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英國開始推崇中國的科學革命,台灣視野太小搞文革將遭淘汰
2018/10/18 19:39:54瀏覽382|回應1|推薦19

  英國開始推崇中國的科學革命,台灣視野太小搞文革將遭淘汰

 

一、英國人眼中的中國科技發展

   回望幾十年前,在全球科學排名榜上,中國幾乎是榜上無名。但現在,根據科研投資和發表的學術論文總數來評估,中國僅次於美國。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了中國五大重要科研項目彰顯了中國的科研實力。

(一)天眼看星空

     貴州四周群巒疊嶂中有個碩大的圓盤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就是史上最大500米口徑的無線電望遠鏡(FAST),建成後規模將超過所有其他射電望遠鏡。

有些望遠鏡如哈勃太空望遠鏡是用光來“遠望”可見宇宙,但是無線電望遠鏡更像是個“耳朵”,“收聽”太空深處物體發出的無線電波,口徑越大、可接收的信號就越多,FAST也將加入尋找外星生命的行動,中國科學家花了10年時間才找到能夠容納FAST望遠鏡的天然深坑。但是施工期卻是創紀錄的短,也就五年多一點。回首歷史,中國曾是世界科學的領先者,但之後歷代王朝更加關注文藝,科學舉步不前。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動蕩期間更加糟糕。許多知識分子、科學家被下放,大多數科研工作陷入停滯。無線電天文望遠鏡顯然是中國科學復興的象徵。2013 年,中國的研發投入超過歐洲,預計2020年將超過美國。《自然》雜志最近一份評估報告顯示,就發表的學術論文數量而言,中國現在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望遠鏡會吸引來大批科學家和遊客,也是教育、培養下一代和中國工業的好榜樣。

(二)豬眼看世界

    豬屠宰後,其中一部分豬的角膜——也就是眼睛前端透明的膜性組織——將被摘除保存,用於移植人眼。中國盲人占世界盲人總數的五分之一,14 億人中盲人總計有八百萬。角膜疾病致盲病例的總數在 350 萬到 500 萬之間。角膜受傷或者感染之後,如果不妥善治療,最終可能會導致視力喪失。對許多病人來說,唯一的希望是移植,中國人觀點比較傳統,他們不願意捐獻角膜。中國政府去年批準開始豬角膜移植實驗,迄今移植手術已經做過約200例。深圳現在已發展為創新樞紐。開發豬角膜移植技術的“中國再生醫學國際有限公司”(CRMI)實驗室就位於深圳。CRMI 公司介紹,移植手術的成功率在 90% 以上,幾乎與人類角膜移植成功率持平。

(三)尋找奇怪的粒子

      在中國南部廣東大亞灣地下,科學家正在研究的是宇宙中最為奇怪的粒子:微中子。微中子產生於核反應,包括星空中的聚變到地球上核電站的核反應過程,中微子是宇宙中數量最多的粒子。每一秒鐘都有數以萬億計的中微子從我們身邊飄過,但是我們感覺不到、也看不到,中微子既不帶電荷、質量也非常小。大亞灣這樣的實驗在全世界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地方展開,也許會幫助科學家理解微中子的特性。在大亞灣,科學家觀測的是源源不斷地來自附近一家核電站的

微中子。這裡安裝有一系列巨大的粒子探測器,可以監測到非常罕見的微中子與其他常規粒子的對撞。值得注意的是,大亞灣研究團隊可以比以往任何時候更精確地計算出中微子從一種形式轉變為另一種形式的可能性。大亞灣的研究工作非常成功,去年獲頒國際知名的“突破獎”。考慮到中國僅僅從 1980 年代才開始向這一個領域投資,如此進步令人刮目相看。

(四)探險幽深的海洋

    中國“彩虹魚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僅打造出新下水的科考船,也在緊鑼密鼓地研發潛水器。“彩虹魚”的一艘無人潛水器在最近一次試驗中曾經成功下潛到 4000 米。但是,“彩虹魚”的最終目標是將人送入海洋的最底處——太平洋中深度將近 11000 米的“馬裡亞納海溝”!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也在探索深海,中國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也是由崔維成在創建他的新公司之前設計的,“蛟龍號”已經下潛 100 多次,深度達到相當可觀的 7062 米。現在中國政府也在計劃研發新型潛水器探索海底最深處。中國強調其目的完全是科學研究。但是目前海上局勢緊張,海洋科技或許會被中國用於加強對爭議水域的控制。

(五)飛向浩瀚的太空

     中國自從 1970 年 4 月 24 日步入太空時代,沉重的球形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太空中回響起歌頌毛澤東的歌聲,隨後幾十年間,中國發射過更多的軌道器、探測器、並把宇航員送入太空,中國迅速建立起太空大國的地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是中國探月工程的總設計師,2013 年,中國將探測器送上月球,這是時隔40年後人類月球探索的第一次。中國計劃發射飛行器前往月球,搜集巖石樣本帶回地球,同時還計劃在 2018 年探訪月球的背面。蘇聯和美國都曾經數次登月,但那都是在月球前面、也就是對著地球的一面,從來不曾在背面。在背面登陸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中國還把目光瞄準了火星。在不久前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宣布計劃於 2020 年發射火星探測器。楊利偉是中國第一個太空人,此後,中國又先後出現九名太空人,今年還計劃將另外一組宇航員送入太空。

 

二、台灣的悶經濟需藉提倡科技創新來打破 

(一)薪水低、求職難,台灣青年世代好悶

    台灣青年有「五悶」,分別為薪水低、求職難、學歷貶、學非所用、買不了房。製造業平均起薪最高可到28K,服務業起薪卻只有22K,與南韓經濟比較,顯然台灣政府不會也不努力拼經濟要負很大的責任。例如南韓濟州島的賭場、電影場景及觀光業吸引了蜂擁而至的大陸觀光客,也賺飽了人民幣,台灣雖然喊建賭場但幾年下來連影子都沒有,台灣天然觀光資源有限,而文化部也不會從中華文化中創造觀光資源,南韓發展重工業進而拓展軍火工業,不但節省大量購買軍火國防預算甚至還可外銷,台灣每次花上千億買美國古董武器對自己國力及經濟毫無幫助,最重要的是南韓高附加價值產業如三星及現代都開拓全球的市場,自由貿易協訂(FTA)也完勝,台灣連服貿都被自己卡死,東西競爭不過別人賣不出去當然薪水低。

(二)創新的重要

    將中國與日本、南韓及台灣相比,1960年代末的日本,80年代的台灣和南韓都是高儲蓄、高投資,教育水平都非常高,但日韓都重視重工業而台灣卻厭惡重工業只重視電子產業,1970年代是日本產品開始統治世界的時期,整個1970年代1980年代的世界可說是日本的時代,幾乎所有新產品都來自日本。當時國際環境有石油危機及債務危機並不好,到1980年代初期,美國也陷入非常困難的境地,但日本經濟仍保持了高速成長,成長的動力就是創新,南韓的經濟應在90年代爆發,但由于亞洲危機而延後了。但今天南韓達到的水平已是接近日本在70年代80年代的水平。南韓能做到這點也是靠創新,而且是戰略性的創新。今天南韓尤其是三星的芯片在统治世界。但是三星自70年代末就搞芯片,投入大量資金終於成功。

(三)阻撓台灣進步的因素

     台灣與大陸人民同文同種都流著相同的血液,但分隔60年來卻有許多差異,這些差異有些無關痛癢,有些卻決定國家強弱的關鍵,客觀的說近20年來中國大陸不論經濟、軍事、科技、外交甚至國家地位及影響力都有明顯的上升,而台灣卻每況愈下,這固然與領導人的方向、政策與睿智有關,但國家運作的制度、官員產生的方式及教育政策方向都有密切的關係。台灣的媒體加上藍綠的分裂自相殘殺削弱抵消了台灣進步的動力,而教育的質量及方向偏差更造成競爭力及企圖心的衰落。陸人及美國人都看出了台灣弱點:自大、井底之蛙、無企圖心、無創業及創新精神、不肯自創品牌、不愛國、不重科技、媒體不實且不當報導新聞,我們台灣人自己知道嗎?

 

三、二師從政密集是台灣政界的怪現像

     二師是指律師及醫師,雖然各種職業都可從政不可歧視對待,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台灣在蔣經國四小龍時代經濟繁榮,台灣錢淹腳目,所用官員多財經理工人才,自李登輝後期政壇多二師出身,整天耍嘴皮搞鬥爭,弄得台灣經濟一蹋糊塗是一個事實,相對於國勢日弱、經濟日差的台灣,南韓前總統李明博是高麗大學經營系畢業,擁有深厚現代企業背景,在韓國現代集團一路做到首席執行官(CEO),進入政界后也是先當選南韓首都首爾市長,。李明博在競選活動中大打經濟牌,推出名為“韓國747遠景”的競選綱領,即韓國經濟以每年至少7%的速度增長﹔再花10年左右時間,韓國人均年收入達到4萬美元,韓國成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現任南韓總統朴槿慧畢業於西江大學電子工程系,中國大陸近三屆領導人江澤民是讀中央大學電機系,胡錦濤是讀清華大學水利電機工程系,習近平是讀清華大學化工系,都是清一色的理工人才。台灣政壇的馬英九及蔡英文是讀法律系當過教授,陳水扁、蘇貞昌及謝長廷是律師出身,柯建銘及賴清德是醫師,朱立倫當過教授,簡單的說台灣近20年無理工人才領導國家。

    從理論上說,醫師耗費許多精力時間研究救人,涉獵知識不若理工科系廣泛,律師長於辯論亦較無科技背景,一個現代化的強盛國家如南韓一定是靠先進科技及理工製造業發展經濟的,所以南韓及中國大陸發展先進核能工業、汽車造船重工業,但台灣卻反核忽視重工業。台灣領導人不重視科研,造成創新不足競爭力衰退,20年來主掌政壇及政治權貴者多係法律系畢業,長於耍嘴皮搞選舉鬥爭及社運,不論執政黨或在野黨都不重視科技及製造業,尤其高科技的重工業,因此外銷困難,許多廠商均被南韓擊垮,如宏碁及宏達電,更惶論汽車及火車重工業了!長此以往台灣將菲律賓化,人民失業率及低薪夢魘揮之不去!

 

四、台灣選舉改革方向

(一)減少選舉層次

     台灣國土如此小,實在無需搞如此多的選舉,里長改考試任用即可,直轄市才進行選舉,中央則總統及立委選舉,但立委須以全國作一個單一選區,這樣才不會有狹礙的地域觀念。

(二)競舉方式改革

    現在的選舉花費驚人,沒有錢的人想從政根本不可能,由於選舉花費太兇,因此選上後極易生貪污撈回本之念,因此選舉應修法規定不得舉辦私人政見發表會及造勢集會,所有政見發表及文宣皆由政府辦理,公辦政見發表可藉電視轉播及現場公開方式,所有選舉重心回歸政見討論。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18096306

 回應文章

筆記阿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8/10/19 00:57

誠哉斯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