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外交大PK---馬英九例行、安倍地球儀、李明博全球、胡錦濤能源外交
2013/08/11 17:33:01瀏覽162|回應0|推薦1

 

 

 

外交大PK---馬英九例行、安倍地球儀、李明博全球、胡錦濤能源外交

 

一、       馬英九的例行外交

馬英九總統於811日出訪中南美洲友邦,用12天走訪包括海地、巴拉圭、聖露西亞、聖文森、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等五國,並將過境美國紐約和洛杉磯。馬總統行前並未告訴國人此行有何特殊目的,最重要的是值此國內經濟衰疲、軍隊士氣低落、核四紛爭不論、募兵教改制度問題重重、服貿爭議及在野黨磨刀霍霍諸多問題下,放著內政不管,出國12天回來後對台灣有何利多?目前所知道的是首度過境美國紐約,以馬總統將會見紐約市長彭博沾沾自喜,以一國總統去會見一個市長並不光彩,當然台灣的特殊政治情況本來就讓外交難以施展,但也不需要自曝其短以「馬彭會」為此行焦點 。馬總統「賀誼專案」出訪南美洲與加勒比海友邦一定要花錢備禮,目前債台高築的台灣應將錢用在刀口上才對,以往曾發生巴拿馬將台灣的經援用在購買南韓的電腦上,外交部實在無能,最近處理漁民遭菲岸巡隊槍殺一案,菲律賓尚未將兇犯起訴判決且漁業談判未啟下就解除經濟制裁使菲政府無後顧之憂,實在是失敗外交。馬英九的例行外交相較於陳水扁的迷航外交當然好很多,但是東亞的中韓日外交手段就比台灣高明多了!台灣的外交策略應向他們學習!

 

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推銷外交及地球儀外交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除了射出三箭力挽日本經濟外,在外交上也很活躍,今年5在取得了國內高支持率的背景下,安倍政權對俄羅斯和中東進行訪問並定位為經濟外交,率領企業相關人士努力推動日本核能電廠設備出口。安倍訪問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等石油和液化氣資源供給國謀求資源多樣化,稱“日本可以提供最安全的核電技術,希望對擴大供應能力作出貢獻”。在安卡拉召開的會議上,安倍首相當著兩國企業相關人士滔滔不絕地推銷。首相此訪使日本企業在世界著名的核電競標中取得成功。首相推行的高層營銷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三菱重工和法國阿海琺集團的聯合企業最後取得了承建土耳其核電站的資格,安倍首相外交功不可沒。立陶宛核電站已基本確定由日立制作所承建,安倍為確保能源穩定供給親自出馬並發揮領導能力,顯示出希望以此為實現長期執政打下基礎。此外,還打出了積極推銷中東期待的核電出口等新的策略。此次安倍訪問的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是日本第一大和第二大原油進口國,2011年從這兩個國家進口的原油分別佔30%23%。一名隨訪人士表示,這兩個國家可以說“掌握著日本的生命線”,安倍的出訪可謂動機正確、目標明確且大獲全勝。

    安倍上任8個月三次到訪東南亞國家,安倍強調“不應僅從雙邊關係角度來考慮,而要實施俯瞰全球的戰略外交,就像觀看地球儀一樣”。此次安倍在東南亞地區的“地球儀外交”成為安倍外交的戰略重點,而經濟、戰略與安保合作是他此行的三大目標。在經濟方面,安倍此行與馬來西亞、新加坡及菲律賓確認了經濟合作的意向,簽署了一些協議,在一定程度上可謂達到了強化經濟外交的目的,汲取東盟活力,促進日本經濟重振。此外,在謀求TPP合作與推動雙邊自貿區談判上,日本與上述三國也取得了一定的共識,安倍還試圖利用東南亞牽制中國。菲律賓因為與中國的島嶼領土之爭,成為南海問題的急先鋒,並表示支援日本增強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日本也希望通過加強與菲律賓的合作,進一步促使南海問題國際化、複雜化,與東海問題形成對中國的圍堵之勢。安倍的外交可說策略運用高明、攻勢犀利及目標明確值得馬政府及外交團隊學習。

 

三、南韓前總統李明博的全球外交包含能源外交、貢獻外交及文化外交

南韓前總統李明博在就職講話中表示要以廣闊的視野和更主動的姿態去實施“全球外交”增加南韓對世界的影響力。南韓的石油完全依賴進口且是世界第7大石油消費國,能否保證能源和資源供應是南韓生存發展的關鍵,這是南韓“能源外交”的背景。台灣的狀況與南韓類似卻鮮提能源外交。南韓外交通商部在喀麥隆等產油國增設外交機構。李明博於2008 年上任後,即採行「務實主義」,宣示「能源外交」及「洽簽FTA 多角化」為其施政重心,將持續推動洽簽FTA 列為第一優先政策。韓國積極開展貢獻外交的地方,實際上都是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韓國總理韓升洙已經啟動了“能源外交”,並首先將目光瞄準了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四國。韓國計劃在喀麥隆等國設立公館,並在有關國家公館裏增設開展資源外交人力。李明博親自推銷南韓的核電設備並獲得中東阿聯酋200億美元訂單,福島事故發生後第三天,李明博還到阿聯酋參加開工典禮,所以總統出國是在拼經濟賺錢而不是作凱子灑錢。

 

四、中國前國家主席胡錦濤的能源外交

2009年胡錦濤訪問哈薩克和土庫曼,作為中國「能源外交」重頭戲,胡錦濤在土庫曼與哈薩克、土庫曼及烏茲別克領導人一起參加中亞-中國天然氣管道開通儀式。上述天然氣管道從土庫曼橫穿烏茲別克和哈薩克進入中國新疆,與中國「西氣東輸」二期工程相連,構成一條橫貫東西的中國天然氣「主動脈」,惠及中國中西部、長三角、珠三角共14個省市,南端終點為香港,是世界上最長的天然氣管道。 土庫曼到中國天然氣管道對兩國均具有戰略意義,每年能向中國出口400億立方公尺的土庫曼天然氣。同時2009年胡錦濤訪問沙特而習近平赴拉丁美洲都是拓展能源外交,後來胡錦濤又出訪沙烏地阿拉伯與塞內加爾、坦尚尼亞等非洲四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八日出訪墨西哥、委內瑞拉等拉美五國都是與能源有關。中國領導人積極出訪以石油能源生產與出口大國為目標,其戰略佈局值得馬政府效法。

     

五、結論

  馬政府此次訪問的小國家並無能源,對台灣亦無幫助,雖然維持外交邦交亦屬正當,但看看其他國家的元首視野都很大,馬總統此行可由副總統代勞,規模亦可縮小,總統仍應以台灣整體國政優先次序為考量好好解決能源問題並腳踏實地的拼經濟才對。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8130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