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6/25 16:41:38瀏覽1027|回應0|推薦2 | |
台灣溝是福興鄉聚落地名,亦是該聚落附近濁水溪舊分支水系之一,有名大武郡溝,鹿港溪或鹿仔港溪,為商港水路,淤塞整建已成為於員林大排一部分。
以台灣溝為地名的村里,歸屬於福興鄉萬豐村,位於今員林大排的北岸,鹿港老街東南方約7公里,台19線和台76線交會之西北側處。不過,傳統上所謂台灣溝,應指舊鹿港海商港及其水運可上溯的區塊而言。 鹿港商港水道淤塞沒落以前(日治中後期1939年員林大排改築),拜這條水路港口繁榮的聚落,除鹿港街外,事實上還有上游的番社(福興舊聚落)、南岸埔鹽鄉的新興(下庄子)、大有村、好修村(火燒庄)、福興外中村、埔鹽瓦瑤村和台灣溝聚落等。 台灣溝之用在於水運,埔鹽鄉大有村的簡介中即有敘述。台灣溝沒落後,原水路改築為員林大排,陸路交通動線由員林至鹿港的員鹿路所取代。台灣溝之名,除相當程度代表該水系和聚落外,可能也和鹿港的泉州、漳州商人和移民對鹿港週邊的習慣性稱呼有關。 據研究,現今彰化平原大部地區,是巴布隆平埔族的傳統生活地區,核心就在今之福興鄉番社村。在台灣開拓的歷史上,或許離開鹿港主城市之外,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和空間,是「漢番」雜處、甚至是「漢番」融合的模糊地帶。 埔鹽鄉大有村的簡介中又說,「福興鄉番社村,與大有相距約一公里, 僅台灣溝之隔,所以這裡曾有原住民,台灣溝南岸自瓦 起,好修、大有、新興至永平各村地域,地下都可能有原住民骨骸。」。 看來從台南安平地區的「大員」、「大窩灣」、「埋冤」…等衍生而來的台灣地名,在開拓史上某一段時期中,可能被用於島上的許多地方才是!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