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11/28 18:52:32瀏覽369|回應0|推薦4 | |
“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詩經•豳風•七月》
有一天我對豆科說:“放兩粒在熱鍋裡 看看它們是如何爆跳的。”豆科很生氣:“你們這些陰險之人 恨不得天下皆如你們那樣瘋瘋癲癲,你到底欲要何為 才能平息心中的怨恨?” 是嗎,我心中有恨嗎?如果還有恨,不就意味著 還有救! 我知道,作為糧食我要敬重它 但中午我的飯菜裡,我不能不吃下它以增加營養 以示生活五谷豐登,人畜並旺
我以凡間之仁持續凡間之愛 這是多麼必須
本草拾遺:
菽,即大豆,豆科。古又名藿,至周代稱菽,秦漢以來才稱為豆,系豆類的總稱。更細的分類是大豆稱菽,豆苗稱霍,小豆稱荅。 遠古時期民生的重要作物,中原盛產。詩經裡多次提到菽,有記:“中原有菽,小民采之。”盡管我國古代文獻中對五谷的分類各有說法,但諸家均把“菽”列為五谷之一。不過五谷中所指的“菽”並非指所有的豆,而僅指大豆。 《漢書•五行志》裡記,菽者稼穡最多。詩經“采菽采菽,筐之筥之,君子來朝,何錫予之”,可見其普遍。那時候大豆不是為了榨油,因為戰國前中國人還很少吃植物油,油脂還以動物的為主,人們用大豆主要做豆豉和醬。 “菽”在《說文解字》裡喻指貧寒之物,“菽水承歡”,豆和水,菲薄的飲食,形容生活的清苦,引申指晚輩對長輩的奉養。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