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垃圾大戰曝露出地方首長及環保署的無能
2018/10/04 23:48:03瀏覽259|回應0|推薦13

垃圾大戰曝露出地方首長及環保署的無能

 

一、前言

    台灣的淹水、缺水及這圾問題伊直無法根治,近日中南部半個台灣又陷入垃圾大戰,垃圾大戰並不是新問題,翻閱舊新聞可知各地都發生過,2012-06-25 天下雜誌194期亦有如下報導:「垃圾四處流竄已成台灣社會的夢魘,如何避免一再陷入垃圾危機的惡性循環中?我們連日子都過不下去了,一位桃園縣民憤怒不已。近年垃圾問題極為嚴重的桃園縣,在這次危機中,甚至有鄉鎮長達兩個月沒有清運垃圾。在連日大雨後,不僅造成台灣繼「土石流」之後,另一個環境災難「垃圾流」,大型疫疾的傳染,成為伴隨垃圾危機後的隱憂。目前鄭文燦選情看好,但垃圾處理不好的縣長還能連任嗎?

    根據民意調查,台灣高達九成三的民眾認為垃圾問題嚴重,而認為非常嚴重的高達八成。除了垃圾問題,台灣還有水患、抽地下水地層下陷、旱季缺水、農地侵蝕等問題,更別提封存核四禁燒煤碳後可能缺電問題,再加上發生不久的食安及氣爆工安問題,台灣政治體系生病且病得很嚴重。

 

二、垃圾問題剖析

(一)地方自治制度存有嚴重瑕疵

    台灣缺乏有效率的執政體系,地方上無雄才大略首長,因選票顧慮完全以民粹導向,會向中央要錢卻不會施政,出了事情往中央推,平時又不聽中央指揮, 1991年行政院核定「垃圾處理方案」,明定垃圾以「焚化為主、掩埋為輔」之政策,由政府興建21座焚化廠。後因焚化廠興建經費龐大,希望結合民間力量,避免影響政府財政調度,遂於1996年核准鼓勵民間興建15座焚化廠。因此,依當時垃圾產生量全國共需興建36座焚化廠。將「焚化為主、掩埋為輔」再調整為「源頭減量、資源回收為優先」之政策,1997年推動「資源回收四合一計畫」,2001年起推動家戶廚餘回收,2003年推動巨大廢棄物(例如廢傢俱)回收再利用,2003年12月行政院核定垃圾零廢棄政策,2005年推動垃圾強制分類,2006年推動限制產品過度包裝, 2007年推動政府機關、學校紙杯減量及廢食用油回收,積極推動綠色消費,鼓勵購買環保標章產品。但環保署成立後由於資源回收及強制垃圾分類,使得垃圾清運量大幅減少,因此至2006年3月已取消興建10座民有焚化廠,修正後之興建總數為26座。所以中央並不是無規劃,但問題仍發生了。

    環保署表示,目前運轉中大型焚化爐共24座,另有台東、雲林林內兩座焚化爐蓋好後未啟用,台東縣政府配合「一縣市、一焚化爐」政策,以BOT委託達和公司興建焚化廠,2004年完工但營運三個月就因民眾抗爭,縣府終止合約買回廠房和土地沒焚化廠,縣府只能將垃圾外運處理。中央規劃好地方執行不力雖不能怪中央,但本案已10年中應與地方配合訴諸公權力執行焚化爐之完工。台東縣政府未運用公權力執行中央政策而中央亦軟弱不管,不依法施政當然出問題。雲林縣林內鄉的焚化廠前縣長張榮味任內委由達和公司蓋好至今15年,最糟糕的前任縣長蘇治芬不依法施政隨鄉民反焚化爐訴求不啟用是罪魁禍首,現任民進黨縣長也以民粹衣歸不運轉,瀆職官員亦沒事產生垃圾問題卻怪中央。

(二)地方抗爭已成國家建設毒瘤

台東及雲林的民眾抗爭造成焚化爐興建後不准用,浪費公帑並讓中央環保署破功,其遠因也要怪一些短視的政客推波助瀾,例如花3000億蓋好的核四廠亦不准用,未來也可能缺電。民眾除反對興建焚化爐外也抗爭互相協助處理垃圾。高雄資源回收廠協助處理屏東、台東、雲林、南投等外地垃圾,被附近居民抗議周邊環境太差;彰化溪洲焚化廠引道口垃圾堆積三千噸,臨近的台中卻拒收彰化垃圾,也被迫運往高雄,芳苑居民去年則抗爭不讓其他鄉鎮的垃圾進到芳苑,南投沒焚化爐也很奇怪,垃圾長期外運處理,碰到外縣市焚化爐歲修,加上處理事業廢棄物價格較高,排擠家戶垃圾,導致南投垃圾出不去。彰化縣環保局長江培根表示,去年焚化廠歲修,各鄉鎮垃圾須在芳苑、和美掩埋場和溪州焚化廠暫置,但芳苑居民抗爭,垃圾才塞爆焚化廠區,是這波垃圾大戰引爆點。

(三)環保署規劃的瑕疵

環保屬規劃全台26座焚化爐即夠用,雖有兩座未用但也不致於發生大規模的垃圾戰,問題是沒考慮焚化爐故障的緊急應變措施,彰化工業發展快速,事業廢棄物逐年增加,中央都沒有安排,只好往一般焚化廠燒,焚化爐燒事業廢棄物需要更高溫,容易損壞爐體、破管,長期拿處理家戶垃圾的焚化爐燒事業廢棄物,不出問題才怪。

 

三、垃圾問題及其他問題的正解

(一)中央與地方職責分工

台灣興建焚化爐可能遭遇抗爭應可預期,焚化爐所在地清潔費或水費應酌與優待。若須公投亦可向民眾說明受益者付費原則,使用他縣市焚化爐收費較高,公投未過不要濫發補助款。

(二)源頭解決問題

解決台灣垃圾問題,必須從源頭將垃圾減量。從個人的節用、資源垃圾減量,到產品的材料、設計、製造、運輸,建立資源回收機制,環環相扣。垃圾不是別人的問題,減廢必須從自己開始,把垃圾減量當成是自己的任務。但台灣目前大量進口洋垃圾貨櫃,破壞原有資源回收制度,環保署實在莫名其妙。

(三)國土規劃

    中國大陸在南海填島造礁很快增大國土面積,垃圾除焚化、掩埋外應可規劃海埔新生地之填海使用,以科技解決實質問題。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1719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