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針對1216名民眾進行的「職場心情溫度計」調查也顯示,37.9%的待業民眾變得不敢和朋友、家人接觸,24.3%的恐慌及焦慮感增加,21.8%更出現「沒有自信、不如人」的負面反應。衛生局則發現,待業民眾出現中、重程度以上心理困擾的比例,是有工作者的4.5倍;更有將近1成的待業民眾,曾有過自殺念頭。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宗憲表示,自前年全球金融風暴以來,部分上班族的心理即明顯受到影響,即便最近景氣稍微好轉,還是有不少人走不出困境,成天擔心被栽員、很緊張。
這些上班族容易出現失眠、焦慮不安、胡思亂想、注意力不集中及工作能力下降等情形,嚴重者甚至併發憂鬱症。劉宗憲發現,有人因此變得急躁,脾氣不好,覺得自己沒價值,且動不動就和家人吵架;也有人成天關在家裡,時間久了,人際關係疏離更走不出去。
看到這篇文章,真是感觸良多,因為它所描述的事實,在我們週遭且隨處可見。女兒之前是因結婚搬家,自信滿滿的辭職,那知遇上不景氣,一年多找不到新工作,她是沒有特別的經濟壓力,但失業久了,不免越對自己沒信心,常常自怨自艾,失眠、焦慮慚慚上身,咱這老媽幫不上忙,只得經常給她打氣,還好年初重返職場,總算拾回自信心,當然,上班面臨工作壓力,那又是另一狀況了。
兒子去年底也遇到工作終止情形,個性稍內向的兒子,並非全無一點才識,但終究是年青,認識的人不多,又沒有特殊求職經驗,幾個月裡,呆在屋裡苦哈哈的煩惱著,兩老想辦法建議他:進修、深造、當家教、打工、、但總沒什麼頭緒,一個大男孩老呆家裡,雖暫時沒經濟上的困難,但他說:寧願上班和同事相處,也不願閑居家中。還好,四月初終於又得到一個工作機會。當然,在這其間,老媽也是不時call他,和他東聊西聊,打打氣,說說笑,當然也少不了代禱,向神交託。
德國這兩年來,經濟狀況已有回升,失業率稍有下降,但整體來說,大多數人的經濟壓力還是很大,特別是年青人,有的要負擔自己的生活費,要打工,學校功課壓力又大,有憂鬱症傾向的人增加許多,形成社會一大問題。去年兩件校園槍殺案件,都是因為職業中學畢業校友,找工作不順利,認為中學老師誤了他們,而回學校去找老師出氣!
和老朋友聊天,也不時會聽到孩子找工作不順利之事,有個朋友的孩子,努力的去參加各種特考;但特考的錄取率也不高,常常是花費大筆錢和精力,而沒成功,孩子的自信心備受考驗。我想,沒有人願意離群獨居的,況且上班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華,又有經濟收入,寧願閑居家中的人應屬少數,讓我們都能有溫柔的心,去關心四周待業的親人朋友,給他們一些鼓勵支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