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能源匱乏,不能放棄任何可利用的能源
2014/07/15 22:26:34瀏覽890|回應2|推薦19

台灣能源匱乏,不能放棄任何可利用的能源 

一、前言

總統馬英九參加第二屆「Green+ Together台灣永續峰會」時指出高度仰賴進口能源的台灣,需要找到「最合適的能源組合」。總統表示,他在3年前競選連任時提出不限電、不加電價,達成對國際社會的減碳條件下,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的目標;但台灣高度仰賴進口能源,達成這項目標要非常謹慎,以免發生限電危機。我們要指出的是總統話雖說的很漂亮,但令人痛心的是核四廠是馬總統下令封存的,核一廠是國民黨副主席朱立倫以水保為由妨礙其繼續發電,總統想不限電就不該封存即將可發電的核四廠,想不加電價就要用便宜的核能少用昂貴的天然氣,想達成對國際社會的減碳要求條件就必須採用不排放二氧化碳的核電,所以說反核的民進黨無知的將台灣推向能源的深淵,但懦弱的國民黨卻忘卻自身是執政黨的責任,要寄望8月下旬的全國能源會議研究如何因應能源不足的情形是做夢,馬總統必須有主見且意志堅定的拿出能源主張告訴全民,不要受民粹操控。

二、台灣能源匱乏,不能放棄任何可利用的能源

能源政策係百年大計,攸關國家經濟發展及人民生計,世界能源署(WEC)評估各種節能減碳的方法中認為核能發電是可顯著抑減溫室氣體的方法,各國政府應正視核能的價值。在考慮降低發電成本、抑減溫室氣體排放及能源安全持久性方面核能是最佳選擇,但國內反核聲浪超大,政府對核能發電的必要性及正當性宣導不足。有鑑於全球溫室效應嚴重及能源日益短缺,節能減碳為當前政府重要施政,為推動節能減碳工作,行政院前曾於9765日核定「永續能源政策綱領」,並於同年94日通過「永續能源政策綱領-節能減碳行動方案」據以推動。惟考量部分中長期性及爭議性之能源基本議題,透過全國性會議廣泛討論,期凝聚各界共識,但能源科技包羅萬象,若不虛心學習、蒐集知識只憑個人偏見或意識形態發表悖離事實的言論,可能會給國家社會帶來災難,上次的全國能源會議吵吵鬧鬧還是外行比內行聲音大,少數不尊重多數一事無成只是虛耗,這次開會也一樣是虛耗,總統無決心就是一事無成看著台灣朝『無電家園』邁進。

目前全球面臨人口膨脹、溫室效應及金融風暴造成的貧窮等問題,這些問題均與能源政策相關,世界能源署對永續能源提出三A的評估原則即能源的可取得性(Accessibility)、可行性(Availability)及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 ,另外一般國家的能源政策通常需考慮三E的目標即經濟發展(Economic growth)、能源安全(Energy security)及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 protection)三個層面,若能理性地從各項能源的特質、台灣的處境及國家利益來考量應能評估出一個能源發展的正確方向及最適合台灣的能源配比。 台灣自有能源匱乏,99.3%的能源仰賴進口,因此沒有資格放棄或排斥任何可資利用的能源,僅能就台灣的特質及需求作各項能源合理的配比,這應該可以做與會人員的第一個共識。就能源的本質而言,化石燃料中的煤、石油及天然氣是古代生物貯存的太陽能,水力是太陽能蒸發水蒸汽到集水區下雨產生的位能,而風力是太陽能照射地面形成溫差後產生氣流移動所形成的能量,生質能亦是經由太陽光合作用間接產生的生物能量,地熱能是來自地球內部的熔岩,並以熱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發及地震的能量。潮汐的能量是源自月球的萬有引力,上述的能量多是由化學能或物理的動位能產生,而核能是獨立的能源是由原子核的變化所產生,在科學上是屬於高層次的能源。

三、再生能源的評估

可再生能源是清潔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斷產生、永續利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它對環境無害或危害極小,而且資源分布廣泛,適宜就地開發利用,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生質能、地熱能及海洋能等。長遠看來,再生能源應在能源配比上扮演較大的角色,但短期來說再生能源由於成本高經濟效益較低,同時能源密度低,無法在小面積土地上產生大量電力因此發展受到限制。

()風能的應用及評估

風是一種永不枯竭的資源,在各種能源中,風能是利用起來比較簡單的一種,在可接受性評估方面,由於不排放二氧化碳對改善溫室效有正面效益,但風力發電產生的噪音、景觀破壞以及對鳥類影響對環境仍有衝擊,另一個問題是開發風能的理想地點慢慢用完後,風能的成本將上升,這是因為海上風場成本高,偏遠地區風場須增加輸電設備伴隨更多的環境衝擊,這些問題將限制風能的長期發展。就可行性來評估,風能佔有很大優勢,因為它是可再生且廣泛可取得的自產性能源,不只先進國家發展,開發中的國家如中國及印度也有大量的風能計畫,但是風能的缺點也很明顯,風力會變化且是間歇性的,同時風能的輸出與電力需求通常並不配合,因此投資的裝置容量要比實際獲得的電量要高許多(例如在英國裝置容量26GW的風電實際僅可獲取5~6GW的電力),造成缺乏投資吸引力,另一方面若電力系統含有大量的風力發電也需要大量的儲電能力而目前儲電是昂貴的,這些成本隨科技的發展會降低但不可靠,由於上述原因,人們認為當風電裝置超過20%時會產生嚴重地實務問題,當然這要視整體電力系統結構而定,因此當風能比例增加後其對可行性的優勢將下降。台灣是獨立電網,電力系統沒有和其他國家相聯,在電力不穩定時只有限電一途。因此風力發電不穩定的問題使其能源安全上的評分較低。在經濟效益評估方面,風力發電造成全國發電成本增加則來自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政發電成本增加則來自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政府現有政策購買風力發電的成本,另一部分則來自風力發電不穩定所增加額外成本。倫敦獨立市場研究公司ABS能源研究公司研究主任尤恩.布勞維爾特說:「風力發電的環保效益,不如鼓吹者宣稱的那麼大,你還是得有備用電源,例如燃煤的火力發電廠。」風力發電的最大限制為穩定性,除穩定性之外,風力發電與其他可再生能源密度都不夠高。大型風車農場每平方公尺只能生產幾瓦電力,十瓦便已算很高,故風力發電需仰賴廉價土地與可同時有多用途的土地,而且在以無風車景觀為號召的高價住宅區,也很難建置相關設施。

四、生質能

生質能是泛指由生物產生的有機物質間接產生的能量,這些有機物如木屑、玉米穗軸、稻殼、蔗渣、動物屍體、沼氣等。生質能與風能、太陽能一樣具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特性。生質能因使用廢棄物,故兼具廢棄物的回收處理與能源生產的雙重效益。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實都是太陽能的儲存,生質能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在生物質中的能量形式,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生質能的可接受性是令人質疑的,使用生質能是否真的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亦不明確,例如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指出以穀物製成的酒精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僅減少12%,由大豆製成的生質柴油雖可減少41%仍但較汽油排放量一半為高,當然採用生物的種類及處理過程會影響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此外生質能也會造成環境的其他問題,例如需用大量土地種植作物會影響人類糧食的正常生產,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估計要提供美國汽車十分之一的生質燃料需使用美國三分之一的農地,而美國提倡生質能也造成糧食價格上漲。   

 在可行性評估方面生質能獲得高分,大多數的國家都可發展生質能,發展中的國家更具優勢,以巴西為例,巴西是其中一個努力推廣乙醇燃料的國家因其蔗糖生產成本極低,而酒精是利用蔗渣燃料製作的,蔗糖作坊常將蔗渣重作為燃料,蔗渣燃燒時釋放的二氧化碳約等於甘蔗生長時吸入的二氧化碳,生質能的使用極具彈性可用作發電或交通運輸燃料。在可取得性評估方面,生質能也獲得高分,因其在開發中國家極易取得,但是生質能的成本隨當地環境而異,亦與農業攸關故其可取得性實際比理論低一些。所以各國在發展生質能時應考量本國特性選取符合3A評估的生質能項目。隨著生物工程技術的發展,各國開始大批種植植物能源,美國作為發電燃料的芒屬能源植物能很快長到3米高,每公頃可收穫30多噸,有眾多植物分泌出類似石油的乳汁,有的果實或枝葉含有很高的油份,只要通過簡單加工,便可提取各種植物油;有的還可代替柴油作燃料。美國有一種香槐樹,在它長成時可像割橡膠一樣自表皮取出一種白色乳汁。這種乳汁只需稍加提煉,便可獲得類似石油的液体,可代替石油燃料。生質能的使用已有數千年以上的歷史,是再生能源中最古老的一種類型,而其衰退則是因為化石燃料的興起。生質能的利用潛力主要在兩個領域(1)利用生質能發電(2)用於交通運輸。

由於溫室效應的衝擊,生質能的環保優點很明顯,如果以永續方式來進行植栽收割,將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解除能源安全上的疑慮,對農業部門來說創造了額外的收益,改善空氣品質並減少廢棄物。在植物成長期間,它會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醣儲存在植物體內,使用生質能時二氧化碳再釋回到大氣中。發電成本的經濟效益是決定是否能大量應用生質能的重要因素,生質能發電成本比其他的傳統發電方式昂貴,而明顯的成本下降將有賴於科技進步,目前生質能的經濟效益尚不顯著,用生質能發電亦無法確保能源安全僅在環保評估上獲高分。

生質能未來的展望,與其他替代性能源一樣,生質能也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解答,在處理氣候變遷的挑戰時,也不能不去處理能源安全的議題,因為這兩者是無法分開處理的,而生質能的應用是確保能源產業邁向永續的重要工作。在大部分的情況中,生質能的應用不需要大量投資於新的基礎建設,這使得生質能的操作成本較低且容易被應用。譬如生質能可以經由現有的交通與配送網路而送到需要的地方。在生質能未來發展方面,藻類是一種數量巨大的可再生資源[8],也是生產生質能的潛在資源,海藻也能榨取柴油,比油菜籽、花生的含油量高78倍,比玉米高十幾倍,有專家認為海洋微藻的能源化利用,有望成為“後石油時代”破解能源危機的一把鑰匙。200611月,美國綠色能源科技公司和亞利桑那公眾服務公司建立了可與1040兆瓦電廠烟道相連的商業化系統(3),成功地利用烟道排氣的二氧化碳,大規模培養微藻,並將微藻轉化為生物“原油”,其產率可達到每年每英畝提供500010000加侖生物柴油和相當量生物乙醇的水平。

五、太陽能

太陽是一個巨大的能源,它以光輻射形式每秒鐘向太空發射約3.8×1020MW能量,有22億分之一投射到地球,照射在地球的能量可以達到每平方公尺地面約180 瓦特。太陽能除可曝曬、集光點燃等方法直接利用外,也可轉換熱能和電能加以使用。太陽電池是一種直接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的半導體元件,大量的太陽電池可建成光伏電站,能像一般發電廠一樣提供電源。太陽能發電是一種典型的綠色能源,它有許多優點,如安全可靠、無噪音、無污染、不受地域限制、無需消耗燃料、無機械轉動部件、故障率低、維護方便、可以無看守、規模大小隨意故可以方便地與建築物結合,這些優點都是其它發電方式所不及的,世界各國紛紛制定了光伏發展計畫而最近中國大陸要在敦煌建世界最大的10兆瓦光伏發電廠。太陽能由於是天然對環境無害且可用在多種科技上,因此其可接受性評估上得分甚高,

使用太陽能唯一有疑問的是目前階段屬小規模使用,大規模使用往往對環境影響不同(風能及水力即屬此種例子,大規模開發後對環境的影響也浮現),如同其他再生能源,太陽能能量密度很小,若大量使用需耗費大量的土地,在可行性評估方面,潛在的太陽能資源鉅大,如同其他再生能源,太陽能到處可取得使用,發展中國家的太陽能資源也很豐富,此外太陽能可以各種型式開發,唯一的問題是太陽光並不均勻,在夜晚、雲雨天及冬天的北極都無法使用太陽能,因此需要其他能源或電池後補,使其本來就貴的成本更加提高。在可取得性評估方面,一般而言目前太陽能得分較低,雖然太陽能成本已降低,但與規模相當的其他能源相較仍屬較貴,光伏發電成本估計每度25~76美分較傳統能源高出甚多,在日光直射充足地區集中式太陽能雖較便宜但仍較傳統能源貴,有些區域日照不足更不適於太陽能應用,在電力缺乏的偏遠或沙漠區太陽能的使用格外有利。廣、減少太陽能電池用量並且太陽能與液晶顯示器結合前景看好,以太陽能與 LED 特性觀察,兩者皆是直流電,皆有壽命長的特性,太陽能是開源的, LED 是節流省電的;兩者結合可創造許多用途。電池已經被廣泛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例如手表、計算機、汽車、飛機等,可見它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相信未來太陽能電池可以在能源的運用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次世代太陽能源著重於具有成本競爭力的太陽能源技術,包括太陽光電與相關材料成本抑低,既然成本是太陽能發電最重要的採用與考量因素,所以只要能在2015年將太陽能模組成本達到每瓦1.5美元,或是發電成本降為每度0.15美元的太陽能源技術,都是所謂次世代太陽能技術。次世代太陽能源技術以太陽能電池技術領域為主,從最上游的多晶矽提煉以及長晶和切晶,到中游的電池和模組生產,再到下游的系統組裝和建置以及週邊配套元件如太陽光變頻器研發生產皆囊括其中。此外,利用太陽熱能的聚光型太陽能源技術(CSP),其發電成本在2015年也有望達到標準,所以也可歸為次世代太陽能技術之一。目前傳統太陽能電池業者面臨多晶矽原料售價飆漲、成本不斷上升,而系統端售價卻無法同步調漲的窘境。中游電池和模組廠商在成本無法轉嫁的情形下,獲利被嚴重侵蝕,這也是市場資金和全球主要太陽能產業發展國家,將投資目標轉向與次世代太陽能技術相關新創公司或研究單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能源經濟評估上,太陽能發電尚無法取代傳統能源,由於太陽能能量密度低,受限於氣象及夜晚無法達到能源安全的要求,而在能源環保上則獲高分。

六、水力發電

在大多數已開發國家,大型水力發電已開發殆盡,只有少數的開發中國家尚有水力資源,在可接受性評估上大型水力開發會影響水中生態及淹沒綠色植被,在可行性評估方面,水力發電目前是最重要的再生能源,佔全球發電量的17%,但會受到乾旱及枯水期的影響,而在可取得性評估上,水力發電成本低廉,但台灣水力資源已無大量開發之可能。目前在台灣,水力發電約占總發電量的5%,產值約一百九十萬瓩。以台灣的面積而言,這樣的比例並不算低。在水力發電設施方面,由於台灣的水庫開發已達飽和,能開發的地方幾乎都已經開發了。若還要再興建大型的水庫或水力發電廠,一定會侵入國家公園用地或保護區,勢必對環境造成極大的傷害。反之,小型的水力發電設施較不會破壞環境。故此,台灣水力發電應以小型、小規模的開發方向為主。話雖如此,但由於台灣的土地資源並不餘裕,小型水力發電的發展空間卻也有限。

七、地熱能

地熱能是由地殼抽取的天然熱能,這種能量來自地球內部的熔岩,並以熱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發及地震的能量。地球內部的溫度高達攝氏7000度,而在 80100公哩的深度處,溫度會降至攝氏650度至1200度。透過地下水的流動和熔湧至離地面1 5公哩的地殼,熱力得以被轉送至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溫的熔岩將附近的地下水加熱,運用地熱能最簡單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這些熱源,地熱能的利用可分為地熱發電和直接利用兩大類。地熱能在紐西蘭及冰島地區應用相當廣泛。不過地熱能的分佈相對來說比較分散,開發難度大。

     704月在國科會贊助下,清水建造國內第一座3000千瓦地熱發電場 [9],但因熱水中二氧化碳大量逸出,ph值升高與碳酸鈣過飽和,結果在井口、井壁產生碳酸鹽沉澱,堵塞通路,基於成本考量在8211月停止使用。地熱能顯然無法作為台灣的可靠能源。

八、波浪發電

波浪發電係利用波浪上下振動特性,藉由穩定運動機制將海浪動能轉換成電能。波浪能源的優點為免費可用的再生資源、波動力裝置無污染、能量可取自海浪、浪尾形成寧靜狀態可保護海浪線不被海浪侵蝕。波浪能源的缺點為缺乏可靠穩定性、機械設備要能承受風暴、腐蝕的考驗、投資維修及海洋漁業交通運輸的干擾。台灣本島有長達1448公里的海岸線,沿海地區由於受到季風的吹襲,經年波濤洶湧波浪能源運藏豐富。台電公司自1987年開始依前節所述理論利用台電公司與氣象局於全省13個海象站以及彭佳嶼與蘭嶼之風力測站資料綜合分析台灣四周沿海及主要離島波浪能量,研究結果顯示北部海域及離島最具有潛力每公尺為13千瓦,東部及西北沿海居次位每公尺為7千瓦,西南部及南部沿海較差每公尺為3千瓦 [10],初估台灣地區波浪能源蘊藏浪約1000萬仟瓦,其可採量假設的佔預藏量的百分之一約為10萬千瓦。經初步估算,蘭嶼先導型波浪發電廠概念無顯著效益。

波浪發電比潮汐發電更具發展潛力,以美國加州為例,據加州能源委員會的估計,以加州1100哩長的的海岸線而言,每一哩就能產生17百萬瓦的電力,相當於13000 戶一般家庭的用電量。雖然波浪發電不需耗費燃料、不會排放污水廢氣造成污染,但海水中的機械設備較容易被海水腐蝕,且建設成本仍高。並且環境學家也有他們的考量。建設波浪電廠可能會影響海洋生態、海岸景觀、漁業、航運路線等各方面,因此需要審慎評估。根據學者評估,波浪發電廠的成本,大約是天然氣發電廠的 7倍、風力發電廠的 6倍。

九、潮汐發電

海水水位因太陽及月亮萬有引力作用產生高低落差現象稱之為潮汐,而潮汐發電便是利用此一位能轉換而獲得電能之方法。通常在海灣或河口地區圍築蓄水池,在圍堤適當地點另築可供海水流通之可控制閘門,並於閘門處設置水輪發電機,漲潮時海水經由閘門流進蓄水池並推動水輪機發電,退潮時海水亦經閘門流出並推動水輪機發電,如此雙向流發電裝置是目前潮汐發電之主要應用方式。一般來說經濟性理想潮差為5公尺以上,台灣沿海之潮汐,西部海岸,如台中港、苗栗外埔與新竹,平均潮差約3.5公尺,最大潮差發生在金門、馬祖外島,約可達5公尺潮差,其次為西部海岸,平均潮差約3.5公尺,應而有些差距。傳統的潮汐發電機必須在海灣建築水壩,台灣西部海岸大都為平直沙岸,較不易發展,但預估金門及馬祖兩個離島開發潮差發電之潛力約有一萬千瓦以上。潮汐發電須在有限的特殊地區發展,但大型發電設施會影響海域生態且發電成本仍高。 

十、黑潮發電

北太平洋洋流在赤道以北約60公里處往西流,碰到菲律賓陸地後向北流經台灣東岸約30公里處,稱為「黑潮」,以每秒約1公尺速度往琉球、日本流去。黑潮洋流寬約100800公里、深200500公尺,是強勁穩定洋流。台電曾在1998年和1999年間分別調查蘇澳、綠島、蘭嶼的黑潮動能蘊藏量,以及沿測線的詳細水深圖,結果發現,這三處黑潮總和蘊藏能量超過3GW,非常可觀。但從花蓮和平出海三公里遠,水深已達1000公尺,其他地方也大致如此。要在如此深的海域內架設發電機組,若不考慮成本效益和天然風險,基本的海洋工程就是個大問題,經濟效益是洋流發電很重要的考量,因為在海上風險相當大,洋流發電牽涉的問題相當深廣,無法視為一項單純的商業投資,而是一項國家型科技計畫,黑潮位於深水區、離岸遠、台灣又多地震颱風,設備的建設與供電的穩定都有技術問題待克服。因此若要利用黑潮,必須先解決水深壓力、輸電距離、海域生態以及海底地震、颱風侵襲的破壞等問題。所以就黑潮發電其工程技術可行性與可靠度而言,都還有許多待解的難題,經濟效益亦無法確定。

十一、核能應用的評估

核能發電由於發電能力穩定強大,可滿足眾多人口的需求,便宜的電力對改善貧窮亦有助益是符合經濟發展效益的,同時核能運轉不會排放二氧化碳對改善溫室效應幫助很大是符合環境保護的能源,世界人口目前逾70億,到2045年將達95億,世界能源爭奪戰早已展開,化石燃料即將枯竭,即使煤炭最多也只能使用200年,風力、生質能及太陽能等再生能源受到土地使用面積及氣象因素的影響即使不考慮高成本也只能滿足小部分能源的需求,而鈾燃料的來源除地球蘊藏量外可藉科技增加其使用壽命例如(1)發展快滋生型反應器,這是一邊燃燒鈾燃料一邊又生成新的鈽燃料的反應器,依據2006IAEA NEA紅皮書,雖然全球的鈾礦僅可供人類開採85年,但快滋生型反應器可使用長達2500(2)若改用釷燃料循環,釷存量是鈾的3倍可更加延長核能使用壽命(3)若核融合反應器發展成功則人類能源永不虞匱乏,因此使用核能是必須的,它可延長石油及天然氣的壽命,利用延長的時間,人類可利用高科技研發快滋生、核融合或核能製氫延續人類文明。核能使用之鈾燃料可維持三年的安全存量,可視為準自產能源就能源儲備來說是最安全可靠的能源。以上就三E的觀點來看核能是理想的能源,若從三A的評估原則來看,可接受性是阻礙核能發展的主要因素,部分民眾對放射性核廢料處置及核能安全的懷疑一直爭論不休,世界能源會於2007年發布的「能源與氣候變遷報告」中評估使用高比例核能發電的國家如法國及瑞典其二氧化碳排放量較規模類似但拒絕核能的國家減少30~50%,顯示出核能對抑減二氧化碳確實是有貢獻,支持核能的人認為多數調查顯示積極反對使用核能的只是少數,而反對主因是因為對核能的不瞭解,反對核能的人則認為放射廢料處理、除役、核武擴散、恐怖攻擊等問題無法解決,世界能源會則認為所有政府必須正視核能發電對抑減溫室氣體的潛力,對於那些反對使用核能的政府必須拿出有效的替代能源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對於贊成使用核能的政府則須努力改善民眾的可接受性。在評估核能的可行性方面,核能發電得分甚高,因為核能電廠是可靠的能源不須依賴特別的自然現象,鈾燃料體積小易貯存且其來源市場相對穩定,鈾是能量密度很高的能源,一噸鈾燃料產生的電力相當二萬噸煤炭產生的電力,隨著核能科技的發展,燃料使用的效率可提升同時亦可迎接氫替代石油能源的到來,未來快滋生反應器及核融合的發展更使核能的可行性永續,在可取得性方面,核能的投資成本高,有些國家如中國及印度人口眾多須要大量電力適合發展核能,法國也很滿意核能便宜的電力。由於溫室效應的日益嚴重,低碳能源成為世界追求的目標。

()核能發電的必要性

1.避免溫室效應帶來劫難必須使用核能

由於氣候變遷,本世紀末以前,全球半數人口恐將面臨糧食匱乏危機。華盛頓大學大氣科學教授David Battisti指出:「氣溫因素對全球糧食生產將造成可觀的衝擊。」,聯合國「氣候變化跨國委員會」(IPCC)2007年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會議上指出,如果地球暖化繼續,全球將面臨糧荒、水災、旱災、物種滅絕等「末世」巨災,製造數十億「氣候難民」。

由於燃燒化石燃料的火力發電是二氧化碳主要排放源之一,而核能發電的穩定性及便利性又非再生能源所可取代,因此為避免溫室效應帶給人類的災難,核能發電的必要性是無庸置疑的。核能發電每年為我國減少3,000萬噸排放,幾乎減少的13 %CO2的排放,相當於每年替社會節省3,940億的碳稅。更重要的是,若不大力發展核能,不知如何在2010年達到京都議訂書的減量目標?

2.由經濟效益看必須使用核能

由於化石能源蘊藏量有限,全球人口又不斷增長,因此儘管能源價格短期有上下震盪,但長期看來均會上漲,火力發電燃料所佔成本甚大,燃料價格的飆漲會造成發電成本大增以致虧損,而核能發電鈾燃料成本所佔比例較低,雖然鈾燃料價格亦上揚但整體核能發電成本仍低,核能的經濟效益是世界發展核能國家的共同現象。

3.由化石燃料的枯竭看核能發電的必要性

化石燃料的耗竭是21世紀人類文明最大的的危機,沒有了石油交通工具將停擺,石化工業也沒有原料,人類文明將大幅倒退。現代農業相當倚重合成化學肥料,這些肥料需要相當多的能源來合成。如果沒有了豐富而廉價的能源,我們勢必無法提供足夠的肥料維持目前農場的高效率糧食生產,環保人士提倡的可再生能源除成本高外其產能無法滿足人類的能源需求,因此使用核能是必須的,它可延長石油及天然氣的壽命,利用這段時間人類可發展替代能源。

4.由科技的進展來看核能發電的必要性

目前核能電廠大部分是以熱中子引發鈾-235核分裂產生能量,由於地球上的鈾礦資源有限,先進國家已研發出快中子滋生式反應器,最後之目標是發展核融合反應器即人造太陽,由於核能科技的進展日新月異,故核能是是追隨時代腳步的能源。核能發電可以科技改良,徹底解決人類能源需求是具有發展願景的能源。

5.由國家能源政策來看核能發電的必要性

能源政策關係到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南韓科學技術部對2007年至2011年的第3個全面核能發展計畫中,希望將南韓的核能工業提昇為全球前5大國之一。在強調核燃料生產的同時,積極建造韓國自行研發的進步型反應器APR-1400。我國與日本、南韓相同均是能源進口國,為了降低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我國必須效法韓日大力發展核能,在緩和溫室效應前題下,廉價穩定的核能是發展重工業及經濟的基礎。最近有兩項經濟建設包括台塑一貫作業煉鋼廠及中油雲林石化科技園區,可提供就業機會達21萬人,但因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受阻於環境評估審查,若採用核能則可有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利於國家經經濟發展。

6.核能是承先啟後的關鍵性能源

由於石油即將枯竭,世界各先進國家均積極規劃以氫能源替代石油,這是以氫燃料電池為核心的新一代產業革命如圖7所示,氫燃料電池技術不但可以驅動汽車,船隻和飛機,還可以為手機,電腦,工廠及家庭提供穩定高效無污染電源,實際上氫經濟比石油經濟的影響還要廣大和深遠,利用廉價的核能製造氫氣是未來可能的方向,核能可以迎接氫能時代的到來故核能是承先啟後的關鍵性能源。核能製氫甚具吸引力,因為此種解决問題的方法是對技術依賴性較高,而不是依賴天然的能源資源,因此可以提高國家能源的安全保障。

7.核能與其他能源相較最能滿足台灣需求

台灣缺乏能源所以不能放棄任何可資利用的能源,但再生能源有其限制,例如風能、太陽能及生質能均須大量的土地面積,台灣地狹人稠有一定的限制。風力發電並不能解決台灣電力需求的問題,台灣夏日缺電但夏日風力不足,以風力發電著稱的丹麥,其冬夏發電差距不大,且北歐冬季須取暖反而較夏季耗電量大故適宜發展電力。台灣的能源均須靠進口,不但運輸費時,貯存亦很困難,核能發電所用的鈾燃料體積甚小,相較於煤和石油易運易貯。核能的優勢則在國防上能抵抗海上封鎖,安全儲量時間最長,由於可維持一年半以上運轉可稱半自產能源,同時核能的使用可減少進口石油及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故核能與其他能源相較最能滿足台灣需求。

()核能發電的正當性

外界對核能發電正當性的質疑主要集中在輻射安全及放射性廢棄物的妥善處理兩方面,其中輻射安全包括民眾的輻射安全以及對環境的保護。       

1.民眾的輻射安全

核能電廠的運轉對環境並無影響,依據歷年原能會輻射偵測中心及台電放射試驗室對核能電廠環境輻射監測的結果顯示,核能電廠造成之廠外最大個人劑量約0.01毫西弗/年,遠比法規限值(1毫西弗/年)為低,且不及台灣地區自然背景輻射(2毫西弗/)之百分之一,在自然背景輻射變動範圍內,故電廠的運轉對環境並無影響。依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台灣地區各鄉鎮全癌症發生率資料,癌症發生率較高的鄉鎮並無核能電廠。

2. 放射性廢棄物的妥善處理   

     反對核能的人士最常用的理由就是放射性廢棄物無法妥善處理並遺害千年,從人類歷史的演進看來,能源的應用是由簡入繁,從燧人氏的鑽木取火到現代核能的使用,其間科技的進步何止千里,人類的瑰麗燦爛的文明生活不就是建立在科技的發展上嗎?核能的使用是伴隨人類文明發展的結果,是符合歷史脈動的,而核能發電產生的放射性廢棄物處理自然是一項科技問題,要用科學工程的觀念來解決,不可將科技問題變成政治問題,放射性廢棄物的基本處理原則是(1)提煉分離有用原料(2)減容處理(3)封入容器(4)隔離貯存,其中任何一步驟均可以科技解決,故沒有所謂放射性廢棄物無法妥善處理的問題。

許多國家已可安全的處理短半化期的廢料,近十年的豐富研究,使國際專家獲得共識:我們已有安全的廢料處理所需之“知識及技術”,並可讓大眾接受。長半化期廢棄物的最終處置,已在先進國家研究中,藉由新科技的發展,可使新一代反應器產生的放射性廢棄物大幅減少,並可利用新型反應器妥善處理。

十二、能源會議的爭議虛耗

     97年能源會議熱鬧登場,但大會找來許多背景不同、知識領域不同的人來開會,不管有否共識,要想用此能源解決台灣能源國家大事簡直是緣木求魚,政府在全國大會前先在全台各區召開分區預備會議,所耗費的時間、人力、預算不在少數,這樣的投入若能使朝野、官商同心,認真執行會議結論,以致讓台灣擺脫能源及經濟困境,大會的召開是值得的,但是非能源專家參加太多造成能源會議失焦則無法理性討論。核能工業目前是極賺錢的工業,與我國類似須仰賴進口能源的南韓與我國同時於1978年開使發展核能,由於大力發展核能的正確政策,目前已有完整的核能工業甚至可製造整個電廠外銷,我國錯誤的非核家園政策使我國落後南韓甚多,只要能源政策正確以台灣的科技智慧可安全處置核能相關問題。若考慮建造工程、運轉、除役、燃料棒處理等各個過程則再生能源亦會排放二氧化碳,依據世界能源會(WEC)2007年出版的「Performance of Generating Plant」對各種發電的整個燃料週期的排放二氧化碳評估,天然氣每度電排放二氧化碳430克,煤碳為800~1050克,太陽能為60~150克,風力為3~22克,水力為4克,而核能僅為6克與水力發電差不多。希望政府讓全民知道台灣能源幾乎全屬進口,台灣無資格拒絕任何能源,所有的能源尤其核能都要發展不可排斥,但要依據經濟、安全及環保三原則作適當配比。節能省碳不能只談目標不討論方法,需考慮產業困難,故應先從低碳能源著手,在考慮降低發電成本、抑減溫室氣體排放及能源安全持久性方面核能是最佳選擇。發展再生能源已成世界風潮,但國內言論對再生能源沒有完全理解,視國情不同,再生能源會有不同的際遇,例如冰島發展地熱能及丹麥發展風能都很成功,但我國清水地熱廠是失敗案例,風力冬天不缺電時發電順暢,夏天缺電時無風發電,故考慮土地面積、發電成本及氣候因素,再生能源是定位在輔助能源是可開發但無法滿足台灣電力需求。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5105038
 引用者清單(1)  
2014/10/01 22:02 【udn】 購買前先比價!發電 能源 綠色 水力比價

 回應文章

‧新月‧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17 01:08

反核的民進黨無知的將台灣推向能源的深淵,但懦弱的國民黨卻忘卻自身是執政黨的責任,要寄望8月下旬的全國能源會議研究如何因應能源不足的情形是做夢,馬總統必須有主見且意志堅定的拿出能源主張告訴全民,不要受民粹操控。

期望太多,反而失望更深。馬先生就這樣混了六年,那些龍頭老大,總把他的脖子,掐得緊緊。

何偉(H101094880) 於 2014-07-17 08:46 回覆:
是啊!!!

不信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16 21:26
我們學理工的對於政客們的胡說八道實在氣憤填膺無處申述! 先生這篇文章我推薦讓中學生們都看看,使他們從小就有個平衡而合理的能源觀念!
何偉(H101094880) 於 2014-07-17 08:34 回覆:
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