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00123【大美新疆】| 走进新疆、.......1080P】第一及二部份《消失的古國》伊犁河畔、《一百年前的探險日記》
2020/01/23 01:09:31瀏覽98|回應0|推薦0

【大美新疆】| 走进新疆、了解新疆、爱上新疆【高清1080P】第一及二部份《消失的古國》伊犁河畔、《一百年前的探險日記》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wXMmy5fUrVyx8MlBmu5bXYkA-Vb6SuUz

 

《消失的古國》伊犁河畔

伊犁河是亞洲中部蜿蜒在天山山脈中的一條內陸河,其流域是古代中國北方及中亞遊牧部落的重要棲息地,烏孫、匈奴、柔然、突厥、回鹘、契丹、蒙古等遊牧民族所建立的草原帝國的興衰深刻地影響著中國、中亞乃至世界曆史的進程。

 

第一集 | CCTV紀錄

三山夾兩盆是新疆典型的地形地貌特點,伊犁位于新疆天山支脈的峽谷當中,呈東南走向。伊犁河流域土地肥沃,物産豐富,氣候宜人,孕育著一望無際的大草原,自古便成爲遊牧民族生活的天堂。這裏是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昭蘇縣,今天是昭蘇天馬節的賽馬比賽,一大早騎手們就開始了比賽前的最後訓練,槍聲響過之後,萬馬奔騰的壯麗奇觀已經展開。

 

第二集 | CCTV紀錄

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西南部,有一個叫昭蘇的縣城。在縣城以東五公裏處一片草原連綿不絕,當地人稱之爲小洪納海草原。草原深處十幾尊一兩米多高由花崗岩雕刻而成的人像,默默伫立著,人們以這片草原的名字命名它們小洪納海石人。在新疆,北到阿爾泰山,西到伊犁河谷,東至天山東部,峽谷草原,戈壁荒攤上,都聳立著幾百尊岩石雕刻而成的人像。它們代表了誰,究竟存在了多久?

 

第三集 | CCTV紀錄

1980年,新疆建設兵團農四師六十一團二連的職工正在公田耕作。突然,他們在泥土裏發現了一枚奇特的石塊,令人驚訝的是石塊上不僅刻有文字,還刻著一個十字架的圖案。人們相信,這塊深藏地下不知多少年的石頭上,一定藏著一些可以破解其來源的信息。十字架圖案讓人自然而然聯想到它可能與基督教有關。經過專家的解讀,石碑上所刻的文字是古敘利亞文,記錄的是關于景教教徒的姓名和他的身份。那麽景教又是一種什麽宗教呢?

 

《一百年前的探險日記》

在喀什噶爾有過探索,一生心懷東方的雅林,1907年出生在瑞典。距離第一批瑞典傳教士抵達喀什傳播信仰已整整過去13年。1928年雅林畢業于瑞典隆德大學,並獲得日耳曼語及斯堪的納維亞諸語言的學士學位。之後他在瑞典第一代突厥語學者拉奎特的影響下開始攻讀突厥語。他身上安靜、執著的品質讓他在學習語言期間深深愛上了這個相當艱難而又前途渺茫的專業。

第一集 古道諜影(上)| CCTV紀錄

發端于19世紀中後期的中國新疆探險熱在上個世紀初進入高潮。這一時期俄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瑞典等國家派出的十幾支科考探險隊伍在天山南北廣闊的戈壁沙漠上,瘋狂地進行考古發掘,盜取珍貴的曆史文物。與衆不同的是,馬達漢率領的這支探險隊卻遠離那遍地寶藏的絲綢之路,經常行進在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嶺中,他們的行蹤讓人多少感到有點詭異莫測。

 

第二集 古道諜影(下)| CCTV紀錄

在路邊休息時馬達漢驚奇地發現,在這樣一條險道上竟然有那麽多的行路人,他們都是到伊犁謀生的南疆維吾爾族農民。無情的暴風雪讓他們行走在這死亡線上,其中一個人的老婆和女兒在暴風雪中被凍死了。據說這年冬天的這條道路上,已經發生了6起凍死人的事故。上一年有10起,而幾年前一場暴風雪曾把63個人埋葬在雪地裏。親曆險境,感同身受。馬達漢用充滿同情的話語描述了通過這條險路的人們的悲慘遭遇。

 

第三集 沙埋寶藏(上)| CCTV紀錄

1900年,37歲的匈牙利人馬克-奧尼爾-斯坦因第一次踏上了中國新疆的土地,這是他精心籌劃期待了10年的探險旅行,受雇于英屬印度政府的斯坦因精通希臘文、拉丁文和梵語,他在21歲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後進入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主攻東方語言學和考古學,能夠置身于神秘的東方,在古老文明的誕生地工作是斯坦因夢寐以求的願望。

 

第四集 沙埋寶藏(下)| CCTV紀錄

一連工作了16天,盡管知道沙漠下面一定還隱藏著許多精美的建築構件,但是因爲擔心沙漠風暴季節就要來臨,斯坦因只好戀戀不舍地返回。在途中,他又看到了來時不曾發現的遺址,于是暗自下決心一定要想辦法盡快再回來,如果說丹丹烏裏克是斯坦因手捧《大唐西域記》按圖索骥收獲的理想考察,那麽尼雅遺址的發現就是一份從天而降的厚禮。

 

第五集 生死大漠(上)| CCTV紀錄

19521126日,因病毒性感冒,世界著名探險家斯文·赫定,在斯德哥爾摩自己的家中去世,享年87歲。一生傳奇終身未婚的斯文·赫定,在臨終遺言上寫下了自己最後的心願。

 

第六集 生死大漠(下)| CCTV紀錄

50年馳騁大漠給斯文-赫定帶來極高榮譽的探險成果,在斯文-赫定心中最難忘的是羅布人奧爾德克,這種心理一直伴隨著斯文-赫定的晚年。1900327日,一只疲乏的駱駝隊正緩慢地向大漠深處行進著,這是斯文-赫定第三次組隊向沙漠進軍,斯文-赫定屢戰屢敗,永不停止地要闖沙漠的舉動讓羅布人很不理解,但是他不放棄自己的意志,幾次進出羅布荒原的行動讓人們深深地記住了這位羅布人稱謂“赫定圖拉”的老爺。

 

第七集 爲歌者留影(上)| CCTV紀錄

1904年,正值中國清朝政體發生巨變的年代,在西域邊陲的新疆境內,有兩個德國人不遠萬裏地從柏林來到吐魯番,開始了他們第二次的“吐魯番考察”之行,考察隊隊長由柏林民族學博物館工作成員阿爾伯特--勒柯克擔任,與他同行的是曾參加過第一次考察活動的隨從巴圖斯,他們二人受德國柏林民族學博物館指派,由德國軍火商德裏希-克虜伯提供經費前來新疆,主要收集有關人類學館藏展品,也就是西方探險家常說的來自東方的珍寶。

 

第八集 爲歌者留影(下)| CCTV紀錄

之前的發掘活動勒柯克一行都是依靠當地農民熱情的幫助以及指點進行的,可是現在卻沒有一個人願意搭理他們,甚至不敢靠近他們,即時付再高的費用也無濟于事,勒柯克和巴圖斯只好自己動手找地方挖掘,這樣的效率很低,幾天時間過去了,沒有一點收獲。回到住處,薩烏特爲難地向勒柯克下了逐客令。

 

第九集 老城記憶(上)| CCTV紀錄

在衆多關于中亞的記載中,喀什噶爾處于一個很重要的位置。1929年, 22歲的瑞典學者貢納爾·雅林不遠萬裏,來到新疆南部首府喀什噶爾考察研究。他以更加平民化的視角描述了這座古城,讓我們看到近百年前更加真實的喀什噶爾。

 

第十集 老城記憶(下)| CCTV紀錄

在臨近黃昏的時候逛巴紮,是一次奇特的經曆,特別是如果在齋月,天一變黑,那些正統的齋戒者就開始吃飯進食了。你可以聽到從一座座房子裏傳出的音樂聲,或許是兩根弦的獨它爾奏出的清脆的琴聲,經常還伴有歌聲。歌聲總是與獨它爾琴(聲)交織在一起,與齋月的氣氛很相配。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ffreyCHsharkroro&aid=13159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