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1/19 15:57:38瀏覽284|回應0|推薦1 | |||
根據調查,一周內吃過泡麵的民眾高達86%,其中八成吃1~2次,尤以男性、藍領階級和學生族群的比例較高。此外,調查也顯示不少在外租屋的學生,幾乎每天都會吃一碗泡麵,似乎泡麵成為不可或缺的飲食。
迷思1:吃泡麵會吃進一堆防腐劑? 正解:NO! 市售的泡麵在包裝上都標示不含防腐劑,可是卻能存放很久,耕莘醫院營養師陳奕翰解釋,這是因為廠商將新鮮的麵條以油炸方式做成麵塊,藉此去除麵條中的水分,讓麵條裡的水活性降至最低。如此一來,微生物在缺乏水分的環境下,自然無法生長繁殖、甚至使麵條腐壞,進而達到保存目的。所以,泡麵有放防腐劑的說法是錯誤的。 迷思2:吃油炸泡麵會致癌 非油炸泡麵才安全? 正解:NO!兩者都不會致癌。 目前泡麵的麵條分油炸、非油炸兩種製作方式。非油炸的做法是以烘乾方式處理;而油炸處理的麵條,為了抗油脂酸敗,在製作過程會增添抗氧化劑BHA(維生素E)、防止食物酸化的安定劑BHT,但劑量都合乎國內衛生使用條件,食用時不必擔心。因此,兩者都不會產生致癌情況。 迷思3:泡麵吃多會禿頭? 正解:NO!主要是營養不足。 網路傳聞,泡麵含大量防腐劑,吸收後人體會無法分解,導致頭髮出現光禿現象。其實,這是錯誤觀念。陳奕翰說明,會有禿頭現象,主要是因為長期食用泡麵,造成頭髮生長的營養素不夠、缺乏蛋白質,以致影響毛髮生長。 他也補充,有些人煮泡麵時會加入雞蛋,可是,蛋還未煮熟即盛起來食用,這會在體內與促進頭髮生長的生物素結合、妨礙營養吸收。若長期吃泡麵,即使有加蛋,營養不足仍可能形成禿頭。 迷思4:泡麵容器含食用蠟 常吃易致癌? 正解:NO!醫學尚未證實。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陳柏臣解釋,容器內的食用蠟是可食用的,會透過健全的腎臟與肝臟來代謝,從脂溶性分解成水溶性物質,並排出人體。他也舉例說明,有些市售水果會噴些食用蠟,讓水果看起來更有光澤、有賣相。 如果人吃了含有食用蠟的食物,以一杯杯麵的劑量為例,藉由人體的腎臟及肝臟排除的時間約3天(72小時)。不過,若攝取的食用蠟劑量過多,累積於體內或長期無法排除,就可能引起疾病。然而,對於它會致癌的傳言,目前尚未有臨床醫學報告可證實。 若實在不想吃進食用蠟,由於食用蠟在超過60度的溫度下會逐漸溶解,最好避免吃碗裝泡麵,煮袋裝泡麵時,也避免用紙杯、紙碗裝熱湯。 迷思5:烹煮時先加 調味包會致癌? 正解:NO!無論先加或後加,都不會產生致癌物。 坊間流傳,煮泡麵時,調味包要最後才加,否則調味包裡的味精加熱到攝氏100度、或煮超過10分鐘會變成致癌物。陳奕翰澄清,「加調味包的先後順序不會產生致癌物」,而且,味精轉換成致癌物「焦麩胺酸」,通常需加熱至攝氏200度以上、或煮超過1個小時以上,才有可能產生這種情況。 迷思6:用熱水泡泡麵 氯氣恐殘留湯中? 正解:YES! 為達到均衡飲食,陳奕翰表示,有些民眾會在烹調泡麵時,放些蔬菜、雞蛋或肉片,為了確保食物煮熟,他建議用瓦斯爐烹煮。而且,用熱水泡泡麵,會產生氯氣,甚至可能殘留於湯中。若使用瓦斯爐烹煮,氯氣會隨著烹煮的過程揮發於空氣中。 迷思7:慢性病患吃碗裝泡麵 血壓、肝腎負擔大? 正解:YES! 陳柏臣指出,健全的肝、腎至少得花3天時間代謝碗裝泡麵裡的食用蠟,可是,肝臟病患或腎臟病患,因身體機能無法代謝,食用蠟的確易累積在體內,甚至引發其他疾病。再者,泡麵缺乏均衡營養素,患者應控制食用量,避免加重血壓或肝腎負擔。 迷思8:泡麵先燙再煮 卡健康? 正解:YES! 將第1次煮麵體的水倒掉,用第2次加入的水煮泡麵的確較健康。因為倒掉第1次煮泡麵的水,同時也去除麵條添加的抗氧化劑、安定劑,減輕人體吸收的負擔。 吃泡麵加點蔬菜、肉 營養更均衡 研究證實,泡麵的調理包經高溫滅菌、真空包裝,肉類所含的維生素B、鐵質;或蔬菜裡的維生素C、A,早已蕩然無存。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洪啟文表示,選購時,要注意包裝的成分、熱量、鹽分等標示,且不要長期高鹽、高脂飲食,以免破壞身體機能,造成糖尿病、高血壓或腎臟、心腦血管等疾病。雖然泡麵本身無毒,但為了健康,別太常食用,若不得不吃,建議只取代一餐正餐,而且,可配搭天然食材,像蔬菜、蛋一同烹煮,均衡飲食也確保營養。 (感謝耕莘醫院營養師陳奕翰、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陳柏臣、洪啟文審閱) |
|||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