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六便士上的月亮/王志君
2013/08/06 19:56:02瀏覽356|回應0|推薦2


    《月亮與六便士》曾一直在我的書單之列裡面。朋友當年極力推薦,我想,是裡面主人公偏執的追求慾望讓好友產生了共鳴。月亮與六便士是理想和現實的象徵。六便士是英國價值最低的銀幣,代表現實和卑微;而月亮象徵著崇高。作者毛姆筆下的主人公,恰恰是一位為了追尋月亮而忽略六便士的悲劇性人物。

  書裡的主角——思特裡克蘭德據說是參照法國印象派作家,保羅·高更為原型所創作的形象。高更在學畫前也是證券經紀人,生活舒適富足。然而,他卻在35歲脫離證券業,37歲與家人決裂,40歲奔赴南太平洋群島,在布列塔尼、巴拿馬和馬提尼克之間遊蕩,後來塔希提島居住了12年。

  「製造神話是人類的天性。對那些出類拔萃的人物,如果他們生活中有什麼令人感到詫異或者迷惑不解的事件,人們就會如饑似渴地抓住不放,編造出種種神話,而且深信不疑,近乎狂熱。這可以說是浪漫主義對平凡暗淡的生活的一種抗議。」

  於是我們看到思特裡克蘭德放棄股票經紀人的安逸生活而想成為一位畫家的時候,他來到了巴黎。巴黎是高更出生的地方,在這本書裡,巴黎似乎也成為逃離平庸生活所指的一個目的地,它變成了追逐月光的一段路。美國電影《革命之路》裡面,巴黎也曾是那一對夫婦渴望出走的目的地。六便士隨處可見,人們卻一路追逐月亮、跋山涉水,到達巴黎。正如「我」見到在巴黎狼狽落魄的思特裡克蘭德時說的話:「我認為他根本看不到巴黎。他看到的只是攪動著他靈魂的一些幻境。」

  儘管最後雙眼失明,思特裡克蘭德心裡知道,自從他離開家踏上巴黎開始,月光就普照著心扉。他從不後悔拋家棄子,遠離文明。「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他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裡卻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他夢中所在的故鄉是原始的景象,在那裡所有的慾望和情愫坦蕩蕩像宇宙混沌之初的一絲光。思特裡克蘭德唯有行走至遠方,至深山裡,他的靈魂才得以棲息。他的畫才能隨心所欲的展現內心的幻象。

  思特裡克蘭德被內心的夢想之光照耀著,使之能在最後描繪出如米開朗基羅般的絕世大作。他畫畫兒是因為內心的慾念,重要的是畫畫兒的過程,一旦他作畫完畢作品也就不復重要了。所以臨終前他執意要把畫滿宏偉壁畫的木屋燒掉。如此這般,我們能否理解成,理想本身並沒有太大意義,實現理想的可能才是心中的月亮。

  小說的最後,天才沒有完美的結局。思特裡克蘭德繼續跋涉,到達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在那裡過著土著般的生活,最後因感染麻風病而慘死。也許人們會因為這種勇氣而受到震撼。一生都忍受著生之痛苦,居無定所,顛沛流離。而我們泛泛之輩,因為惰性臣服在安逸享樂之中,我們是肉體的奴隸。但有沒有另一種角度,能看出像思特裡克蘭德這樣的人物形象恰恰是情緒的棋子。他們的追求、渴望像魔鬼一樣攝住心靈,使他們太過自私,拋棄社會本應讓他們承擔的責任與角色。然後通通歸咎於理想主義。理想,有時候也可以是任何殘酷事實的託詞,轉向「未來」也可能只是出於對「現在」的怠惰。

  當然,思特裡克蘭德沒那麼有心計。他是純粹的藝術家,「美」是他終極追求的夢想。除此,他歷盡苦難得到涅槃,絲毫不把生命中各種折磨當回事。但因為他的尋夢而受傷的其他人呢?因為他的出走不得不扛起生計的思特裡克蘭德太太;被他背叛的救命恩人——施特略夫因他家破人亡;為了他而自殺身亡的勃朗什;追隨他卻因為生活困苦失去一個孩子的土著姑娘愛塔……就因為遷就思特裡克蘭德的任性,他們的生活卻面臨什麼樣的困境呢?

  毛姆無意將月亮與六便士分個高下,探討孰重孰輕,或許他想表達的有另一層含義:當我們抬頭張望月亮的時候,也別忘了拾起腳邊的六便士。或許,我們見到的月亮只是六便士之上的一個投影。

  有人說:「伸手摘星,即使徒勞無功,亦不致一手污泥」。理想是崇高的,也是生命的曙光。終其一生我們都在與自我的實現中較量。所以,願每個人,都能拾起腳邊的六便士,奔赴一場夢中的旅程。
                                                                       2013/7/18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OWNLP&aid=8096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