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8/08 06:02:12瀏覽636|回應0|推薦6 | |
適應環境能力較強的物種,族群存在數量可能是主要的象徵。麻雀這種處處可見的鳥類,應該是這樣的代表。「厝角鳥仔」,這是台灣平地農村對小麻雀的稱呼,也是打不完,趕不走的小麻煩。
小麻雀啄食榖糧,是農業食榖生產概念的敵人。牠們可以出現在結穗過程中的稻田,也可以出現在曝曬下的稻程,也在收割後的稻田,集體扮演盜糧,或者是「拾穗」的角色。 「厝角鳥仔」對農業地區來說,的確很可恨。特別位於田中央或者村莊邊緣的房舍,常成為小麻居住的處所。窗緣、冷氣孔…只要有洞,小麻可以帶進一堆雜草,癱瘓你的耐性。聽過田園中的獨立家屋,主人用網子圍起來的故事嗎?別小看小麻,集體小麻發威,可不止是小麻煩而已! 據說,在中國解放的年代裏,當時的農業生產,頗苦於小麻作怪。英明的領導人想出絕招,發動以統一的力量對抗打不完,趕不走小麻。以舉國合作,一聲令下全國各地同時、持續發出聲響驚嚇小麻,讓牠們無處可停,結果累死很多小麻。故事如果屬實,應該也是人類史上,對抗「天然災害的經典之作」了。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