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貴語遲,慎言的境界 / 關峰
2024/06/12 22:46:05瀏覽185|回應0|推薦8

 

 

年少時讀過《禮記》,明白了成語“人貴語遲”來自於《禮記》中的“水深則流緩,人貴則語遲。”高情商的人都知道其成語是在提醒大家在交流時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表達欲望,避免說出傷人自尊或不合時宜的話。往往語速者會成為人生成功的優點,語遲即是個內涵穩重的人,也是一種人生智慧。

 

童年時,沒上過幾年學的父親對我說:“咱爺倆都是語遲,雖不是貴人,咱也要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父親給我講了“貴人語遲”的典故出自《論語·學而》: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時至今日,這句俗話還是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的,俗話有警示告誡的作用:語遲必顯貴,告誡人們說話不可以太急,要三思而後行,寧可說得慢,也不可說錯話。步緊多受窮,告誡人們不應該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假忙碌,生活也不應該太過於匆匆忙忙,因為匆匆忙忙,會喪失沿途的很多機會,有時候抓住機會更加重要。

 

小時候,上過多年私塾的大伯曾給我講晚清重臣曾國藩的故事:曾國藩說“言慢者貴、性柔者富、德厚者旺。”短短十二個字是他留給後人為人處世的醒世恆言。曾國藩的名言思想深刻,句句有理,受用終生。領悟和借鑒曾國藩的思想,用溫暖的文字撫慰心靈,即可以啟迪人生,又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曾國藩曾因不懂慎言犯過錯。脾氣急躁,心直口快,經常批評其他官員,因此得罪了不少大臣。曾國藩的直言不諱讓皇帝勃然大怒,也讓他差點丟了性命。曾國藩在家反省了兩年,悟透自己處處碰壁的原因正是不懂慎言,說話沒有分寸。

 

“說話別搶,想著說;說話別嚷,小聲說;說話別太直,拐著說;說話別貶低,捧著說;說話別抬扛,商量著說;說話先別說,先讓別人說。記住啊!人貴語遲。真正有內涵的人,從不顯山露水。苦而不言,喜而不語。靜能生定,靜能生慧,做一個遇事波瀾不驚的人。”這是一位文友發給我短視頻裡的文字,讀後方醒。遲是慢和緩的意思,也是一種溫和與平緩的力量,從而讓人變得穩重和謹慎,成就了大氣與成熟。把握分寸,理性開口;適時穩重,方顯格局

 

“大聲說話是本能,小聲說話是文明。”梁實秋告訴我們真正有修養的人,他會決定自己對待世事的態度,不多嘴便成了成年人最好的處世方式。明確了方向,淡定能處之,這才是真正的智者。奶奶活到83歲,雖不識字,但思維方式超前:“咱家人老幾輩都是語遲,語遲是缺點也是優點。嘴笨,咱心不能笨。心笨了,人就真的笨了。”語遲、語少、語緩已成為一個人有城府、有內涵的重要標志。我的兩個兒子也遺傳了我的語遲,我曾對他倆說:“言多必失,用沉默表達自己的態度和立場,注重自己的言行和修養,在人生的道路上贏得更多的掌聲和認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兩個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名人民教師。

無論做人做事,發出的聲音要少一點,做出的實事要多一點。有話莫多嘴,常思己過,莫論人非。正是:“人深不言,言必驚世,是謹言的准則,也是慎言的境界。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OWNLP&aid=180708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