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薪資增加的迷思
2017/04/15 17:50:00瀏覽751|回應0|推薦20

薪資增加的迷思

     

一、薪資的深入探討

     中國大陸有138000萬人口,要讓全國都有錢、都有滿意的工資相當困難,2016年,中國人均收入世界排名出爐,2016年中國的人均收入為8280美元,世界排名72名,同樣擁有13億人口的印度人均收入為1688美元,世界排名136名,而對比近6年中國人均收入如下:20115000美元,20125870美元,20136740美元,20147380美元,20157820美元,2016:8280美元,從以上數據可看出,中國從2011年到2016年人均收入增加了3280美元,增長速度接近80%,快速得令人稱奇。這幾年中國的GDP也從484124億美元增加到了676708億美元,增加速度也接近50%。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的收入水平也飛速提升。中國的GDP早已排在全球第二,遠遠拋開日本,正在不斷縮小與美國之間的差距,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從人均收入上來看,中國依然還是發展中國家,處在中游偏上水平,這是由於人口太多及貧富不均的緣故。不過在部分發達城市中,如廣州,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人均收入都進入了萬元俱樂部。

     台灣從2011年到2016年間,年人均收入僅增加9%,可見台灣的經濟遲滯不前,顯然台灣政府應虛心檢討不要再拚政治,要打起精神拚經濟了!我們在看昔日亞洲四小龍的狀況,新加坡排名第6,香港排名18,韓國排名29均優於台灣的33名,由於新加坡及香港僅為一城市,人口少其國民所得不宜與台灣直接比較,但韓國人口逾5000萬是台灣的兩倍多,年收入較台灣高出5430美元是相當大的差距,所以台灣應虛心向韓國學習拚經濟。蔡政府要台灣南向,東南亞各國除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外都很窮,泰國年收入5426美元,印尼3415美元,菲律賓2951美元,印度1688美元,均遠低於中國大陸的8280美元,東南亞的觀光客怎能取代陸客帶給台灣的觀光收益呢?

 

二、日本人看大陸薪資上漲

    日經中文網刊登一篇中村裕先生以日本人的角度看大陸薪資上漲情形的文章,由於中國太大,由年平均收入不易看出端倪,中村裕說一到春天,日本企業內就會進行春季勞資談判,一場激烈的加薪談判。但在經濟形勢並不景氣的中國,在城市地區工作的白領工薪族的工資卻持續上漲。為什麼中國工薪族的工資這麼高呢?實際訪問廣州劉女士,   家住廣東省廣州市的劉女士(43歲)女士笑著説 年收入合計約為40萬元人民幣,但説「並沒覺得自己工資特別高」,    日本相同年齡正式員工的平均年收入為485萬日元(約為30萬人民幣)。如果單從與劉女士一樣的女性員工來看,平均年收入為367萬日元(約為22萬人民幣),由此可以看出劉女士的收入有多高了。中國任何一個地方的公交車和地鐵票價都只有一兩元或幾元左右,與日本相差甚遠,從這一點來考慮的話,中日之間的實際差距就更大了。

          不僅如此,如果再加上同為工薪族的丈夫的工資,劉女士家的年收入達到約90萬元。即便如此,劉女士依舊很淡然地表示,「我就在普通家庭長大,畢業於普通的大學。並沒覺得自己工資特別高,同齡的朋友們也在過著相同水平的生活」。     像劉女士這樣尤其是在中國城市地區的工薪族,以前工資低得驚人,但隨著經濟的增長迅速上漲,不知不覺就遠遠超過了日本工薪族的平均工資。    在廣州市一家廣告公司上班的余先生(39歲)也一樣。余先生經過三次跳槽進入現在的公司。入職大約2年半左右,年收入約為46萬元人民幣。    即便如此,余先生對目前的工資似乎仍然不滿意,中國工薪族的工資漲得這麼快實在不可思議」,開展綜合人才服務的日本保聖那公司中國法人廣州支店店長山內獎(30歲)説。  從該公司2016年實施的問卷調查來看,中國的工資上漲速度最近幾年一直保持高水平。預計今年的漲幅也將達到6%左右,令日本工薪族無比羨慕。

     不容忽視的是中國的勞動力市場極為巨大,同時社會對跳槽持寬容態度,尤其是民營企業奉行實力至上主義。雖然向員工支付的工資迅速增加,但能否展開著眼於未來增長的先期投資?與日本企業相比,中國企業的研發投資非常薄弱,同時內部留存收益也並不多。此外,突然倒閉的企業很多,這也是中國企業的特徵。「我的工資不多,並不滿意」,如此表示的是在天津市一家大學醫院工作的曹女士(40歲)。就職於目前的國有企業,至今已有20年,包括丈夫的工資在內,家庭年收入約為73萬元人民幣。從中國的物價水平來看,絕對不會認為曹女士的工資低,   中國的工薪族工資一直在持續上漲。或許就算漲了又漲,人們也不會感到滿意。 

  

 三、台灣要怎樣走出當前經濟困境與出路?   

   蔡政府上台後,由於不認九二共識,先衝擊了陸客相關的觀光、遊覽車、土特產等業;五個月來蔡政府在勞工、電力、產業發展上的各種作法,逐漸讓大型企業及科技大老感到不安,認為蔡政府將把台灣經濟帶向懸崖:(1)地方縣市政府利用地方自治法規對企業干預,有愈形嚴重趨勢(2)因非核、減碳、停機而影響供電,危害產業穩定經營(3)蔡政府經濟太重分配,忽略了「成長」才是關鍵(4)處理勞工休假議題未考慮企業承受力(5)金融稅制、證券化、及股利所得分離課稅應檢討。

     蔡政府誇示發展綠能,卻無力面對缺電危機;奢談亞洲矽谷及創新產業,卻連平抑蔬菜價格都反應遲緩,且失業率不降反升,卻高談闊論分配正義,在當前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下,台灣經濟發展有賴於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有賴於兩岸經濟關係的持續發展,有賴於台灣對外經濟空間的盡速拓展。無穩定和平發展的兩岸關係,台灣經濟體將進一步邊緣化,台灣經濟必將空洞化並沉淪,貧富差距將擴大,階層矛盾將深化。台灣的經濟問題若不能對症下藥,不論誰執政均無法改善,事實上拿中國、南韓與台灣比較就可知道問題的所在,偏偏台灣的政治人物多學法律,喜逞口舌之利不肯務實的學南韓解決經濟問題。低薪失業問題就是經濟不好的結果,中國大陸的科技發展促使人才工資逼近美國矽谷,藉由科技發展,產品附加價值大增,許多創業的年輕人因而致富,南韓的經濟發展有三把利刃,一是全面發展重工業及高科技產業使其製造業的產品外銷具有競爭力,三星、樂金、現代及大宇企業是其代表,二是發展服務業及文創業,包括觀光及影視甚至賭場,韓流在服飾及影劇上的影響及獲利就是其成果,第三是全面發展自由經貿協定(FTA),去除外銷貿易障礙。中國大陸由於市場廣大,在產業及科技發展均有優勢,而南韓面積與人口較與台灣類似,其經濟發展模式值得台灣學習。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00646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