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求學回憶 – 小學篇
2008/09/25 09:50:28瀏覽830|回應5|推薦14

緣起

爾近幾天突然對過往求學歷程多所回憶,思考如果將之形諸於文字或能較完整的回味從小學至研究所的種種記憶片斷,也可反應不同年代的環境其實對一個人是有不同意義的,三十五年前開始小學學習之旅,迄今研究所畢業也屆十二年了,我想回憶也有斑駁的色彩了。 

「靖西靖西我的學校矗立在嘉南平原」,記憶中那是國小校歌的第一句,雖然已經沒有靖西國小了(已併入南靖國小,靖西成為分校),但國小的回憶是所有求學過程中最鮮明的,也是回憶時最常莫然癡笑的一段五年回憶。

南靖國小與靖西國小當年應是全台灣兩校距離最近的小學(300-400公尺),但就讀南靖國小的學生必須父母服務於台糖才能入學,因為在民國六十初年,父母服務於台糖就是生活優裕的代名詞,且南靖糖廠每年額外提撥一定經費供南靖國小使用,故當年就讀南靖國小的小孩就是擁有更多的福利與照顧,而靖西國小的學生幾乎都是以務農或低階勞工組成為主,偶有班上一二位老師之子女,他們已是班上的天之驕子,當然我不是天之驕子,我是來自農家的小孩。 

小學應是六年義務教育,前段所提五年回憶不是我擁有資優跳級的能奈,而是因為我是十二月出生,原本想閒著也是閒著,想說與同年九月前出生的同村小孩提早入學,結果年齡不足且員額已滿而被拒絕,當然又在家養雞養鵝又過了一年,翌年原想可以入學了,豈料隔鄰因擔任國小家長會委員,他竟幫我安排一個簡單的象徵考試後直接念二年級,因為沒有念一年級所以這也就是我這輩子注音符號始終搞不懂第幾聲的始因,當然這也就是我國小只有五年的回憶,現在想一想還真不可思議。 

小學階段的農村物資仍相當缺乏,記得人生的第一雙球鞋是小學三年級時三姑的先生在台南鞋廠擔任鞋版設計師父,姑丈因工作之便讓我擁有生命中的第一雙藍色球鞋,記得當時足足讓我幾天幾夜興奮的難以入眠;當時的農村每個小孩從起床到上學前及下課後到晚餐前都有做不完的家事,早上我必須負責當時的大庭院灑掃,下課後我必須負責連續燒幾鍋熱水以供家人洗澡,假日更是無止境的農事滿載,當時的課業都只能在晚餐前利用太陽的餘光在八仙桌完成,因為當時家裏是沒有書桌與抬燈的,不過在課業不是很競爭的國小裡,成績總是在班上第三或第四名,因為第一名與第二名的家長是老師,好像就將名次門檻架起了牢不可破的城牆,不過現在回顧起來,國小全班34位同學,似乎就只有四位完成大學教育,第一名的吳X璋同學現於三重擔任牙醫師,第二名的張X儒現任教於嘉義縣某公立國中的數學老師並擔任教務主任,第四名的許X尹於台北某公立高中擔任國文老師,而我好像就是那位第三名的學生,而其他同學後續的境遇就如一般農村小孩一般往勞力階層去了,所以城鄉差距與命運是扮演左右人一生境遇的因子之一。

小學的佚事算是最值得回憶的,因家中田地種植稻米與甘蔗為主,小三時將甘蔗成長歷程與製糖過程擬人化寫成一篇「甘蔗的自述」獲國文老師青睞而參加水上鄉作文比賽竟得第一名,後代表水上鄉參加嘉義縣作文比賽得到全縣第二名的佳績,從此開啟原來我是可以寫寫文章的潛能,這也蘊育高中階段靠寫書卡小品來貼補教育費用的源頭;另一永不磨滅的糗事也發生在小學四年級,農村中的父母一般都是忙於農事,所以家中沒人時總會上鎖,當時沒有所謂鑰匙兒童,因為父母通常也不知道小孩幾時會回家,小孩回家即時遇到上鎖,通常當時是不會缺玩伴與場地的,一天隔鄰同學羅XX回家遇家中上鎖,但他又想進屋去拿他的橡皮筋,恰巧他在與我商議間發現地上有一把鑰匙,於是我們嘗試去開啟他家的門鎖,天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因為鑰匙太大門鎖太小,於是乎我們天才的想用火柴將鑰匙溶化變小,一盒火柴耗用將盡似乎只能將鑰匙加熱,此時真正天才的我想起國外拆門板燒陶的故事,於是我說我們可以用稻草來融化鑰匙,於是乎走到稻草堆點燃火柴,結果一發不可收拾,高一層樓縱深十幾米的稻草堆於是乎成為火海,引來村民及消防車的協力搶救才避免延燒家屋,當然那場火警引來一頓慘烈的毒打,只知道母親進進出出幾次去庭院就地取材芭樂威(),那是一場錐心泣血之作,長大後與母親在談起此事,她說她當初毒打我也是要打給鄰居看,否則無法交待那堆稻草與平息眾怒,不過想想現在的小四生還會如此天才嗎!另外也為了自己的零用錢必須常利用雨天去撿路螺(閩),印象中有幾次在風強雨驟時冒險在八掌溪畔撿拾路螺,有一次更曾跌入溪中,在驚險中捉住了藤草才得以免遭溪水滅頂,回顧著實感觸當時一支草一點露的生命價值。 

鄉下小學設備是簡陋的,教室裏沒有電燈,所以只要雨天與陰天通常我們在教室裏是無心上課的,小學五年級時,有一位家長委員從事水電業,他捐助每班一盞60W的電燈,記得他來安裝那天是雨天,安裝完畢後的試燈將原本晦暗的教室照出了希望,當時我心中是感動的,因為燈可以讓我們免於更多的黑暗,雖然只有一盞燈,但我相信那盞燈曾溫暖多少幼小的心靈;小六時班上來了新導師黃瑞蘭老師,當時她已近五十歲,她先生服務於台糖,所以他們在廠區配有宿舍,假日老師偶而會請同學到她家幫忙整理花園,偌大整齊的花園與日式建築並且有沖水馬桶深深吸引著我,原來社會的階級造就了不同的生活品質,以前同學普遍均貧,所以沒有太多的感觸,但與老師家人的互動讓小六的我知道社會的差距是有方法改變的,她對我們的惕厲是影響班上一些同學持續向上的動力。 

小學階段是在物質較匱乏的環境成長,同時也必須盡一己之力才能在家中享有一碗飯的權利,也因為如此的環境,讓自己始終在自傳中提及「吾少鄙賤,故多能事」,並且父母為生存而努力不懈,雖然小學在家裏沒有課業上的資源,但這種環境成長的小孩通長會比較兩端,一種是發奮追求突破,另一種容易被環境所導而自怨自艾,小學畢業後,我的父母雖然不富有,但他們對三位子女都做了一件我現在認為極對的事 -- 「讓我們離開家鄉去念私立中學」。 

後記:半年前假日返回老家,母親遞了一張名片給我,告訴我南靖國小校長留的名片,竟發覺現任南靖國小校長名片上的名字竟是我初中同班同學,他是竹崎人,初中畢業後他以優異成績考進嘉義師專,不久後曾專程到學校拜訪他,除了敘舊其實也發現教育資源仍有極大的城鄉差距,心中真多所感觸。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ooDoo&aid=2246017

 回應文章

學妹
校友
2012/02/09 14:04

學長應該是第二十四屆的吧!張x儒已是中學的校長了.最近在臉書找到多位靖西的校友.也成立了靖西.南靖校友社團.歡迎您的加入.

好懷念的校歌哦!...靖西靖西我的學校...



2011/09/14 17:47
 
HooDoo(HooDoo) 於 2011-09-16 08:49 回覆:
校友 ? 同學 ?

Wendy 卯瑜 - 美學生活家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當時的環境..成就的是 - 懂得分享 !
2008/09/28 12:07

最近 [海角七號] 電影很紅..也間接的跟我朋友討論.. 現在家庭大部份只有一個小孩的缺點. 以前物質享受雖然沒那麼多, 可能家裡有3, 4個以上, 跟鄰居互動很頻繁. 在那樣的環境下..大家都必需學習 [ 給予 ] 與 [ 分享 ], 如此才能資源共享.  讀了你的文章, 就會想起 小學在澎湖馬公國小的我 ....


HooDoo(HooDoo) 於 2008-09-28 23:24 回覆:

颱風天全家剛看完海角七號,鄉土與心的蟄伏會有一定的感觸

確實分享是對價是我們小時候必須去面對的,但那只是當時的生活面相

長大後我們才會慢慢知道小時候所有的生活與態度是可以名詞化的,但那已是回憶了

出身澎湖的妳對海角七號應有更深的共鳴,因為海是妳們共同的背景

謝謝妳的回應與分享


DrCompost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深刻的文章
2008/09/28 00:47

我與HooDoo兄年紀相似,求學過程中,認識了很多中南部的同學,從來沒有這麼深的聊過;或許是能上臺北唸高中大學的可能多數本身就有點家底。是的,臺灣的南北差距實在是太大了,貧富的差距,就算在當年,可能仍遠較官方數字嚴重。先父是臺糖的職員,我們家在臺北仍只算是小康;但臺糖職員退休沒有公教人員福利,所以他退休後,咱家就成新貧了。

HooDoo(HooDoo) 於 2008-09-28 23:18 回覆:

不管是新貧或赤貧,只要不要放棄動機與希望都有可能寫出較不平凡的一頁

其實年紀讓我們走過一些體驗,我想你也以自我負責的人生態度去面對生命

才能歷經你的男海中學、留學到 Dr. 的榮耀,同時也讓你兼具人文與包容心

回憶只是想讓自己多一份心去協助或許在生命低潮的人走出自己的方向目標

我也尚在摸索一些生命的盲點,回憶有時可以沉澱現在的自己並獲得心方向

感謝你的共鳴


相視而笑,莫逆於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感人
2008/09/26 08:24

城鄉差距與命運是扮演左右人一生境遇的因子之一。

從沒離開台北的我雖不是生長在富裕的家庭, 可是見你的描述, 我是幸福多了.在台灣貧富懸殊越來越大, 而每個人的價值觀, 好像也都變了.....有時真的很為下一代擔心.....

希望可以再看見續集........


天寬地遠 雲淡風清
HooDoo(HooDoo) 於 2008-09-28 23:08 回覆:

城鄉差距確實是一條鴻溝,不論是教育或生活等

但也必須去面對這幾乎不能改變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此次金融風暴美國的7000億美金的接管其實是讓人們思考自由經濟的終點

國有與共產雖是已言過時,但這次風暴讓人重新思考它的價值

或許城鄉差距也是讓人可以思考如何去匯流的

有機會我會回憶中學篇的,謝謝妳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