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古代醫家講究在湯劑中加藥引
2012/01/29 08:59:50瀏覽110|回應0|推薦6

  明代孫志宏在論述了煎藥的種種注意事項後,還特別叮囑“若外有煎成磨調、化入之藥,並煎藥引,極宜點檢。”

  《醫述》引《醫學階梯》指出了藥引在湯劑中的作用,“湯之有引,如舟之有楫。”並提出“古人用湯,必須置引”。《傷寒雜病論》的桂枝湯用生姜、大棗,既可輔助發揮湯劑的發汗功能,又可調和脾胃,是使用藥引的典範。李東垣補中益氣湯,也用姜棗,卻不是為了發汗,其意應是輔助健脾和胃。藥引有許多妙用,“不可不考”。

  明代李梴轉引汪機的說法:“藥無定性,以血藥引之則從血,以氣藥引之則從氣,佐之以熱則熱,佐之以寒則寒,在人善用之耳。”把藥引的作用誇大到極致。

  清代龍之章也指出:“大藥引子甚是得力”,“治病引子最為先,引子便是先鋒官。先鋒如硬實,他自打敵前……好似烏騅馬,全在霸王去著鞭。又如青龍刀,全在關帝去傳宣。幸當用藥時,不妨此筆添。”龍濬川補充說:“自古用兵最重先鋒,取能衝陣開路,直搗敵巢。用藥如用兵,此言大藥引子亦如是也。不得謂其大而減之。”

  清代汪昂介紹自己的著作《湯頭歌訣》的特色時指出,該書“藥味藥引,俱令周明”。《湯頭歌訣》流行至廣,影響至深。從中可以推想清代時藥引已經極為普遍使用。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