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應儘速制定團結法終止藍綠惡鬥
2015/04/11 05:16:29瀏覽379|回應1|推薦23

 

一、前言

                          李光耀反對學校上方言母語課程影響族群團結與競爭力,而新加坡成功的關鍵之一為統一的語言、避免因華人說不同方言而把社會撕裂,李光耀十分憂心現在新加坡年輕人要求政治開放,將撕裂社會使新加坡失去凝聚力無法進­步。 他表示在新加坡最容易贏得多數選票的方式,是告訴選民「我­們是華人,他們是印度人馬來人所以請投我一票」,而現在的台灣政客最喜歡玩的就是南北對抗、階級對抗及族群分化。「李光耀觀天下」書中特別提到,統一語言和開放社會,是新加坡成功發展的關鍵因素,以英文為通用語文,學校一律用英文教學,其次是當地所稱的華語,也就是大陸的「普通話」和台灣的「國語」,但他反對把漢語方言如廣東話、閩南話等列入學校課程。他認為,這樣的語言政策可順利讓新加坡和世界接軌,使新加坡具有堅強的國際競爭力,也避免因華人說不同方言而把社會撕裂。李光耀認為,新加坡成功的第二大因素,是開放社會。新加坡面積小又沒資源,必須對外開放,吸引外人投資,他的觀點正是台灣的弱點,李光耀訪問台灣至少廿五次,和兩岸領導人都有交情,但在「李光耀觀天下」書中,他對台海兩岸未來發展著墨不多。李光耀認為,經濟整合讓台灣海峽的兩岸可以走在一起,中國大陸就無須動武。李光耀認為台灣命運仍將由兩岸的現實力量以及美國是否介入而定。

                             開發中國家包括大陸和台灣,都曾努力研究新加坡的成功之道。其實李光耀一點也不藏私,他在回憶錄、演講和《觀天下》這本書裡,一再重複新加坡建國有成的兩大支柱:第一是統一語言並與國際接軌。反觀台灣,在公車和捷運上,用四種語言報告下一站站名。先是國語,接著是閩南語、客家語和英語。有時車已到站,尚未說完,表面看來尊重各方其實造成台灣社會分裂!李光耀認為成功的第二大因素,是開放社會。新加坡腹地小,沒資源,必須對外開放,吸引外人投資,外資把技術、管理和市場帶進來。民進黨一向媚日仇中,封鎖小島,現在台灣的技術人才,反而向外移民了。李光耀說,新加坡如果推動真正的兩黨政治,則必然「走向平庸」。因為「最優秀的人才不會選擇從政,參選得冒很大風險,競選活動會變得非常不文明,甚至卑鄙惡毒。」台灣正以民主政治自詡,這話聽來十分「反動」。但是看看台灣今天的局面,豈僅「平庸」而已。 

二、台灣的錯誤政策

                         台灣有很多錯誤政策影響深遠,強迫學生在學校學方言母語就是其中之一,李光耀著作《我一生的挑戰——新加坡雙語之路》要馬總統跟教育部長要硬起來,別一遇到民進黨台聯這些兇神惡煞馬上妥協!台灣的英語程度真的比韓國差一截,語言只是溝通工具,浪費時間在學習各種方言是對人類文明的傷害,與其為了愛台灣意識型態學台語,不如把這時間拿來好好研究解決世界氣候異常/各種醫學疾病來拯救人類拯救地球更有意義,要不然讓孩子學英文也更有競爭力更有國際視野,嘴巴愛台灣能當飯吃嗎? 台灣時下年輕人只顧著追求小確幸,努力不足,過於安逸,心中既缺乏抱負也沒有夢想。台灣下一代要和韓國比, 要全球化, 現在已輸很多,教改的基本態度是教學「生活化」,人才「通才化」,於是各式各樣的課程被安排到中學,從海洋到法治不等,造成國高中生基本科目能力普遍下降,也就是「樣樣通、樣樣鬆」。面對這種狀況,如果教育部有一點良知良能,就應當思考如何檢討改進,趕快研議如何減少學生不必要的負擔,如何加強學生的核心能力。但教育部沒有這樣做。剛好相反,教育部目前在研議新的總綱時,居然又要增加國中生的必選課,要把鄉土語言列為必選;以後還要再上勞動教育,讓學生知道以後當受雇者時的權益。教育部必須正視,國高中生沒有參加課外補習者,其基本的國文、英文和數學程度,已經下降到幾乎崩盤的地步。只靠白天上課長大的同學,用國文寫不出1篇沒有錯字、用詞可以達意、更不用說引經據典的報告。我們學生托福成績,本來在亞洲名列前茅,現在節節敗退。我們學生的數學,如果沒有補習,其程度也是慘不忍睹,上高中了連三角都還不會。這樣的學生,有國際競爭力嗎?教育部不檢討一下如何提升台灣學生的國際競爭力,卻要當文化部,鼓勵鄉土語言文化,還要當勞委會的宣傳機構,宣導《勞動基本法》,是何道理?以前北一女學生要參加儀隊或樂隊,其先決條件是成績必須優良。請問教育部,如果你們連學生的基本核心學科能力的培養都做不好,讓我們學生以後出社會,到國際上去,競爭不過別人,你們還有心情和資格要學生每天去學儀隊和樂隊嗎?

                         不曉得教育部知不知道,國文程度好,有中華文化的底蘊,是台灣人競爭力的重要來源?台灣員工重禮節、有信用、有文化氣質、受到古老文化的薰陶,也就是「古意」,是其重要的資產特色。來到台灣的外國人和大陸人,只要在台灣待上一段時間,都會有此感受;聘用過台灣員工的雇主,均有此感覺。不幸的是,在先有教改,後有基於意識型態的政策之下,政府一步步地扼殺了原來的資產,而教育部歷任部長,還是繼續執行相同方向的政策。韓國為什麼英文比台灣好?因為牠們統一語言!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ETS)台灣區最近公布台、日、韓一千大企業招募員工英語能力調查,南韓基本門檻為多益七百分,台灣和日本都是五百五十分;去年多益成績,南韓也遠高於台、日。ETS指出,調查顯示南韓員工的英語即戰力策略奏效,讓南韓大企業在全球市場競爭中快速崛起。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過世了,嚴格說來,台灣檯面上的政治人物裡面,能夠稱得上李光耀的同輩、同世代,大概就屬和李光耀之間有複雜情結,被媒體形容是「話不投機」的前總統李登輝。對李登輝而言,李光耀「政治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大概主要是「帶領新加坡人民獨立建國」,其次是「帶領新加坡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對一個偉大政治家必須具備的更深層次能力:歷史感與國際力,李登輝選擇了忽略。李登輝性。他只願意指出李光耀表面的功業,卻不願意深入思考兩個重要的課題,第一,李光耀在「帶領新加坡人民獨立建國」之後,是如何苦心孤詣,維持新加坡獨立的地位,同時充分的、盡其可能的,在國際社會扮演遠遠超過新加坡國力所能夠扮演的角色。

 三、台灣應效法新加坡制定基本團結法停止藍綠惡鬥及永無止境的惡鬥

     新加坡是以政府帶領協調各族的「國家民族」,民族國家理想的典型為同一民族、同一文化、同一語文所形成的國家,正像央格魯撒克遜民族所建立的英國,以及日爾曼民族所建立的德國一樣。然而事實上全世界真正擁有單一民族而建國者寥寥可數,獨立後的新加坡政府刻意要進行國家建造,其首要之工作就是協和華人、馬來人與印度人三族,使三族人民不要再認同其本身的種族、或原來的祖國,而改稱新加坡人,新加坡得以利用其地理上優越的位置,迅速工業化、國際化而發展為東南亞航運、商貿、金融、資訊的中心,並且成為經濟高成長率的四條小龍之一。在政府大力宣揚勤奮、勞動、紀律、效率之下,又身處一個充滿高度競爭的社會中,新加坡三大種族各自的成就與表現當然不同,族群之間的互動與關係也更為頻繁、激動、複雜。像新加坡這樣一個新興的國家民族,先有國家形式,才要協調國境內語言、文化、宗教、習俗迥異的三大種族,成為萬民一心的國族,新加坡人共享的價值為下列幾項:

1.國家優於各種族的社群與社會。

2.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

3.尊重個人,社群也支持個人。

4.以協商的同意(consensus)取代爭論(contention)。

5.種族與宗教和睦。

    而台灣仍與中國鬧著分裂或統一,主權歸屬的爭執問題。當新加坡已能克服其島內種族的分歧,力求統合之際,台灣卻為了同一種族(華族)地緣上之不同(閩、客)或移民時間之先後(本省與外省),而產生族群與省籍的問題。為了獲致台灣未來社會中族群的和睦與團結,應借重新加坡建國過程中種族政策實施有效的經驗,提供為台灣的參考。 具體而言,新加坡一方面要在經濟水平、創新、管理和科技等領域保持對中國和其他周邊地區的領先地位,另一方面,更要把中國當作自己的經濟腹地,積極地「搭上中國經濟發展的順風車」,使新加坡成為中國與世界經濟聯繫的重要橋梁,這是新加坡全球經濟戰略的基本設想,也是李登輝全然忽視、否定的方針。中國經濟崛起後,李光耀深知作為小國,新加坡應該有的均勢外交策略,他到美國發表演說,對美國人說,中國不是朋友也不該是敵人,他呼籲美國要「繼續參與亞洲事務」,扮演亞太區域的主導角色,平衡中國的軍事和經濟實力,否則美國將可能會失去全球領導地位,因而促成歐巴馬政府「重返亞洲」政策。李光耀認為,維持東亞的穩定,「必須保持日美中三方的平衡」。李光耀的相關發言,曾被部分華人社群嚴詞批判,他們忘記了,李光耀首先是多民族國家新加坡的李光耀,而非華人民族主義者。

如果說李光耀和李登輝少有共同的政治語言與信念,李光耀和鄧小平卻有高度親近性,他們都是「務實主義者」,追求國家的現代化是他們的首要目標。李光耀實現了新加坡奇蹟,鄧小平創造了中國奇蹟,李登輝領導下,台灣奇蹟卻開始褪色。到今天為止,「務實面對中國崛起」,還是台灣政治領袖的必修課!台灣應儘速制訂團結法,禁止藍綠互鬥字句出現公開場合,對於煽動族群對立、階級鬥爭及南北對抗之媒體及個人應追究刑責。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22152634

 回應文章

Pharo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4/19 18:46
高見 Fox加油
何偉(H101094880) 於 2015-04-19 20:13 回覆: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