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古文明的震撼,埃及之旅(二)─埃及博物館(下集),鎮館之寶,圖坦卡門黃金面具
2010/09/06 11:45:00瀏覽5626|回應0|推薦36

埃及博物館最精采的部分,就是法老王圖坦卡門陪葬品,圖坦卡門的陵墓是在1922年由英國考古學家卡特,在埃及帝王谷發現的,這是歷史上唯一沒有被盜的墓穴,這位國王9歲登基,18歲即死亡死因一直是個謎這個墓穴之所以能保存下來,是因為它的上面還有墓穴,才安然無恙在地底下沉睡了3300多年,逃過被盜的劫數,否則這些價值連城的古物又不知要淪落何方了。

圖坦卡門的陪葬品是埃及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整體印象就是金光閃閃,耀眼奪目,黃金面具,黃金棺木,層層的木廓漆金,尤其那張純金面,重量就高達10.23公斤,頭上的眼鏡蛇和鷹,象徵上下埃及的統一,長長的鬍鬚罩代表權力,面具上還穿了耳洞,畫了常常又粗又黑的眼線,充滿了神秘媚惑的氣息。來到埃及博物館光是看這一項就值回票價了。其他包括墓穴的泎兵塑像、雙輪戰車馬車、武器、床、椅子、船隻模型、棋盤、酒、種子、聦包、衣服等,以及木製、皮造,甚至是黃金打造的鞋子,還有名貴珠寶首件件稀世珍寶,有感於圖坦卡門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法老王,而其陪葬品就有5000多件,震驚全世界,可想而知那些輝煌政績的法老王如拉瑪西斯王朝,其被盜的陪葬品一定更精美、更珍貴、更燦爛、更稀罕了。




法老王圖坦卡門黃金面具,埃及博物館鎮館之寶

圖坦卡門木乃伊頭上的黄金面具,用大约11公斤的纯金依照国王生前容貌打造,眼球是紫水晶,眼白是象牙,後面是法老的髮髻,编成了一條黄金辫子。整個面具是完全立体的,完美地包裹住法老的頭顱,三千多年前,埃及的金属锻造和装飾工藝就已經達到了如此造詣,實在令人讚嘆不已


圖坦卡門陵墓最著名的也是最令人稱奇的就是「黃金三宝」:黄金棺材、黄金面具和镶嵌他妻子雕像的黄金宝座。

圖坦卡門的棺椁共七層,外面三層雕刻着宗教圖案的木質棺椁,最大的如同一座小房子,是镶嵌了蓝色釉瓷包金的木套 ,長5,宽3.3,高2.75,同样的長方形棺椁由大到小有三个,層層相套。



外槨裏面有一具重達1.5公噸的花崗石棺, 石棺上面寫著年輕法老的名言 ─「我看見了昨天;我知道明天。」 木乃伊原本戴著黃金面具,外罩三層人形棺再放入這石棺中。


 

圖坦卡門黃金棺純黃金打造,重達 110.4 公斤

 

第二層木質人形棺,鑲金箔及彩色寶石

 
最內一層的人形棺由黃金打造




圖坦卡門陵墓中出土之金棺




陪葬士兵雕像




圖坦卡門王座

圖坦卡門的精神雕像

圖坦卡門黃金木乃伊

 金光閃閃陪葬珠寶 

圖坦卡門內臟罐,由四位女神守護不同器官

 

在珍寶室門,狐狼之神阿努比斯蹲踞在祭壇上,負責看守通道, 一塊亞麻布從它背上繞過脖子繫在胸前 ,後面是貼金的大木箱,裡面有個大理石製成的盒子,放有若干罐子用來盛裝法老遺體進行防腐作業時取出的內臟

金身守護女神

由於時間有限,Said 快歨帶著我們流覽,連珠砲式的說明,讓我們有點招架不住,許多東西來不及記下來,實在是歷史太悠久,王朝太多,法老王名字一長串,信仰的神又多,舉凡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裏游的全都崇拜,象徵的意義又各自不同,事先功課做的不足,一陣子昏頭,轉眼全忘了,所以要到埃及來旅遊,還是先把古文明的歷史文化先做一番了解,參觀時才能心領神會,大有收穫。埃及博物館典藏固然豐富,但感覺設備不夠先進,空調不佳,空間嫌窄,動線設計也不理想,對文物的照顧似乎不太周全,不像歐洲國家的博物館,對古物或藝術品的安置,都有一套萬全的管理制度,這也許和國力强盛及國庫充盈與否還是相關,中鋼的阿喜哥總是語帶諷刺的說,古埃及在3000-5000年前如此高度文明進步,但現在的埃及似乎停滯不前,沒有任何東西堪足以與以往相比呢! 的確也是,放眼望去,開羅市面凌亂,經濟蕭條,百姓生活困苦,令人不勝噓唏!





PS:埃及博物館禁止攝影,以上圖片多從網路搜尋而來,僅為輔助本篇作參考之用!


http://ting0308.pixnet.net/blog/post/5473441

http://beyongclouds.spaces.live.com/?_c11_BlogPart_BlogPart=blogview&_c=BlogPart&partqs=cat%3D%25e6%2597%2585%25e6%25b8%25b8

http://blog.creaders.net/ebola/user_blog_diary.php?did=49482


http://www.uua.cn/Museum/show-6611-1.html

http://purplesummers.pixnet.net/blog/post/26019849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inYu&aid=4386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