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再生能源憑證問題的冷靜思考  
2017/04/23 22:43:09瀏覽576|回應0|推薦14

再生能源憑證問題的冷靜思考

 

一、前言

    為趕在大陸前面,台灣「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籌備處」21日揭牌,預計6月前發出首張憑證,再生能源憑證可視為一種綠電身分證或綠電履歷,將對業者的發電設備與發電量進行查證、查核。兩岸都在研擬再能源憑證機制,但這次台灣搶先一步,大陸最快可能要等7月才會推出。其實差一個月無甚意義,中國大陸的風力太能能發展都是世界第一,且其設備都是國產,中國大陸的前瞻性遠勝過台灣。經濟部計畫6月前發出首張示範憑證,但不是發完照就沒事,後續還要完善第三方認證、綠電交易及金融等機制,當中牽涉到金管會、財政部及國發慧等跨部會溝通。經濟部說,綠電憑證交易制度還在規畫中,未來等到第三方認證完成後,還有資金及保險進入的問題。

     今年2月中國大陸發布《關於試行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及自願認購交易制度的通知》,要求綠色電力證書自今年71日起開展認購工作,認購價格按照不高於證書對應電量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貼金額,由買賣雙方自行協商或者通過競價確定認購價格。這意味著,風電、光伏發電企業出售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後,相應的電量不再享受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的補貼。近些年來,可再生能源裝機大幅增加雖加快綠色轉型步伐,但另一方面則是電費中繳納的可再生能源附加部分無法滿足裝機的補貼需求。而綠證政策的出台,無疑是政策制定者們試圖通過一條新的途徑解決上述困局。

 

二、綠電驗證熱潮遇冷迷局

    中國大陸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綠電驗證並未在市場上受到熱捧,值得台灣注意,持續擴大的綠能補貼資金缺口已成為抑制中國風電擊太陽能發展的最大掣肘,台灣也無法長期補貼。截至2016年底,中國大陸新能源補貼資金缺口已達約600億元人民幣。提出配額制和綠證制被認為是解決這一困境的良方,目前中國有兩個政策急待提出:“一是具有約束性的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另一個是綠色證書交易制度。”這兩個政策將成為未來風電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台灣應有類似問題。在中國大陸,再生能源盈利越來越差,所以希望綠證能盡快推出來。如今,被稱為可再生能源補貼“試探性推出”的綠證終於出台,長期被拖欠的補貼似乎也終於有了眉目。

    但是,綠證的推出並未受到市場熱捧,很多企業處於駐足觀望的態度,買入和賣出的意願都比較弱。可再生能源電力綠色證書作為可交易的有價證券,可以像商品一樣在市場上進行買賣交易,其價格由可再生能源電價高於常規電價的“價差”決定,並隨著市場供求狀況的變化而波動。中國風能協會秘書長秦海岩表示:“綠證通過市場化的交易,可再生能源可以利用邊際成本低的優勢,實現優先上網。同時,因為提高了對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考核要求,也可以促使企業不斷提高管理效率和技術水平,促進可再生能源的健康持續發展。”

    中國大陸綠證有其現實考量,第一個考量是有市場交易機制,市場機制正在建設,這個時期推出綠證和改革的整體進展有一定的關係。第二,中國在去年出台了一個約束性不是很強的配額制。第三,中國電力市場化雖然說不是特別順利,但是也進展到實質性的市場機制建設快要運行起來的階段,這個時候推出綠證有一個時機的考量。但沒有人買是一個大問題,指望電力密集型企業靠自覺去買綠證是很難的,買了綠證,相當於額外增加了一塊成本,企業是沒有動機去做這件事的。但是如果市場機制建立起來了,買電的同時也買了綠證,在這種的情況之下,它會統籌考慮是買綠證更划算還是用電網的電更划算。但是到目前,這一機制設計是不明朗的。”

 

三、推行難題

    風電、光伏企業是否有積極性去購買綠證也要打個問號,目前中國綠證的價格不得高於證書對應電量的補貼金額,且能申請綠證的項目為已列入財政部補貼目錄的項目,不賣綠證就可以等補貼,那麼對項目持有者來說,選擇綠證還是等待補貼,存在收益上的權衡。此外,雖然買方囊括了政府、公司、社會機構和個人,涵蓋了社會所有主體,但是,不少行業人士對綠色電力的自願交易存在很大的疑問,認為企業和個人自願購買的動力嚴重不足。只有那些極少數的非電力密集型企業,或者有比較前衛的節能環保意識的大公司,比如蘋果等跨國公司,從企業戰略、綠色發展的角度才會去買一些綠證,而另一部分想在國際市場上塑造良好形象的企業,如阿里巴巴、百度等也有可能會考慮購買綠證,但這些量並不足以支撐中國那麼多的項目。

 

四、結論

    事實上,中國大陸有相當多人士希望有強制市場後,再推出綠證。如果沒有具體可行的政策規劃、實施方法及監管措施,收益合理預期就存在不確定性。

綠證的出爐並非瓜熟蒂落,而是帶有一絲無奈的意味,因為“中國可再生能源基金確實沒錢了”。目前出來的政策還不夠具體,風電光伏企業只能採取試探性的措施,逐步了解市場。綠證自願交易代表著由政府固定補貼向市場化補貼方式轉變,但以目前已經公佈的文件看來,還需要更多的實施細則,才可以搭建起一個滿足交易需求的市場。

   台灣目前推展綠能在政策上及技術上都有許多問題,若不能重視實務問題,急著廢核卻又生產不出足夠及穩定的再生能源,且再生能源設備不能自產而帶動產業發展,再生能源憑證制度只會增加企業成本,如同一例一休增加企業成本一樣,對改善台灣經濟並無幫助。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0128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