則,就會被這股沛然不可抵擋的勢頭甩到後面,等回過頭來再處理,不僅會徒然虛耗珍貴的國家資源,更會增加難度。對於國防,我所涉有限,未敢妄然置喙。關於外交,則願以沙場老兵的立場提出幾點看法。 我很高興聽到馬英九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強調,兩岸無論在台灣海峽或國際社會,都應「和解休兵」。換句話說,他和我的淺見是一致的,「外交休兵」的時間點就是「現在」。六月四日上午新任外長歐鴻鍊來看我,我向他提出這個看法,他完全同意。 現在剩下來的問題是,在外交上我們到底有沒有兵可休?怎麼休? 在提出「休兵」的具體建議前,我必須強調,外交是以捍衛國家主權為標的,不容有任何的妥協。所謂「休兵」,是「休」而不「息」,是「以靜待動」、「以退為進」。 具體而言,當前台灣在外交戰線上至少有兩個「兵」應當暫休:一、聯合國;二、邦交國數字。 第六十三屆聯合國大會即將於九月中旬開議,這也是馬英九總統就任後,首度面對應否持續再唱參與聯合國這齣老戲的外交考驗。由於國內外政經情勢以及兩岸關係皆已急速轉變,今年在處理參與聯合國的議題上,務必要有新的思維與做法,更要有易弦更張的勇氣。 民國八十二年政府在退出聯合國廿一年後,首度試圖以廢止第廿六屆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案的方式,推動重返該國際組織,迄今已屆十五年。期間,民進黨政府基於意識型態和刻意激怒中共,曾改以台灣名義直接申請加入聯合國,不僅毫無進展,而且每下愈況,兩岸關係更因而緊張。歷屆於聯合國大會總務委員會上討論我案時,反對的國家均遠超過支持的國家,尤其去年此時民進黨陳水扁以總統之身分逕自致函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提出申請,致使我案在聯合國遭逢前所未有之嚴重挫敗,為我執言之國家僅十四國,而反對者卻高達一百二十六國,我廿三個邦交國當中,竟然有九個未表支持。國際社會對我參與聯合國的異議反而被催化為極為一致,即便今年繼續提案,過關的機率一定是零,而羞辱不減。 今年三月二十二日與總統大選合併舉辦的公民投票,不管是「入聯案」或「返聯案」之投票率均分別僅有35.82%以及35.74%,皆未達「公民投票法」第30條規定所需具有投票權公民總數的一半,故兩案均被視為否決。雖然此公投結果對政府並不具有強制性的拘束力,惟若政府藉此公投結果所反映出之民意,暫停申請入聯,應不失為政府充分尊重民意與法治精神之展現。 從申請入聯抽身而出的外交資源,則應完全集中火力在「世界衛生組織」(WHO)上面,全力爭取明年成為其觀察員。該目標不僅務實而且成功可期。值得注意的是,不僅美、日等國業已公開表態支持我成為WHA觀察員,連歐盟(EU)廿七國之立場也趨於一致,大陸更表達了相當的協商空間。 另就我對外正式外交關係而言,自從民國六十年九月我退出聯合國之後,承認我國的邦交國數字一路下滑,到了六十八年元月美國承認中共,更是雪上加霜,最低曾只剩下廿一國。國民黨政府花了不少資源,幾經努力,一度爭取到卅四個邦交國,是為最高峰;到民進黨執政後,又快速下跌,幾到谷底,目前只有廿三國。 對主權國家來說,邦交數字當然有它一定的意涵和重要性,但對台灣而言,它所發展出來與無邦交國間的強勁實質關係,包括美、日、歐、東南亞等國,才是它安全和經濟命脈之所繫。能維繫廿三個邦交國於不墜,應當是可以被國人所接受的數字。我主張應該儘速與大陸進行務實協商,雙方同時凍結邦交國數字,不再互挖牆角、浪費資源。設若有第廿四個國家主動尋求與我建交,我不必拒絕其善意,只要不同意其所需索的條件,它就會知難而退。能若是,「凱子外交」、「金錢外交」的魔咒就可以不再如影隨形和台灣糾纏不清;而大陸也可以擺脫以大欺小,內外不一的霸權形象。 兩岸若能先在外交議題上停止兵戎相見、相互砍殺,台灣海峽的真正和平才能有實質的意義。我們要展現的是,今天的中國人具有足夠的智慧,去改變我國歷史上幾千年來,不同政權之間只有用戰爭才能解決問題的錯誤定律。 |
|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