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聖露西亞挺我加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談務實外交
2013/08/18 14:07:39瀏覽91|回應0|推薦2

 

 

 

           從聖露西亞挺我加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談務實外交

 

一、台灣減碳先從自身能源政策做起
         
馬英九總統816日和加勒比海友邦聖露西亞總理安東尼簽署聯合公報,公報載明支持中華民國透過加入UNFCCC(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參與全球氣候變遷事務。露國參眾兩院通過支持我參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以及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決議案,姑且不管聖露西亞支持我國的善意是否有實質的效用,我們需瞭解的是加入任何一個國際組織對我國的實質利益,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是一個國際公約,於19925月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通過,1994321日,該公約生效。該公約缺少法律上約束力但可在後續議定書中設定強制排放限制。1997年,《京都議定書》達成,使溫室氣體減排成為已開發國家的法律義務。其中籤署了《京都議定書》的締約方答應要以1990年的排放量為基礎進行減排。承擔削減排放溫室氣體的義務。如果不能完成削減任務,可以從其他國家購買排放指標。已開發國家締約方和其他發達締約方不承擔具體削減義務,但承擔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援助等的義務,「還應幫助特別易受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的發展中國家締約方支付適應這些不利影響的費用。」,事實上全世界所有國家都知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是拯救地球免於氣象浩劫的方法,不過涉及權利義務時就會斤斤計較,例如美國在2001年就正式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不願受其約束。俄國、日本、加拿大,加拿大也相繼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只有孤零零的歐洲及澳、紐兩國還緊抱京都議定書,但澳、紐兩國減碳成效亦不認真,澳
洲及紐西蘭原承諾在2008-2012五年平均碳排將為1990年之108%100%。但在2008年兩國排碳分別為1990年碳排的132%123%,根本未達成承諾,完全是口惠而已。京都議定書的死硬派在全球只有歐洲一地,歐洲在去年底宣布要從今年1月起徵收航空碳稅,但在全球各國強烈反對下也無疾而終。詳"航空碳稅與貿易制裁"。至此京都議定書可說已完蛋了!台灣並不是強大的已開發工業國家,和美日相比,我們無甚影響力,加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也無急迫性。

          國內經濟學者梁啟源認為京都議定書雖問題很多,但台灣若不能積極因應,部分產業及產品有可能遭受歐盟及部分先進國家的貿易制裁風險。在2012 年後對未來經濟成長的影響可高至-1.57%。環保署草擬中的「溫室氣體減量法」明訂溫室氣體的總量管制及碳稅稅制要在國際對我國要求減量承諾之後再生效,可能為時已晚。建議政府第一步優先讓油電價格合理反映其燃料成本之變動並進行隨油課徵汽燃費。目前政府把維持低油電價格列為其政績的作法實不可取。如果其效果仍然不夠,再實施逐步漸進的碳稅課徵及全面的綠色租稅改革。政府更需重新檢討非核家園政策。未來為了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煤不宜多用;為了能源供應安全,石油也不宜多用;而天然氣的儲存成本高,我國的天然氣存量偏低,僅供7 天使用,運輸船若遇颱風而未能靠岸就可能造成斷氣斷電的危機。所以馬總統如果重視溫室氣體減量應考慮現有3 座核電廠延役,同時排除反核障礙儘速讓核四廠運轉。

 

二、台灣是小國家應發展務實外交
       
台灣應發展能源外交、文創外交及自由貿易協訂(FTA)文交等有實質利益的務實外交,就以韓國推動FTA 的外交努力就值得我們學習,韓國憂心主要市場被邊緣化,故在2003 8 月發表「FTA戰略路線圖」,詳述推動策略及行動計畫,以確保經濟成長動力,並作為韓國政府推動簽署FTA 之主要依據。例如韓國對簽署對象已訂定篩選準則:1.符合經濟利益,2.政治及外交,3.有意願與韓國簽署FTA之國家及4.有助與大型經濟體及先進經濟體推動FTA 之國家。此外,由於國際原物料及石油價格攀升,尋求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簽署FTA,確保能源及自然資源之取得,亦成為韓國近來簽署FTA 之標的對象國。韓國政府自李明博總統於2008 年上任後,即採行「務實主義」,宣示「能源外交」及「洽簽FTA 多角化」為其施政重心,將持續推動洽簽FTA 列為第一優先政策。依

據韓國政府統計,FTA 中,韓美、韓歐盟FTA 已完成,目前僅剩中國大陸及日本,遙想十多年前,台灣出口還領先南韓,但是去年台灣出口3,083億美元,竟只有南韓出口規模5,578億美元的一半,彼長我消的態勢極為明顯,台灣的領導階層應沉痛反省,從民生最關切的油電問題,直指核心。最近,台灣油電雙漲帶動物價大漲,引發民怨沸騰;而同樣依賴進口石油的南韓,卻靠著優秀的營建業到海外興建石油設施,為南韓賺進大筆外匯。除了資訊產業外,南韓營建業發展迅速,在19701980年代,南韓政府鼓勵本土鋼鐵與石化業時,營建業也致力於發展工廠營建與工程的專長;如今,南韓營建業將此專長靈活運用於海外,雖然南韓沒有石油,但營建公司卻透過近幾年的油價飆漲,獲益良多,因為它們是建造石油設施的全球領導廠商。南韓企業有自己的研究團隊,僱用龐大的研究人員,並把研發支出占GDP的比率,由10年前已經很高的2.6%,到2009年時提高到3.7%,超越日本的水平。南韓的研發支出大部分投入在科技與汽車上,這可以解釋現代和起亞汽車為什麼能在美國和全球市場令人刮目相看。多年來,台灣的經濟奇蹟仰賴替全球大品牌代工,雖然一再強調開創自我品牌,卻未見表現;而同時間,南韓的手機大廠三星、LG積極搶占市占率,誓言與蘋果爭世界第一;現代汽車更是花了20多年時間,挺進美國市場前茅,威脅到日本豐田老大哥。韓流外交更成功地將韓國文化推向全世界,創造了許多商機值得我們學習。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818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