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的危機(2)經貿協議搞不定淪為國際邊緣人
2015/10/14 01:14:06瀏覽294|回應0|推薦24

 

一、民進黨的經貿願景虛幻不務實    

      聯合新聞網報導金管會前主委、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重要財經幕僚施俊吉表示民進黨仍主張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先過,然後再來逐條、逐案檢視服貿,貨貿也應該如此。問題是立法院卡死扶貿持續虛耗,把台灣的商機及錢財都虛耗掉。當主持人詢問,若中國主張兩岸沒有簽服貿議,所以不和民進黨政府談呢?施俊吉說,那台灣應深切了解東西方面要進行平衡,不能太依賴中國,應好好思考如何融入全球經貿體系,因此民進黨積極主張加入TPP,另一個是南北平衡,也就是新南向政策,東西南北都要平衡。我的天!李登輝搞戒急用忍及南進政策讓台商坐失大陸商機且南進輸到脫褲子,南韓抓住大陸市場變成經貿強國。現在民進黨軍師又提南進嚇死人了!
     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日前完成首輪談判,美國貿易代表署近日公告協定摘要,施俊吉透露,蔡英文六月訪美前,他和中研院院士胡勝正、前財長林全五月就先到美國華府,與包含美國務院等八個部會進行溝通了解,並表達台灣加入的決心和準備。對於主持人詢問中國是否是加入的最大障礙,施俊吉不否認,但強調民進黨對加入TPP有「最好的準備、最壞的打算」,對於加入TPP,民進黨有信心明年若執政,可以做到「無縫接軌」,這種不知自己實力的大話非常危險,施俊吉也表示,先前國民黨非常接受中國的要求,台灣也沒有因此與其他國家簽署FTA,強調政府切勿拿經濟問題恐嚇人民。但施俊吉忘記民進黨卡死服貿才是罪魁禍首。

二、外貿警鐘頻響,國民黨坐困愁城,民進黨坐看笑話          

       依據遠見雜誌報導,10多年前,全球積極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如今超過380個FTA生效,台灣卻只簽了8個,加起來不到貿易總額的0.2%。許多國家因FTA邁向免關稅時代,台灣還要5%以上不等關稅,對出口產生嚴重衝擊,外商也紛紛卻步。全球區域經濟正加速整合中,台灣若缺席,開放腳步受阻,競爭力將大幅流失。馬英九總統曾表示今年是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最關鍵的一年,如果沒有加入的話,中華民國在區域整合中一定會被邊緣化。馬總統表示TPP的12個國家跟台灣的貿易占百分之36,RCEP的16個國家跟台灣的貿易占百分之57,馬總統說去年六月與大陸簽訂服務貿易協議,現在還卡在立法院中,台灣的立法院整天在虛耗,議事效率不彰,連憲法規範的行政院閣揆施政報告都阻撓,攸關自由貿易談判的服貿協訂又卡在立法院,台灣的經濟眼看就要垮了!因為主要的市場如美國、歐盟都已與南韓簽定FTA,台灣若不保住大陸市場加上東協FTA又進不去,台灣將成為亞洲甚至世界的經濟孤兒,立法院長若不能維持正常議事運作本就該下台換人,全國民眾及媒體應睜大眼睛譴責立法院亂相以選票淘汰不肖立委。民進黨一直宣傳服貿協訂的害處卻也無法挽救台灣困境,自由競爭本就是優勝劣敗,民進黨為奪回政權阻撓服貿協訂只會讓台灣提前出局。

三、南韓務實作法自由貿易談判進展神速
           南韓政府自李明博前總統於 2008 年上任後,即採行「務實主義」,宣示「能源外交」及「洽簽FTA 多角化」為其施政重心,將持續推動洽簽FTA 列為第一優先政策,計畫推動與亞洲所有國家簽署FTA,韓國目前已經和歐盟、美國及中國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國際競爭力突飛猛進。台灣呢?當年與對岸簽了一個「架構協議」的早收清單,只涵蓋一成六的雙邊貿易,如今三年之後好不容易談判再往前走了一步,草簽了兩岸服務業協定,立法院在野黨又阻撓,韓國繼早期與東南亞、印度簽訂自由貿易區,這幾年再度突破中國大陸貿易壁壘,屢屢達陣,對我們不是只有心理上的威脅,而是具有實質威脅。前些時候,韓國總統朴槿惠率領龐大的工商界代表團,訪問北京,其重點訴求之一,在於加快南韓和中國大陸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中國大陸同為台灣與韓國的第一大出口市場,如果大陸和韓國的自由貿易區簽訂生效,對台灣的衝擊一定如排山倒海而來。工商團體擔心,台灣產業競爭力再無翻身機會,呼籲各界停止內耗,先拚經濟。全球都在拚經濟,反觀台灣近年來政黨惡鬥,國力及競爭力都呈現空轉、內耗,不管兩岸、經濟、能源等議題都爭吵不休,花費的不僅是高昂的社會成本,更傷害國家整體利益。台灣和中國大陸的經濟結構和發展階段不同,照理而言,互補性大於競爭性,但對方的製造業進步快速,進行中的商品貿易談判將是一場硬仗。至於服務業,台灣無論在經驗、知識、創意、基本素養以及安全和專業獲得顧客信任等各方面,都高於大陸一個世代。有數以萬計的台灣大小企業和個人,在大陸市場蓬勃發展,開大賣場、連鎖商店、補習班、美容院,甚至股市分析。在大陸市場,產品或服務掛上「台灣」二字,就代表安全、品質和水準,立刻吸引眾多顧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擔心簽訂服務業貿易協定,會對台灣不利,真是太離譜,太欠缺信心。報載台灣曾居亞洲四小龍之首,但近年落居四小龍之尾,大家真的要以國家未來為重,早日讓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通過,以免喪失台灣服務業優勢及先機。

四、TPP與RCEP說清楚講明白
       美國藉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圍堵中國勢力並攫取亞太經濟利益,美國所提的TPP在各方面提出的“高標準”開放超過了小國家能承受的能力,其宣稱的共赢其實是美國獨贏。美國熱衷主導TPP的原因有(1)經濟利益:由於中國大陸崛起,美國不甘被邊緣化,積極推展TPP用意在改造亞太經合會APEC組織,想照美國意思重新訂定貿易規則,目前“東協10+3”貿易已占各國外貿58%,高出北美自由貿易區近3個百分點,美國本身的貿易有1/4來自東亞地區。面對如此龐大市場,美國被摒棄在外有被邊緣化的危險。同時美國想用經濟手段實現外交主導權的戰略,經濟戰略是美國外交戰略的核心。(2)政治利益:TPP發展過程已吸收許多國家加入談判,尤其是日本的加入,美國也勸說菲律賓及印度等國参加,而這些國家都與中國存在爭議,但中國卻一直被排除在外,因此美國想藉TPP制衡中國意圖明顯。美國通過強大經濟實力主導TPP規則,進而主導全球貿易規則,迫使中國最後在自己利益受損情况下加入TPP。美國想在亞洲孤立中國,以阻撓中國在東協加3、東亞峰會及APEC機制中發揮作用以削弱中國在東亞主導地位。
東協區域廣泛經濟夥伴架構(RCEP)自於第18屆東協經濟部長非正式會議。在該次會議中,強調將在由東協領導過程中,與東協的FTA夥伴國(包括澳洲、中國、日本、韓國、印度與紐西蘭)及其他欲加入東協的貿易夥伴,重啟與推動有關建立自由貿易區的討論,而該自由貿易區則將以消除95%的貨品關稅做為其主要目標。2011年11月,第19屆東協高峰會正式通過RCEP之區域整合架構倡議。該倡議與「東協加三」及「東協加六」的不同處在於RCEP並未預先設定加入會員國之對象。未來RCEP的成員將包括東協、中、日、韓、澳、紐及印度共16國。
RCEP與TPP對台灣很關鍵,且關鍵年都是2015年。RCEP的16個會員國將於2015年底完成談判。而且TPP參加國目前正積極爭取今年第一季完成談判、2015年生效。另外,韓國與大陸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FTA)也已簽署。若這些區域經濟整合的FTA均於2015年大勢底定,而台灣仍不能加入下一輪的談判名單中,恐怕經濟將出現嚴重危機。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說台灣如果不能夠加入區域整合,年輕人22K將成常態,五年後台灣最好的狀況就是現在。目前24個APEC(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國當中,只有兩個未加入TPP或RCEP,一個是台灣,一個是巴布亞新幾內亞。進入21世紀後,由於WTO多國貿易談判很難推動,過去10多年來,全球早已興起國對國的雙邊或區域整合的FTA。如今,10幾年過去了,全球已有超過380個FTA生效。但台灣只有八個,其中五個是與中南美洲邦交小國簽的,加起來不到台灣貿易額的0.2%,不具實質意義。韓國FTA貿易占比38% 台灣僅8.8% ,不開放的經濟體,服務出口能力也會下降。服務業貿易總額的全球排名,從2002年到2012年,最開放的新加坡從15名進步到第8名,韓國從第14名進步到第12名,台灣則是從第20名,大跌至28名。再以七成出口產品與台灣重疊的韓國與台灣比較。目前韓國已生效的FTA,涵蓋的貿易量占韓國總貿易量38%,台灣只有8.8%;韓國加上洽簽中的比例之後,更會攀升至73%,但台灣把ECFA所有後續談完也才33.3%,遠遠落後韓國。
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管中閔曾在演講中指出,韓國與台灣貿易量原本接近,政府曾在2000年模擬韓台貿易比,當時預測到2012年,韓國會是台灣的1.3倍,但最後實際達1.9倍。若以現在速度模擬,到2025年,韓國貿易總量會是台灣三倍。如果加上RCEP、中日韓FTA加持,幅度更將超過。工具機大廠台中精機總經理黃明和分析,台灣工具機產品出口占八成,2013年碰上日圓大幅貶值,使日本產品和台灣的價差從三成減至5~10%,日本品質高台灣一個等級,不少客戶改買日本產品。再加上關稅因素,情勢已更慘。2013年11月簽署的「台星經濟伙伴協定」(ASTEP)、2013年12月生效的「台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及推動中的台灣歐盟經濟合作協議(ECA),本質都是FTA,都先取得大陸默認,只是名稱不能叫「FTA」。然而,台灣藉著ECFA搭上的FTA順風車,眼見硬生生要撞上山壁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於2013年6月簽署後,過去半年多來,遲遲無法通過立法院,就是這面大山壁。很多人不了解,為什麼服貿不過,台灣加入RCEP、TPP等自由貿易組織就無望呢?那是因為ECFA當初就是分階段談判。若服貿不過,接下來牽涉8000項產品的兩岸貨物貿易、投資保障協議等也會卡住。國際社會一方面會重新觀察大陸對台態度,一方面也會懷疑台灣開放的能力和誠意,接著各個與台灣的雙邊FTA可能停滯,並繼續影響TPP、RCEP成員國接納台灣的進程。

五、台灣真正自由貿易的關鍵問題
       根據國貿局的統計,2013年至11月止,台灣對大陸及香港出口額佔39.%,貿易順差700.1億美元,是同期美國順差69億美元的10倍以上,顯而易見中國大陸市場遠比美歐市場重要,而台灣對日韓均為逆差,所以政府雖然同時要加入RCEP及TPP,實際上TPP談判很困難同時美國會亦有反對聲音,簽定TPP未必順暢,美國對東亞是屬於地緣政治,此區貿易僅佔四分之一,美國隨時可撤出,而大陸與東南亞國協之RCEP屬於地理政治較具長久性,所以馬政府應向全民說清楚講明白不准立法院虛耗及民進黨扯後腿,多派人與大陸溝通早日簽訂RCEP方為上策。同時要全面發展重工業才有產品與日韓競爭,提升職業教育停止12年國教亦很重要,在自由經濟時代光簽FTA不提升競爭力是不行的,以南韓與土耳其自由貿易協定(FTA)生效半年來為例,南韓對土耳其出口劇增36.2%,而南韓自土耳其的進口成長9.9%,顯然南韓競爭力佔優勢。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33007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