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夢縈惠蓀 / 寧泠
2007/05/01 10:30:15瀏覽359|回應0|推薦6

   

  今年,寶島的清明正巧撞上了千島國的聖週!……在千島國遍響爆竹聲之時,在為牆上的月曆換上新裝之後,在年假期間六日遊的溫馨愉悅依然縈懷之餘,跳過一、二月份,我懷著期待的心翻看三、四月份的曆紙,然後,驚喜地發現今年千島國聖週假期的第一天正巧是寶島清明掃墓的當天,於是,「和老公再走一趟惠蓀林場」的念頭立刻浮上心頭!

  心既動,付諸行動自是勢在必行;當下,我立即回身詢問正守著電視機,等待台北一零一大樓施放跨年煙火的老公;第二天凌晨一時許,陪同表姊與台灣朋友外出跨年的大女兒在得知我們的計劃後,隨即興奮地上網幫忙查看林場的住宿情形以及持有校友卡的受惠權限。

  惠蓀林場,是母校的實驗林場;第一次聽說她的芳名,是在系上的迎新會上,那時才知道:原來,在小小的美麗島上,不是只有台大才有實驗林場。

  忘了是什麼樣的季節上惠蓀,只記得大二那年,在一位化學系的好友相邀下參加了森林系主辦的兩天一夜的登山活動。雖然歲月在「忙」和「盲」的輪轉中流逝,然而,夜空下大夥兒圍坐在研習中心斜前方的廣場上引頸企望,看著小小的火苗神奇地凌空而下,迅速竄向早已支架起薪柴的廣場中央,「轟」一聲點燃營火的記憶卻歷久彌新,尤其在決定三遊惠蓀之後,益發覺得扭開瓦斯爐起火的剎那恍若卅三年前那營火點燃後火花流竄的畫面!

  再遊惠蓀,是廿年前大女兒讀幼稚園小班的那年暑假。十餘名家族成員分乘三輛車,從台北直驅南投縣仁愛鄉,作樸實養生的森林浴;那一次的惠蓀行,讓鍾愛咖啡的外子大開眼界,他說,一直以為本土咖啡只有在屏東作少量栽種,沒想到惠蓀林場會有這麼一片規模不算小的咖啡園:在那次的惠蓀行中,我們在咖啡園的販賣中心喝著風味不輸進門貨的玩煮咖啡。

  三遊惠蓀,是在今年清明節次日。在邀得小妹與四妹闔家同行後,我們共乘一輛車,在涼爽宜人的四月天抵達寬闊但簡樸的入場處;在繳過人與車的入場費用後,才從收費人員遞上的導覽圖中知悉,原來林場已「正名」為「惠蓀國家森林遊樂區」!

  偕同老公再走一趟惠蓀,是抱持緬懷之心而來的,因此,車經研習中心後,我們在當年的廣場,現在鋪上草皮的「休閒養生園」下車;在那兒,我看到四段粗木頭在草地的中央處圍成了一個正方形,中間架了些燃燒用的薪柴,我想,是讓團體辦活動時升營火用的吧?!穿越車道後,我們進入「柑仔店」,在那兒,我們啜飲了思念已久的本土咖啡,也品嚐了濃醇鮮美的牛奶冰淇淋和牛奶冰棒……外子說,咖啡更加濃郁美味了!

  用畢清淡爽口的合菜式午飯後,我們走向正對著下榻處的「山嵐小徑」;一路上,對植物較有概念的外子和四妹夫不停地向我們解說左側山坡上各類植物的名稱與特性,偶爾,我們也會看向散落在右方山下的建築物,然後興奮地討論它們的名稱;在蜿蜒曲折的山徑上,我們看到了由於風的媒介而生根滋長的五葉松和三葉松,我們也採摘了舉手即得的野生草莓和桑;野生草莓酸甜止渴的滋味以及小徑右側偶爾深不見谷底的景觀,讓我回憶起那個林場尚未完全對外開放的年代,走在未經修整的稜線上時的那份驚悚!

  走出小徑,便是「涉水步道」。沒想到,才繞開步道,天空便開始飄下綿綿細雨;眼見雨點愈落愈大,我們快步走上「湯公亭」,等著四妹夫開車來接人。那天晚上,由於準備不週,沒帶小型手電筒加上天公不作美,「梨園山莊」的螢火蟲秀只有「夢裡相尋」了!

  隔日清晨,趁著早餐時間未到的空檔,我們走到不遠處的車道盡頭,面向俊秀如潑墨畫作的山壁作起深呼吸和柔軟操;七時許,薄薄的霧悄悄地在周遭漫開,前一天走過的小徑已隱身在山嵐中,成了名副其實的「山嵐小徑」;外子和妹夫都說,今天不會有好天氣了!

  果然,在吃完清粥小菜外加饅頭的救國團式早餐,走上杜鵑嶺步道向青蛙石遺址而去的半路上,雨水又直直落了;小妹說,全台灣只有四個地方有青蛙石,沒去看真是可惜;老公和妹夫都說,標示「遺址」一定是因為被「九二一」給破壞了,去了也看不到青蛙石;最後,礙於雨勢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加上妹夫說「現在台灣『閒人』太多了」,再不走就會碰上塞車潮,我們只好轉身打道回府。

  四月八日晚上搭機返菲,靠窗的位子正巧讓我看到寶島的陸地一角,閃著昏黃街燈的夜景美得教我不禁低呼出聲,也讓我心裡又興起了個念頭,惠蓀的螢火蟲在向我招手哪!下一趟我要帶著孩子們去!

( 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OWNLP&aid=93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