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9/29 23:36:22瀏覽1494|回應3|推薦67 | |
[ 感謝慈心菩薩提供精彩圖文音樂欣賞 ] 照念 守本分 修養 身口意 心慈 無相觀 無慾 心清淨 無求 勤用功 三心不可得
救苦救難是菩薩 受苦受難是大菩薩 了解諸佛菩薩 就自然知道路怎麼走 能吃苦是個最有福之人 諸佛所讚歎 永遠支持 有福德之人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 行拂亂其所為 所以動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之八相成道 佛教的教主為「釋迦牟尼佛」。「釋迦」意譯為能仁,代表釋尊度化眾生之悲、智、願、行。「牟尼」意譯為寂默,表釋尊之心寂然不動、常寂常照,已達究竟圓滿的境界。不僅自心寂然不動,且具足大悲願行,自覺覺他,能仁寂默,故稱之為釋迦牟尼佛。 為佛弟子,應當了解釋迦牟尼佛是如何誕生、出家、修行,乃至最後於菩提樹下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經歷與事實。了解之後,才能明白今後修行努力的方向。 釋迦牟尼佛一生之化儀,可以「八相成道」簡略說明。八相為:一、降兜率。二、入胎。三、出胎。四、出家。五、降魔。六、成道。七、說法。八、涅槃。 【降兜率】 諸佛皆從兜率天降生。釋尊亦然,因悲愍一切眾生,故於兜率天宮觀度化眾生之因緣成熟,即從兜率天降生人間。 【入胎】 時摩耶夫人,於眠寤之際,見菩薩乘六牙白象騰空而來,從右脅入;夫人頓覺體安欣樂,如服甘露,即懷娠。由於一切眾生欲受生時,皆於父母所,生顛倒心、不淨心而入胎,而菩薩則正念不失,正慧識父母,故名正慧入母胎。
【出胎】 摩耶夫人懷孕將滿十月,臨生時,與諸婇女遊嵐毗尼園,安詳徐步,見園中有一無憂樹,柔軟低垂,即舉右手攀取樹枝,此時太子從右脅出生,諸天世間悉皆放大光明。太子生時,即向四方,各行七步,舉足出大蓮花,口自唱言:「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是時大地六種震動,當時之中國,見五色光,貫太微宮,周昭王詢問群臣,太史蘇由答曰:「西方有聖人生,卻後千年,教法來此。」昭王遂令人鐫石,埋於南郊誌之。時為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歲,四月八日。 太子還宮後,命名悉達多。淨飯王令相師阿私陀仙人相太子身,阿私陀見太子身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便悲泣云:「太子相好分明,若其在家,當作轉輪聖王,王四天下,十善化世;若其出家,必成自然之佛,度脫萬姓。傷吾年老,不睹佛興,故甚悲淚。」 悉達太子誕生七日,摩耶夫人命終,生忉利天,遂由姨母摩訶波闍波提撫育成人,通達書數技藝武事。父王為聘耶輸陀羅為正妃;太子於靜夜,但修禪觀,未與妃有世俗之意。
【出家】 悉達多太子出城遊歷時,見老、病、死苦,而體悟人生苦空無常之真理;後遇淨居天人化成比丘,為其講述出家意義,太子於是決志捨棄王宮生活,出家修行。父王不允,命人守衛,不令私出;太子遂於深夜,令車匿備馬,淨居諸天,使守衛者皆睡,太子騎馬,踰城出家。 太子出家之初,遍學各種外道,悉覺其不究竟。乃入雪山,六年之中,日食一麻一麥,修持勤苦之行,而致身形消瘦,有如枯木,然猶未得道,遂知苦行亦非究竟。故至尼連河側,受牧牛女乳糜之供,食畢,色力安復。澡浴已,於菩提樹下敷草為座,誓言:「不成正覺,終不起座。」
【降魔】 悉達多太子於菩提樹下將成道時,魔王波旬獻供三女,欲壞太子淨行,太子以神力,變魔女成老母;魔王大怒,遍敕億萬魔軍,上震天雷,雨熱鐵丸,挽弓放箭,刀輪器杖,交橫空中,然所有惡器,一近太子,盡化為蓮花,不能加害;群魔憂戚,悉皆迸散。 【成道】 太子於菩提樹下攝心端坐,勇猛精進,終於第四十九日之上半夜悟四諦理,中半夜悟十二因緣,下半夜目睹明星,證無上正等正覺,復而嘆言:「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奇哉!奇哉!此諸眾生,云何具有如來智慧,愚癡迷惑,不知不見;我當教以聖道,令其永離妄想執著,自於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與佛無異。」
【說法】 世尊感於眾生迷失本覺,沉淪苦海,故於成道後,先至鹿野苑,轉四諦法輪,度憍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後更以其大悲、大智、大願、大行,遊歷四方,化導群倫,欲令眾生悟佛知見、回歸本覺、離苦得樂。 終其一生,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所度有情,其數無量。 【涅槃 】 世尊於入滅前三月,曾提示阿難三次:「得四神足者,能住壽一劫」,但阿難皆未請佛住世;爾時魔波旬,即來佛所,勸請世尊入於涅槃。世尊心知化緣已盡,便於拘尸那城娑羅雙樹間,將入涅槃,是時中夜,語諸弟子:「汝等比丘,勿懷悲惱!若我住世一劫,會亦當滅;會而不離,終不可得。自利利人,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無所益。應可度者,若天上人間,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緣。自今以後,我諸弟子,展轉行之,則是如來法身常在而不滅也。是故當知,世皆無常,會必有離,勿懷憂惱,世相如是。當勤精進,早求解脫,以智慧明,滅諸癡闇。世實危脆,無堅牢者。我今得滅,如除惡病,此是應捨罪惡之物,假名為身,沒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滅之,如殺怨賊,而不歡喜!汝等比丘,常當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間,動不動法,皆是敗壞不安之相。汝等且止,勿得復語,時將欲過,我欲滅度,是我最後之所教誨!」世尊如是慈悲咐囑,而後寂然入滅。 【結語 】 每一尊佛皆示現「八相成道」之修證歷程。而大乘之說法,有住胎,無降魔;小乘之說法,則有降魔,無住胎。此乃大、小乘「八相成道」之別。 釋迦牟尼佛曾於法華會上開示大眾:「我成佛以來,復過於此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從是以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亦於餘處,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導利眾生。」故知,釋尊早已成佛,然為度化眾生,故於此娑婆世界示現八相成道。 釋迦牟尼佛為覺悟真理之聖者,其證悟乃自身之精進修行所成就,非外物所賜予。從釋尊示現於人道修行而至成佛,故當確信:「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為佛弟子,若能具足正見、正行,於日常生活中「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定能成就如釋尊之果德,福慧圓滿,普化群生。 我們在修禪定時,身口意在轉變,也就是變化氣質,脫胎換骨,轉凡成聖。這心念集中的過程,生理、心理就會產生感受與變化。心理上的轉變就是看見光明、瑞相或恐怖境界……,生理上的轉變即是產生八觸。 八觸就是:動、癢、冷、暖、輕、重、滑、澀。
這些境界都是幻覺,是生理、心理的轉變,不要害怕、執著,也不要貪愛、取捨,始終在心上用功,修一切善,斷一切惡,觀心反照,不散亂、不顛倒,漸漸地一打坐,定境就現前,身心達寂靜之境界,此時會產生一種定力、智慧、感應,但皆不可執著。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