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8/30 12:21:56瀏覽267|回應0|推薦27 | |
中國能源轉型白皮書走在正確大道
一、 能源政策關係國家興衰 中國大陸國務院8月29日發布《中國的能源轉型》白皮書,展現規模宏大、面面俱到及中國能源轉型之路。經過長期發展,中國建立了煤、油、氣、核子、水、風、光等多元化的能源供給體系。中國的能源轉型,注重加速轉變能源發展方式,推動從化石能源轉向非化石能源,堅持綠色低碳。既要綠水青山,以綠色低碳為導向,大力實施再生能源替代。十年來,中國能源轉型推動清潔能源發展駛入快車道。 2023年,清潔能源消耗比重達26.4%,較2013年提高10.9個百分點,煤炭消費比重累計下降12.1個百分點。發電總裝置容量達29.2億千瓦,其中,清潔能源發電裝置容量達17億千瓦,佔發電裝置總量的58.2%。清潔能源發電量約3.8兆千瓦時,佔總發電量比重為39.7%,比2013年提高了15個百分點左右。十年來,新增清潔能源發電量佔全社會用電增量一半以上,中國能源含「綠」量不斷提升。中國能源轉型支撐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十年來,中國能源供需保持平衡,能源價格整體平穩,14億多人的能源安全得到保障。2023年中國能源轉型投資達6,760億美元,是全球能源轉型投資最多的國家。十年來,中國向全球提供優質的清潔能源產品和服務,持續加強科技創新力度,不斷推動新能源技術快速迭代,有力促進全球風電、光電成本大幅下降。2023年出口風電光伏產品助力其他國家減排二氧化碳約8.1億噸。中國新能源產業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緩解了全球通膨壓力,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遷和綠色轉型做出了突出貢獻。 能源政策最能看出國家領導人的治國前瞻性及發展經濟能力,海峽兩岸的能源政策有如天壤之別,中國大陸能源多元化做得很好,太陽能及風力等可再生能源的裝機量均為世界第一,預估核電裝置容量到2030年可達130GW,約佔全國發電量的10%。根據中國核能協會的計算,中國核電每年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7.46億噸。相反的,台灣卻實施廢核政策,自己閹割有利的減碳發電裝置,脫離世界科技主流,面對中共武統戰爭的威脅,廢核更造成台灣的國安問題,面臨解放軍海上封鎖時,天然氣發電將斷氣,天然氣安全存量最多14天,而核電可連續運轉一年半,最能抵抗封鎖。由於台灣土地面積狹小,風力發電及太陽能發電進展緩慢,無法達成可再生能源20%的目標,廢核政策不但無法達成碳中和目標,還將帶來缺電、電費上漲、空污、經濟發展及國家安全問題。根據中國大陸十四五規劃,未來15年將是中國由核能大國邁向核能強國的戰略期。到2025年,中國核電在運裝機規模將達到7000萬千瓦左右,在建裝機規模接近4000萬千瓦;到2035年,中國核電在維運和建裝機容量將達2億千瓦左右,發電量約占全國發電量的10%左右。作為高能量密度、出力穩定、清潔且低碳效應明顯的能源,核電在全球減碳、能源轉型、保障能源供應大背景下的優勢明顯,中國大陸大規模發展核能產業是實現“雙碳”目標和能源保供的必經路徑。 二、中國大陸核電蓬勃發展對比台灣愚蠢廢核 中國大陸發展核能不遺餘力,「中國能源轉型」白皮書稱將積極安全有序地發展核電。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表示,中國目前擁有 56 座反應器(總計 54.1 GWe),在過去十年中引領世界核電容量成長,自 2013 年以來增加了 40.02 GWe,中國目前還有27座反應爐正在興建中。2023年,儘管中國核電規模較小,但連續第四年超過法國,成為世界第二大核能生產國。截至去年底,營運中的核電裝置容量5691萬千瓦,是十年前的3.9倍。已營運和在建總裝置容量共1億零33萬千瓦。代表「中國名片」的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首批機組陸續投產營運,「國和一號」示範工程正在建設,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技術商業電站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建成投產營運。另據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表示,2023年中國新核准五個核能項目,新開工五台核電機組。中國核能產業協會秘書長張廷克表示,中國核電安全運轉持續保持國際先進水平,去年中國有卅三台機組在世界核電運營商協會的綜合指數中達到滿分,這個指數反映了核電機組在發電能力、安全性能等方面的綜合水平。中國核電發電量持續成長,2023年達4333.7億度時,位居全球第二。白皮書說,到本世紀中葉,中國將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全面建成,能源利用效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非化石能源成為主體能源,支撐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 台灣2050年淨零碳排雖入法,但2030年減碳目標仍無著落,而若政府不重啟核電則淨零減碳政策成為空談。對岸中國大陸卻在進行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核電擴張,以核綠共生原則,推進東中南部地區風電光伏就近開發,積極推動海上風電集群化開發和西北地區風電光伏基地化開發,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中國計劃在未來15年內建造150座新核電機組,中國發展核能工業是全方位的,除了建設華龍一號第三代核電機組外,還致力發展第四代反應堆,更安全、更高效的高溫氣冷堆決不會發生爐心熔毀事故。另外釷融鹽堆也在甘肅武威研發實驗中。依據能源雜誌報導,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目標是中國大陸為改善氣候變遷而制定的宏偉藍圖。面對未來巨大的低碳能源缺口,核電由於能量密度大、清潔低碳、運行穩定、安全高效等優勢,正處於史上最大的戰略機遇期。核能作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基載電源的優點包括:能量密度大,碳排放量低,運轉穩定,可靠性高,是目前唯一可以大規模替代化石能源的基載電源。核電具有幾乎不受氣候、晝夜等因素影響的特點,有著穩定的供應能力,可以與風光等可再生能源形成互補,有利於整個電網的安全和消納。核能還可以轉換成工業用熱能如稠油熱採、餘熱供暖。核能還可以用於製氫、製冷、海水淡化、同位素生產等可實現對化石能源的替代。在雙碳目標下,中國大陸要求確保核電安全穩定運轉。首先,以工程設計優化為關鍵,全面減少核電工程建造成本並提高經濟性。經濟性是決定核電未來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因素,核電不可避免地將面臨與其他低碳能源形式的競爭發展。採用模塊化設計和建造技術是減少現場施工量,降低安全隱患、縮短建造工期和降低工程造價的有效方式。 三、中國厚植綠色能源 中國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十年來,中國大力發展節能降碳技術與產業,全面提升能源效率,耗能強度持續下降,累計節省能源消耗約14億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0億噸。工業、建築、交通運輸、公共機構等作為全社會能源消耗的主體,是節能提效工作的「基本盤」。十年來,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超過36%,鋼鐵、電解鋁、水泥、玻璃等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平均降幅達9%以上。中國強化新建建築節能標準要求,穩步推進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加快發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築。中國運輸能耗不斷下降,2023年鐵路綜合能耗較2013年下降約19%。大力發展充電基礎設施網絡,改善加氫、加氣站點佈局及服務設施。中國在交通運輸領域大力推廣新能源車,提升鐵路電氣化水平,推行船舶、飛機靠港使用岸電。截至2023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2,040萬輛,全國鐵路電氣化比例達73.8%。全社會終端用能電氣化率達28%,十年來電氣化水準提升約7個百分點,實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中國政府眼光正確,制定了完美的新能源政策,大力發展風力及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同時也大力發展核能,碳中和指日可待。而且外銷太陽能板及風電設備賺取大量外匯,中國在西部戈壁及其他沙漠區建設更多大型太陽能電站。依據法新社報導,中國大陸規劃到2025年將把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量增加一倍。至2025年,中國電網33%的電力將來自可再生能源。 中國已建立了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中國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趙辰新稱,中國已連續16年成為太陽能光電模組生產第一大國,提供了全球70%的光電模組和全球60%的風力發電機供應。2024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普及率達35.2%,位居全球主要經濟體第一。清潔能源領域的成就是中國新能源產業幾十年來規劃、建設和投資的努力、政府堅定引導經濟綠色轉型、以及中國企業積極參與的結果。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新能源產業鏈的地位,將進一步維護全球能源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和順暢運行,推動世界綠色低碳轉型。同時,全球對中國新能源產品的巨大需求已經抹去了西方一些人提出的「產能過剩」論點的可信度。廈門大學教授孫傳旺表示,擁有全球最發達的產業鏈的好處是可以促進產業鏈各級企業之間更好的協調、融合和協同,推動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從全球來看,中國的新能源產品供應將確保全球綠色產業的穩定發展。中國新能源供應鏈不斷完善、產量不斷上升,說明國內外市場對低碳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不存在西方一些人所說的產能過剩問題。中國是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隨著中國綠色轉型步伐的加快,清潔能源產業已成為經濟成長和投資的新動力。根據中國統計局的數據,2023年清潔能源對中國經濟的貢獻達到創紀錄的11.4兆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成長30%,而清潔能源投資較去年同期成長40%,達到6.3兆元人民幣。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太陽能、電動車、電池「新三大」產業出口額首次突破1兆元大關,年均成長29.9%。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