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應警惕德國廢核造成經濟衰落去工業化嚴重後果
2024/02/11 11:58:39瀏覽331|回應0|推薦24

台灣應警惕德國廢核造成經濟衰落去工業化嚴重後果

 

一、德國作為工業超級大國的時代即將結束 

   彭博社2024年2月10日發表文章,稱隨著德國綠黨攪局造成政治癱瘓,能源危機對德國經濟造成最後一擊,德國作為工業超級大國的時代即將結束。今日俄羅斯網分析稱,俄烏戰爭導致德國喪失俄羅斯廉價天然氣的供應加速了德國的去工業化。能源成本飆升導致工廠關閉和生產線轉移到海外,德國的工業產出自2017年以來一直下降,而且自2022年切斷俄羅斯天然氣進口以懲罰莫斯科以來,下降速度進一步加快。彭博社表示,百年老工廠正在關閉,其他公司正在將生產線轉移到成本較低的國家。德國工業聯合會去年9月的調查顯示,對能源安全和能源成本的擔憂是投資轉向海外的首要原因。化學品製造商是受俄羅斯天然氣損失影響最嚴重的製造商之一。德國出口商成本太高失去競爭力,如果德國在國際環境中缺乏有競爭力的出口,就會失去其最大的優勢。德國財政部長承認德國不再具有競爭力,將變得越來越窮。Alvarez & Marsal 顧問公司的研究發現,15% 的德國公司陷入困境,德國的困境率較去年的9%上升,是歐洲最高的。彭博社表示,德國製造商因基礎建設崩潰、勞動力老化、官僚繁文縟節、教育體系薄弱以及來自中國的競爭加劇而受到傷害。 

二、廢核是德國最大的錯誤 

  依據Human Progress網站的報導,許多人將德國需要重返使用煤炭影響氣候變遷改善歸咎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但事實並非如此。德國的經濟螺旋式下滑始於 2011 年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爐心熔毀事故,當時的德國總理梅克爾迫於政治壓力選擇逐步淘汰德國的核能發電。2023年4月,德國最後一座反應爐關閉。在一個曾經被譽為氣候領導者、擁有強大的綠黨領導人的德國,現在卻嚴重依賴化石燃料,並清理村莊來開採煤炭,顯然出現了嚴重失策問題。持續的能源危機導致許多工廠關閉,國有銀行Kreditanstalt für Wiederaufbau 警告稱,德國面臨「繁榮衰退的時代」,同時德國工會聯合會主席亞斯明·法希米對去工業化和大規模裁員也發出警告。一段時間以來,德國工業一直在苦苦掙扎,而且可能永遠不會復甦。由於能源價格飆升,漢堡安賽樂米塔爾鋼鐵廠的 530 名工人自 2022 年 10 月以來一直在減少工作時間。這只是開始,德國面臨「從工業國家變成工業博物館」的風險,這就是能源轉型的夢想。德國計劃在 2038 年僅使用可再生能源,所以敢完全關閉核電廠,因為德國綠黨不喜歡它們,但廢核路上發生了重大問題。德國的可再生能源佔比在2023年高達56%,但距離80%目標還很遙遠。而台灣可再生能源佔比還不到10%,居然也敢廢核。 

   2019 年的一項研究稱,到2035年,德國仍可以通過減少煤炭而不是消除核能來防止 16,000 人死亡和 1100 MtCO 2排放。德國人關閉核電廠的承諾正在嚴重損害他們的氣候變遷改善的努力。儘管如此,德國政府仍然繼續關閉反應爐並將核能工人送回家。2019年,德國聯邦審計法院批評能源轉型在過去五年中花費了1,600億歐元,稱支出「與結果極不成比例」。那時,德國消費者的電力成本幾乎是法國電力的兩倍,而法國的電力主要由核能提供,德國的電價是歐洲最高的。另一項研究發現,如果德國推遲核電淘汰並逐步淘汰煤炭,每年可以挽救 1,100 條生命,並節省 120 億美元的社會成本。德國關閉三座反應堆,導致發電量減少4吉瓦,相當於 1,000 台風力渦輪機產生的電力。2021年,一份總審計報告警告稱,核反應爐關閉後有供應短缺風險。俄烏戰爭爆發後,北溪管線也中斷。德國又回到了煤炭時代。許多德國人仍然對再生能源將填補能源缺口抱持希望。然而風電產業本身也承認,德國需要每天安裝六颱風力渦輪機才能實現 2030 年的目標,但目前德國每天安裝的風力渦輪機還不到一台,夢想離實際很遠。數據清楚地表明,世界上沒有一個工業化國家能夠在沒有核能的情況下實現脫碳,除非地理上擁有豐富的水力資源。 

三、台灣工業生產出現連「19黑」必須修正能源政策 

   德國最大的錯誤是堅持廢核執迷不悟,反觀日本,雖然第一時間也做出了同樣的廢核反應,但現在已重啟核電並對核能做出了新的承諾。沒有人因爐心熔毀而死亡,但下意識的反應導致溫室氣體排放增加和空氣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數增加,停電也會奪去生命。德國對再生能源的大量投資不一定是錯誤,這是一個值得嘗試的實驗。德國嘗試但失敗了。德國最大的錯誤是一路上忽略了數據,因為德國領導人一廂情願的想法和意識形態,讓他們對負面結果視而不見。政客們無法接受他們的實驗失敗了。透過這種方式,他們拒絕了科學可以為我們提供的學習過程,就像他們拒絕清潔能源一樣,因為他們不喜歡它。雖然一些國家正在吸取這些教訓並建造更多反應堆,但仍有國家追隨德國的腳步。目前,台電虧損累計3820億元造成電價上漲壓力極大,工業生產出現連「十九黑」的壞消息,表現遠比市場預期低迷。 

   台灣這兩年出口、接單和工業生產受挫,有國際因素也有國內政策因素使然。台灣無法加入國際經貿組織,產品的競爭力受關稅影響,難以與他國抗衡。如扣除對陸港的順差,台灣的順差幾乎是零。如果兩岸關係及貿易繼續惡化,今年過後,台灣極可能淪為貿易逆差國。台灣廢核後,可再生能源進展緩慢,而50%的電力全押在天然氣上,天然氣價格會漲,台灣電價不可能永遠凍漲。德國科技遠比台灣發達,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確有成效,風力及太陽能都需要大面積土地或海域,德國比台灣面積大10倍,但也無法完全靠可再生能源供電,台灣能源政策預定2025年可再生能源供電佔比要達20%,但日前經濟部長王美花已承認無法達標。德國與台灣的廢核都影響自身經濟,全面廢核後的德國,將因為能源短缺及漲價對德國經濟發展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同時也造成人民生活困苦,台灣能不警惕反省嗎?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80324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