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需要趕上時代潮流的拼經濟戰略
2015/05/31 10:29:53瀏覽369|回應0|推薦33

 

一、台灣的經濟需要有生長點及生長激素

學過生物的人都知道植物的葉子為何能一直發芽、成長及茁壯,因為莖葉頂端有生長點,若剪斷其生長點則該處將停止成長,同樣的國家經濟也有生長點,若執政者亂搞將生長點剪斷則經濟當然完蛋,以台北市政而言,興利就是在找經濟生長點讓國家及人民財富增加,可惜我們看到柯市長把許多生長點剪斷,例如打擊前朝BOT案,造成財團日後不想投資及銀行不願借貸,台北市建設已停滯不前,大巨蛋停工造成傷害有如剪斷國家生長點,放大一點看缺失甚多的環評法造成建設曠日廢時毫無效率,非核家園灌輸人民恐核而無視其他國家做法也切斷能源科技生長點,卡死服貿反對自由經濟區也與國際趨勢相違,切斷外銷生長點。近年來,中國大陸品牌伴隨著中國國力的崛起加速登上國際舞台,2014年,聯想集團的PC出貨量位居全球首位,全球佔比達到19.9%。作為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製造商,聯想在20141月斥資23億美元收購了IBM的低端服務器業務,同年2月又以29億美元從谷歌手中收購摩托羅拉移動。聯想在2014年進行了一連串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收購活動,能位於海外民眾最熟悉的中國品牌首位也是理所當然的。為什麼大陸經濟發展前景良好,因中國大陸政府找出研究創新、市場經濟及產業升級等生長點,配合這些生長點投入教育資源、研發經費及國家策略。

蔡英文提出總統府南遷與阿扁全島到處設國際機場及故宮、中科院南遷一樣對台灣經濟毫無幫助只是浪費公帑,說明台灣的政治人物多係律醫師背景根本不知經濟成長點為何物。中國大陸則明確找出一帶一路經濟成長點,發布「中國製造2025」計畫,宣示要在十年內躋身製造強國之列,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及綠色發展,並明訂「由大到強」的三步驟行動戰略,2035年先達到世界製造強國的中等水準,第三步即在2045年位居世界製造強國前列。在大陸製造政策強力推動的此時,台灣的行動與因應顯得相對微弱而無力,令人憂心忡忡。

 

二、「工業4.0」產業革命

「工業 4.0」一詞是指第四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利用水力及蒸汽的力量作為動力源,第二次工業革命則使用電力為大量生產提供動力,第三次工業革命則是使用電子設備及資訊技術(IT)增進工業製造的自動化。工業 4.0最早是在2011年的漢諾瓦工業博覽會提出,工業 4.0是德國政府提出的高科技戰略計劃,由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和聯邦經濟技術部聯合資助,投資預計達 2 億歐元,用來提昇製造業的電腦化、數位化、與智能化。目標是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學的智慧工廠,在商業流程及價值流程中整合客戶以及商業夥伴。其技術基礎是智慧整合感控系統(CPS) 及物聯網 (IoT)。不只德國,只要在網路上稍微搜尋一下,就知道工業4.0在全球產業界已經有多熱。直到今年初,行政院才提出「生產力4.0」計畫,但負責起草的是經濟部工業局,政策成效難以樂觀。工業4.0定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拉高到國家級戰略,且強調「智慧製造」,透過物聯網、大數據等數位化科技,大規模生產高度個性化商品。從美、德、中等國的政策推動力度來看,可以了解這絕對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而且需由最高領導人負責。但回頭看台灣,每一次的政策規畫與執行都會發現,問題在於「體認不足,決心不夠」。以生產力4.0為例,政府官員或許認同製造業很重要,但缺乏一股決心與行動力,也沒有十萬火急的急迫感,甚至多認為這是經濟部工業局或工研院的事,以致缺乏跨部會的協調統合,自然難以收效。

製造業仍是台灣經濟的成長核心,尤其是世界各國都已形成政策並全力推動,台灣最高首長儘速正視此一課題的嚴重性,並採取行動,以免台灣製造業真的被邊緣化。邁入工業4.0時代!物聯網讓生產流程變智慧了,根據德國的工業4.0報告,未來的智慧工廠在每個生產環節、每個操作設備都具備獨立自主的能力,可自動化完成生產線操作。且每個設備都能相互溝通、即時監控周遭環境,隨時找到問題加以排除,也具有更靈活、彈性的生產流程,因應不同客戶的產品需求。因此,過去無交集的工控領域與IT領域,在物聯網時代開始對話。為了實現「智慧工廠」,物聯網利用感測器取得資料,加以分析後找到各種關聯應用,背後蘊藏的技術關鍵就是大數據。

互聯網造就了阿里巴巴和腾訊這樣的公司,而移動互联網造就了小米公司。小米科技堪稱歷史上達到百億美元銷售額、百億美元估值的發展最快的公司。“站在風口上,猪也能飛起來”,這就是雷軍的成功之道。小米趕上了移動互聯網的風口,安卓的爆發,非智能手机向智能手机轉換帶來的換机潮是最重要的原因。順勢而為,一切為用户所想,想不成功都難。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整体性滲入已到了最后也是最關鍵的階段,小米的崛起經驗對于互聯網與製造業的融合有著重要的意義。互联網轉型研究專家劉潤在《互联網+小米案例版》一書中指出,“互联網+已成為國家戰略,傳統企業明確自身進化道路已刻不容緩。互联網互聯網造就了阿里巴巴和腾訊這樣的公司,而移動互联網造就了小米公司。小米科技堪稱歷史上達到百億美元銷售額、百億美元估值的發展最快的公司。“站在風口上,猪也能飛起來”,這就是雷軍的成功之道。小米趕上了移動互聯網的風口,安卓的爆發,非智能手机向智能手机轉換帶來的換机潮是最重要的原因。順勢而為,一切為用户所想,想不成功都難。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整体性滲入已到了最后也是最關鍵的階段,小米的崛起經驗對于互聯網與製造業的融合有著重要的意義。互联網轉型研究專家劉潤在《互联網+小米案例版》一書中指出,“互联網+已成為國家戰略,傳統企業明確自身進化道路已刻不容緩。互联網掀起的是一場社會生活的革命,傳統企業面臨巨大挑戰。製造業將由原來依靠成本優勢大規模製造的模式轉變為“專業化公司+信息化改造+小製造”的模式。

本書包括創業方法論之變、感知正在生成的未來、做適者生存的“達爾文雀”、進化的未來和兩種路線並行五部分。作者通過採訪小米科技的几位联合創始人、高管和同事,生動具体地講述了小米科技在互联網背景下的内部進化。作者認為小米主要有三個方法:一是從根本上做好產品。要做出超越用户預期的功能、性能和品質的產品,遵循國際最高標準。二是產品做出后,要去掉左右傳遞價值的中間環節,讓價格親民。三是銷量大后,給用户提供更高品質的服務,通過高品質服務來實現最終的盈利。作者認為,大舉建設生態系或者小而美的公司,是企業應對未來、進行戰略布局時可選擇的兩種進化路線。十年内,萬物互联將模糊很多行業原有的邊界,跨界組建生態系是商業進化的趨勢。商業進化的另一趨勢是:中國中產階層不斷壯大,對生活品質要求不斷提高。今后世界需要大批小而美的企業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在創造價值領域,將會出現一批非常成功的企業,可借鑑小米的一些商業模式、產品模式、營銷模式,在商業新生代獲得生存和發展。本書用“互联網的加減法”簡單模型清晰地說明商業新時代的遊戲規則和全新玩法,通過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案例,探索傳統企業擁抱互联網、實現轉型的方法和策略,有助于從事傳統行業者理解互联網。速度、少量多樣是關鍵,「現在生產周期縮短到3個月至半年,是因為市場變得太快。產品不能大量製造,而是要觀察市場再調整。」,無論是服裝業、行動裝置,都要將消費者需求轉化為製造產品的方向,其中又以消費電子業最急迫,生產、交貨、庫存幾乎是能否勝出這場流血戰的關鍵,「交貨交不出來,市場就不見了。」而雲技術的崛起,降低初期支出成本,甚至容許新創以零成本快速崛起,帶給原有企業很強的壓力。這時如何刪減原有的規模或是運用雲端,讓自己變得與新創一樣快速又有彈性,就是物聯網時代的重要課題。當萬物互連,工廠設備得以互相對話,製造流程變得更有效率,意味著「少量多樣」、「客製化與速度」的時代來臨了。台灣代工產業應藉此機會走到前端,直接與市場連結,小而美、能根據市場靈活應變的製造業,在工業4.0時代才有可能成為贏家。

 

三、機器人的世代

位于江蘇昆山的富士康工廠有所謂的“工業4.0自動化智能生產線线,15台設備在3名工人的看護下,一天就可以生產130萬件中間產品,2013年富士康昆山工廠工人約11萬人,而目前只有不到6萬人。中國已鯨吞了全球製造業的眾多工作机會,現在正逐步交給器人完成。中國已成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預計2017年前中國工業機器人擁有量將超過世界其他國家。外媒認為,一股完美的經濟力量正推動機器人:中國勞動力成本飙升,同時新机器人技術比以往更便宜。ABB机器人業務董事Per Vegard Nerseth稱中國工廠自動化才拉開序幕。机器人產業已成世界各地高度關注的战略性新興產業。台灣應將機器人列入戰略發展工業迎頭趕上。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23805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