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澄清菅直人說有地震、海嘯 核電永無解之謬誤
2013/09/14 16:08:46瀏覽61|回應0|推薦2

 

報載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強調,不管人類技術多高超,只要地震、海嘯存在,核電就是個無解、永久的問題,事實上2011311發生大地震時,福島一廠處於安全停機並無問題,是其後接踵而至的大海嘯造成爐心冷卻系統故障才發生事故,同樣在災區的女川核能電廠因地勢較高故未發生事故就是明證,所以並非有地震、海嘯,核電就不安全,福島一廠選址不當地勢太低,設計時預想海嘯高度太低才發生事故,這些都是可防範改善的,依據日本共同社2011718報導,日本東京电力公司資料顯示,該公司1967年修建福島一廠一號機時,曾把面向太平洋的高約35的台地削去25,作為建築用地而日本大地震中,遭受了高約14的海嘯侵襲,東電在削去25后還繼續向下挖了14,在低於海平面4的岩層上建造了核反應器,海嘯專家指出,雖然是事后諸葛亮,但是低窪的地勢是事故的主要肇因。東電還犯了一個錯誤就是参考1960年智利大地震引起的海嘯高度,認為可能最大海嘯高度約3.1,並將港口防波堤設計為可抵禦6.5高的海浪。

台灣與日本地形多處不同不易產生大海嘯,日本位於歐亞板塊、菲律濱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北美洲四個板塊交界處,擠壓使得地震頻繁,全世界五分之一的6級以上地震發生在此。台灣僅位於菲律賓板塊與歐亞版二個版塊塊交界處,較日本所受壓力小,地震較少。台灣東部海岸地形成峭壁,容易使波浪受到折射而遠離,不利海嘯成形,從太平洋傳來的波浪受到阻擋易折射出海,同時台灣的西部及北部屬大陸棚之延伸之淺海不會發生海嘯,日本東岸港灣多地勢平緩易生海嘯。另外台灣有島鏈保護而日本沒有,沿日本向西南方,琉球群島、台灣、菲律濱群島及加里曼丹島與歐亞大陸隔海相望,仿彿海上的一層籬笆俗稱第一島鍊,沿日本本州向南,經伊豆群島、小笠原諸島、北馬里亞納群島、帕勞群島等延至塞班島,這條島鏈的島嶼面積較小,彷彿陸地綴向大海的細碎項鏈稱為第二島鏈。中國大陸海岸線很長但很少有海嘯就是受到島鏈的保護,而台灣與日本相比受到第二島鏈及硫球島鍊的保護。1960年南美智利外海大地震引起的海嘯,越過太平洋造成日本122人死亡,而台灣無損傷就是島鏈保護明証。同時台灣海溝與本島垂直不易產生海嘯,日本海溝則與本州平行易產生大海嘯,所以因為日本人疏忽發生的福島事故並非是一定會發生的。

菅直人又表示,飛航事故或車禍發生時,死亡人數約在十到百人左右,可是核子事故一發生就有數以萬計的人會死亡的,這完全悖離事實,因為聯合國的82人專家小組調查報告,福島事故約有2萬人遭淹死,但無任何人遭輻射死亡,一些疏散老人也是因勞累風寒死亡。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85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