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澄清日前首相菅直人說廢核利大於弊之謬誤
2013/09/13 15:44:29瀏覽46|回應0|推薦1

 

 

 報載日本前首相菅直人應反核團體之邀訪台,他表示核災平均20年發生一次,核電廠的風險是人類無法承擔的,事實上人類自1950年代使用核能發電以來,核能反應器已從第一代發展到第四代,特別強調的是第四代高溫氣冷式反應器即使喪失冷卻系統也不會發生爐心熔毀是絕對安全的,所以科技的進步是可改善安全的,發生事故的三座反應器都是第二代,其中1979年美國三哩島事故並未造成民眾及環境影響,1986年轍諾堡事故是俄國舊式石墨反應器,因人為疏失產生火災造成放射性物質外釋,而俄製反應器業已改善,而發生轍諾堡事故的烏克蘭目前核能發電比例仍高達47%2011年日本福島事故主因是場址太低平無法抵擋大海嘯所造成,這三件事故經檢討均可防範,所以不會發生所謂平均20年發生一次核災情事。菅直人又說核廢料也是無法解決的問題,事實上日本的核廢料處置技術先進,很多台灣民眾參觀過六所村的廢料處理設施,放射性廢棄物的基本處理原則是(1)提煉分離有用的原料物質(2)減少廢料的容積處理(3)封入堅固的容器(4)隔離後貯存在適當的場所,以上任何一步驟均可以科技方法及工程解決,故沒有所謂放射性廢料無法妥善處理的問題。菅直人又說廢核會造成失業及進口石化能源等問題,但只是短期的,廢核利大於弊,日本實際的案例是核電暫停後日本貿易逆差擴大 2012年全年貿易逆差達6.927兆日圓(783億美元)的歷史新高,進口的液化天然氣達到創紀錄的8,700萬公噸,換算成金額則為創紀錄的6.001兆日圓,較1年前大增25.4%。而火力發電成本過高,電力公司陷入虧損紛紛以漲電價因應。

菅直人認為,要做到百分之百安全,只有選擇零核電一途。他說,德國計畫於2050年完全使用再生能源,日本也有此打算,以現在技術來說可行度很高。事實上,在再生能源的發展上,德國總理梅克爾早已承認低估再生能源的費用,且現有電網要併入再生能源的電力傳送已瀕臨過載邊緣,360公里的高壓電網擴建至今只完成90公里,而太陽能電力的不穩定,更對電網設施形成莫大挑戰。德國的用電尖峰在冬季,風力的發電貢獻度較高,和我國以夏季為用電尖峰的情況完全不同。德國土地面積是我國的10倍,台灣的人口密度則是德國的2.8倍,再生能源中風力與太陽能發電,無一不需要大筆土地,政府在推動風力發電的過程中不時遭遇環保團體與當地居民的抗議與杯葛,台灣發展再生能源的條件實無法與德國相提並論。德國的再生能源付出的代價非常驚人,除了電價自2000年起平均每年上漲8%,目前電價是我國的4倍以上,已有10%的德國人用不起電。而德國為了舖設再生能源所需的分散式電力輸送網,更是大量砍伐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的古老欅木森林。以日本案例而言,20127月日本實施可再生能源固定價格收購制度,其定價為火力發電或核電的25倍,給投資者一定盈利空間,制度實施後,太陽能投資猛增,201211月底太陽能裝機容量達326萬千瓦,約相當於3台核電機組,占可再生能源的九成。即使如此,目前可再生能源僅占電力供應的0.6% 武丰太陽能發電站是日本中部電力公司最大的一座太陽能發電站,占地14萬平方米,約相當於20個標準足球場,裝有長1.3、寬1的太陽能電板近4萬塊,裝機容量為7500千瓦,年發電量達730萬度,但仍不如一座裝機容量100萬千瓦的火力發電廠或核電廠8小時的發電量。 武丰太陽能發電站代理所長堀龙治表示,任何一种能源都有優點和缺點,太陽能發電雖能減少温室氣體排放,但需要大面積的土地,成本很高,運轉率低,發電量不穩定,目前很難成為基礎電源。

台灣政府主張在專家評鑑安全無誤後啟用核四,應是一個正確而務實的方向。因為核能確實是穩定的低碳能源,對一個自產能源不到2%而人均排碳卻已達全世界人均排碳3倍的國家,更是絶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而核四的安全性,包括針對海嘯歷史的檢視、事前的委托研究與審查、緊急電源的防護、緊急冷卻供水的設計、強震急停與斷然處置措施等,都遠高於福島電廠,我國沒有理由為了福島核災因噎廢食。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846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