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08 20:14:03瀏覽82|回應0|推薦0 | |
今天的有趣新聞: 去年德國科學家發現:中國朝代的興衰,與季風循環有關,季風強,雨量足,朝代興盛,反之,朝代衰亡。
這個結果被蘭州大學教授張平中和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隊伍重複證實:他們找到甘肅武都的石灰岩溶洞萬象洞,洞中的石筍記錄了一千八百年來亞洲夏季季風的變遷,他們發現,季風強,中國強,季風弱,中國弱。
報導說:亞洲季風的變遷主要是受到太陽活動的影響,太陽活動會影響到北半球的氣溫變化。當北半球氣溫變高時,季風就會增強,反之,季風就會變弱。
這讓我想起,去年成功大學的地球動力系統研究中心周厚雲的另一項發現,周厚雲研究華南沿海湖光岩湖泊沉積物中的鈦含量,重建一萬六千年以來的變化,發現:鈦濃度高時天氣乾旱,中國朝代更迭,鈦濃度低,則氣候溼潤多雨,大地欣欣向榮,各朝興盛。
德國的學者比對過去一萬年來的大氣溫度與人類文明,發現,大氣溫暖,文明昌盛,大氣寒冷,則非疾疫即戰爭。
20世紀下半季,人類文明飛躍,因為全球暖化。
中國崛起應該也是大氣暖化的結果。 但是,華北沙漠化可能扼殺中國北方文明。
而美國科學家發現,20世紀後半期,是科羅拉多河千年以來的豐水期,使得流域內極其昌盛,例如加州。
而21世紀,科羅拉多河將進入枯水期,水量將低於目前該流域人類的用水量。
可以預期,在21世紀下半期,科羅拉多河流域(美國西部)將衰落。
台灣呢?台灣的衰落,也是氣候因素嗎?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