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砍樹種電看兩岸綠能發展
2024/01/31 11:30:02瀏覽272|回應0|推薦20

從砍樹種電看兩岸綠能發展



一、國際能源署稱中國是可再生能源領域的領跑者

 

   依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國際能源署報告,中國已經居於可再生能源應用領域領頭羊地位。2028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近60%將來自中國。雖然中國政府2020-2021年中止了新能源領域一系列補貼,但風電廠和太陽能電廠的建設勢頭依舊強勁。國際能源署在報告中表示:“我們的預測顯示,中國將在今年就能實現其制定的2030年風能和太陽能發展目標,這要比原計劃提前6年。中國對全球實現可再生能源增加兩倍目標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預計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的一半以上將來自中國。國際能源署稱,中國是再生能源成長最快的國家,2023年中國光伏發電總量翻了一番多,與2022年全球的總和相當,風電發電總量也較上年增長了66%。報告顯示,在現有政策和市場條件下,全球再生能源發電能力預計將在2023-2028年期間成長至7,300吉瓦,而中國將佔這部分成長的56%。與前5年相比,中國未來5年的再生能源發電能力成長幾乎是前5年的3倍,這是前所未有的。2023-2028年間,中國的再生能源發電量將是歐盟的5倍、美國的6倍。中國國家能源局稱,翁國的再生能源佔全國發電總裝置超過50%。

 

   山水林田是人類生命共同體,不像台灣砍樹種電,中國大陸積極種樹造林,治理沙漠,實施天然林保護修復、退耕還林還草等一批具有重要生態影響的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工程,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推動森林、草原、濕地、河流、湖泊面積持續增加,土地荒漠化趨勢得到有效扭轉。2012-2021年,中國累計完成造林9.6億畝,防沙治沙2.78億畝,種草改良6億畝,新增和修復濕地1200多萬畝。2021年,中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4.02%,森林蓄積量達到194.93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連續30多年保持“雙增長”,是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積最大的國家。中國在世界範圍內率先實現了土地退化“零增長”,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雙減少”,對全球實現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發揮了積極作用。自2000年以來,中國始終是全球“增綠”的主力軍,全球新增綠化面積中約1/4來自中國。森林是最重要的“吸碳器”,森林每增加1立方米蓄積量,可吸收1.83噸二氧化碳,釋放出1.62噸氧氣。中國承諾: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中國大陸對於綠色環保及減碳成效值得台灣效法,中國大陸除了太陽能及風力發電是世界第一外,更重視造林工作,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從衛星雲圖上看,中國疆域上土黃色的範圍不斷縮小、深綠色的面積逐漸增加。種樹不僅讓人類居住環境改善也對保護生物多樣性起到重要作用。砍樹雖然很快,但植樹造林卻需十年百年。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的森林帶來“綠色GDP”,發展生態旅遊、林下經濟,許多地方因“樹”而興,不少百姓因“樹”而富。中國國土綠化事業持續快速發展,也為減緩全球森林面積縮減趨勢、推進全球生態治理作出重大貢獻。

 

二、砍樹種電十分不智

 

   報載最近全台十幾處高速公路服務區都在挖樹砍樹,騰出來的空間,是要裝設太陽能板增加綠能發電。從關西、西湖、清水、南投、西螺到仁德,無一倖免;其中,僅西湖服務區即移除五十多棵大樹。其實砍樹種電在台灣早就發生,媒體報導花蓮鳳林數千公頃平地造林地將砍樹種電,而前已有報導屏東縣萬巒鄉沿山公路兩側的台糖農地種植了大片樹林,台糖計畫在屏東縣萬巒鄉利用200公頃平原林推動「農電共生」,砍樹種電無異殺雞取卵是失智政策。面積狹小的台灣是無法像國土面積大甚至有沙漠的國家一樣適宜發展太陽能發電。苗栗縣西湖山坡上打滿金屬樁,一年內綠地變黃土。苗栗光電容量4年成長了25倍,且七成都建在山坡保育區。政府為解決太陽能發電問題,為種電而種電,製造的問題比解決的問題還多。在因應極端氣候與全球淨零排放之下,農業扮演重要國土利用調適的功能,不能容許農地土地浮濫轉種光電。政府近年力推可再生能源原本是件好事,但台灣土地面積狹小無法大量利用太陽能發電。台灣中南部推動「漁電共生」,如今光電業者看準特定農業區,大舉提出申請蓋魚塭、架太陽能板,已侵犯台灣賴以生存的糧食生產農地。

 

   隨著土地漸飽和,漁電共生轉向內陸,近來光電業者開始鎖定特定農業區,業者替地主將原本種稻的特定農業區,申請興建「室內循環水養殖設施」,屋頂架設光電板。政府沒有總量控管,漁電共生案場恐四處氾濫,干擾既有農業發展,也破壞觀光地景。溫仲良表示,光電業者藉養殖漁業之名,入侵特定農業區,以遠超過農地租金行情的價碼承租,帶動當地農地租金上漲,農業生產將可能完全無利可圖。美濃人口老化嚴重,老農盼能釋出土地是事實,但好不容易專業農戶進入,卻面對光電業者搶地,排擠地方農業。 糧食、能源及水是台灣生存面臨的三大問題,農委會公布台灣在2021年糧食自給率僅有30.7 %,相較於1985年的56%的糧食自給率,幾乎呈現腰斬的現象,較日本及韓國工業強國還低,面對糧食危機,台灣完全沒有主動控制能力。糧食關係民生最為重要,台灣為一海島,若海域交通被封鎖,無法進口糧食及能源則國家就崩潰了!台灣在糧食自給率、稻米消費量問題都比日本嚴重,兩岸關係不斷惡化處於戰爭風險中,更加深糧食危機。世界的糧食亦存在嚴重危機,由於化肥供應減少糧食危機迫在眉睫,氣候惡劣也導致糧食歉收、糧價上漲,更糟糕的是全球耕地面積減少造成糧食減產,聯合國預計到2045年,全球人口總數將增至90億人,目前世界耕地面積日漸減少,對耕地的需求卻在不斷增加,台灣的耕地早已被地下工廠及建築業侵蝕而日減,現在農地種電造成耕地減少加劇,這將造成糧食短缺與糧價飈升,導致糧食危機。

三、太陽能的特性

    太陽是一個巨大核融合反應所產生的能源,它以光能輻射形式每秒鐘向太空發射約3.8×10 E20百萬瓦的能量,其中只有22億分之一的少數能量投射到地球,但地球一年從太陽獲得的能量達1.8×10E18千瓦小時已是一個鉅大的能量,綠色植物藉太陽能行光合作用產生葡萄糖進而轉成澱粉供動物食用,是人類及地球生物賴以維生的能源。光合作用是大自然利用太陽能最有效的方式,綠色植物藉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轉換成氧氣,是維持地球生態必要的過程,種植樹木可減碳對人類非常重要,砍樹種電十分愚蠢且危害地球。而農田裡的稻米蔬菜也行光合作,更是人們食物來源,農地種電不但危害糧食生產且破壞人類幾千年的農業生存文化實不可取。太陽能電池是一種直接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的半導體元件,其轉換效率雖因科技進步而提升,但無法取代光合作用的效益。大量的太陽電池組合可建成光伏電站,太陽能發電的優缺點都有,其綠色環保及不穩定特性影響能源發展政策。

   基本上太陽能的利用有光熱轉換和光電轉換兩種方式,太陽能電池的發電能源來自太陽光,而太陽輻射的光譜主要是以可見光為中心,波長從 0.3 微米的紫外光到數微米的紅外光是主要的分佈範圍。如果換算成光子的能量,則大約在 0.3 到 4 電子伏特之間,因此能隙大小在這個範圍內的材料,像矽材,會具有比較好的光電轉換效率。一般來說,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最高,使用年限也比較長,比較適合於發電廠或交通照明號誌等場所的使用。至於多晶矽太陽能電池,因為它的多晶特性,在切割和再加工的手續上,比單晶和非晶矽更困難,效率方面也比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的低。不過,簡單的製程和低廉的成本是它的最重要特色。太陽能之缺點是能量密度很低需有大面積土地才能收集到足夠功率的熱能,對於台灣這種面積狹小的國家,土地很難取得故大量發展太陽能發電有其困難。太陽能受氣候、晝夜的影響很大,發電並不穩定,因此必須有能量貯存裝置,使造價增加,大量太陽能收集板也造成景觀污染及廢料處理問題。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80310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