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的四缺外交與歐洲最後一個邦交國梵蒂岡即將失守
2018/09/25 22:08:05瀏覽329|回應0|推薦12

台灣的四缺外交與歐洲最後一個邦交國梵蒂岡即將失守

 

一、國際政治的現實

教宗方濟各想修好與中國的多年對立關係,中國的天主教徒和從屬梵蒂岡官方宗教教徒間一直處於分裂狀態。無論北京和梵蒂岡的談判如何複雜,雙方都在試圖尋求讓步。2017年2月中旬,梵蒂岡駐香港主教在接受衛星網採訪時指出。“如果我們簽署只教任命協議,那麼將簡化政治問題的磋商。比如,解決台灣問題。對此,中國政府和教皇都是感興趣的。”梵蒂岡是歐洲一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特殊國家,由於宗教原因,該國在全球都具有重要影響力。

報載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已同意與中國大陸簽署主教任命協議,時間可能在三月大陸全國人大會議結束後,台灣即將面臨失去尊嚴的遷移使館到「馬爾他騎士團」,也可能讓台灣另外成立與教廷對口的「文化機構」,所以即使是宗教國也不敵國際政治的現實。梵蒂岡急於與大陸簽下歷史協議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想要擴大在大陸的福音傳播,二是希望促成大陸內部地下教會與愛國教會合一。

 

二、台灣的四缺外交

   台灣在處理外交事務上有「四缺」,政府若不重視,外交上最後將一無所有。第一「缺」是缺乏對世界主流關鍵力量的認識,當蔡政府制定媚日親美仇中大戰略時即已犯下嚴重錯誤。當今世界主流關鍵力量是美國和中國,日本已落入美國跟班無法做領頭強國,蔡政府親美並無錯,但仇中卻大錯特錯,仇中讓台灣受到大陸軍機繞台威脅,國防預算不得不增加,仇中卻忽視台灣主要貿易順差來自大陸的事實,而這順差可能因仇中消失。即使蔡政府啟動的「南向政策」也受到中國大陸一帶一路的牽制。蔡政府有意忽略中國大陸對台灣的影響重視,部分原因是台灣缺乏對強權外交政治的認知。

    第二「缺」是缺少國際舞台,馬政府與大陸關係較好時,台灣還暫時能獲得若干國際舞台,蔡政府與大陸關係變差,台灣外交空間被大陸壓縮已無國際舞台,也就是被國際邊緣化甚至不再被視為是一個國家。美國國務院助理國務卿提名人董雲裳解釋國務院領事局網站撤掉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的事情時說:“我們不承認台灣是獨立國家,我們不承認‘中華民國’的旗幟是一個我們擁有官方關係國家的旗幟。事實上,日本及美國都無法幫台灣爭取外交空間,只有中國大陸可以。

    第三「缺」是缺少理性不流於意識型態的民粹式外交政策。蔡政府灌輸人民去中去蔣之效果,便是只要是中國大陸都不好,忽略了中國大陸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服貿貨貿的卡關就是不顧台灣外貿的措施,受害的還是自己,台商及台灣年輕人赴大陸賺錢也是不爭的事實。

   第四缺是台灣缺乏目光深遠懂得縱橫捭闔之術的外交家,外交人才都是唯命是從的平庸之流,無法有體認台灣處於大國間的平衡外交,更遑論有如藺相如、蘇秦及張儀般的外交人才。

三、台灣外交困境如何解套

()台灣應發展以經濟為主的務實外交

    國際上是非常現實的,弱國無外交,台灣不必在乎有幾個邦交國,這些小國並無影響力,事實上小國家若願與我為友則待之以禮,若不願也無需強求,中國大陸的邦交國有200多個,台灣的20個邦交國無法幫助台灣登上聯合國等國際舞台,總統也不必為鞏固邦交花大把鈔票去訪問,台灣的外交部應多培養貿易及財經人才,重點應放在有能源、有資源及可開拓台灣市場的重要國家,外交據點即是經貿據點,全力發展務實外交。

()小國外交應在大國間保持平衡

   美國政府要求韓國重啟韓美自貿協定(FTA)談判,韓國輿論嘩然。韓美FTA生效於2012年,之後韓國對美貿易順差增加了100多億美元,這就是訂定FTA的好處。川普總統為追求“美國優先”六親不認,他對很多盟國都要求重談貿易協定,目前半島軍事對峙處在近年來的高點,韓國對美軍事依賴加深,這讓美國對韓經濟索求得以乘虛而入。薩德問題導致中韓嚴重齟齬,韓國過去可以在中美之間開展平衡的戰略態勢被打破,韓國放棄了原有的最佳戰略位置,因為倒向美國而受制於華盛頓,在被後者吃定時無還手之力。韓國輿論一度自恃有韓美同盟的倚靠,事實上,有中國的友好合作關係在,首爾才可保持在韓美同盟中的自尊,爭取些許對華盛頓的平等。一旦同中國搞翻,韓美同盟倒是更緊密了,但是韓國進一步從“兒子輩”降為“孫子輩”。

   南韓文在寅願與北韓會談也是為爭取南韓受美國正式,增加南韓自主獨立性。同樣的若台灣與大陸和談改善關係,美日更會對台灣示好,台灣應學學北韓的外交手段。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16634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