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抒寫十二號 所以為的
2010/08/01 00:48:47瀏覽499|回應1|推薦9

抒寫十二號  所以為的

人啊,需要透過一些特別的作法、說法、儀式、安排,以喚起內心那神聖的能力,這不是人的錯,是人性的脆弱。

看一副風景,想起了許多事情,當聽到人說成為感情深刻的人會活的很辛苦,也許這只是道出了說話者的心境,絕非每個人的本然。

霎那間的靈感,便是真切的情感,這毫不需要思索、分析、討論、判斷,這全然不是意識理解的過程,只是一種飄浮在虛空中的靈感捕捉,詩情畫意,皆是如此。

沒有人說哪一種生活,或者生存方式才是標準的,沒有人可以說他已經足夠全然瞭然而能夠指導別人。當我們都不了解自己到底犯了什麼樣的錯,又何來知道該得到什麼樣的解藥?百憂解只是像是在精神帶上灑下強酸,所有的無法面對理解的事物都一並清除,而留下的只剩沒有靈魂的空殼。

搭乘火車,眼前一幕一幕美景閃逝,你留不住它,而它也不會被你所掌握擁有。只能用相機的鏡頭留下它的倩影,但那是人生實驗室裡的另一種藝術。然而什麼是真實?

當一個人品嚐過精神上的美感,便會當下意會到金錢的無能,物質的拘限,狂妄的盡頭,當一個人品嚐過大地之美,便會發現人和人之間的虛實,人性之間的邪惡或善良,心靈的負擔,多餘的揣測,喜好的壓力,或者是一碰就碎的偽裝。

總是走進各大城市的教堂探訪,例如:蘇黎世、琉森、茵特拉根、洛桑、日內瓦、庫爾、聖摩里斯、馬特洪峰,那一座凝聚人們心靈力量的建築物,佇立在城市或大地之中顯得非常突出,如此地需要刻意去維持住一些什麼

人啊,許多原本天生自然的事情,還需要透過一些特別的作法、說法、儀式、安排,以喚起內心那神聖的能力,這不是人的錯,是人性的脆弱。

中古十六世紀的歐洲,馬丁路德教派與天主教成了兩匹人馬,新教徒從日內瓦揭竿起義,蘇黎世遍地開花,宗教改革如火如荼地展開。這觸極了人深層的崇高意識,那一個更高人格的自性,在某個時代藉由某些生命意志堅強的人,摧毀原來的,打造理想的。歷史,是一部人性慾望的流動史,讓我們感受到人們更不平凡的潛力。

一雙眼、一張嘴,總要認知,想要說話,情緒無形的波動,企圖想法流動著,影響著我們所認知、所以為的世界。

所以為的世界,這個時代,我們必定會讓自己活在,所以為的最安全的角落

【日內瓦大教堂】

這座教堂的來頭不小,當時喀爾文(Jean Calvin, 1509-1564)新教在歐洲揭竿起義,便是以這裡為基地,繼而引發漫天野火,北方另一個新教組織蘇利文(Huldreich Zwingli, 1484-1531)則是以蘇黎世作為根據地,一時歐洲掀起第二勢力和原來的唯一天主教打擂台。

這座教堂挑高建築充滿神聖莊嚴,遠勝華麗貴氣,光影的運用與色彩,令人肅然起敬,很像可以聽到聖樂奏起,所有的人在上帝面前哀號的聲音。

能走來這座教堂遊逛,是我在日內瓦市區迷路好久才找到的,搭船遊玩日內瓦湖之後,我在精品店街頭遊蕩,看到了許多古建築與造形可愛的噴泉,便往這區裡鑽進,走了好久,經過幾條巷子充滿歐洲風格的巷弄,然後看到了一處像是學院的建築,才赫然發現了這座教堂,來歷竟然如此不簡單。

逛完這教堂,又到隔壁巷弄逛了日內瓦的舊市政廳,還經過了法國大文豪盧梭(愛彌兒作者)小時候住在瑞士貧窮的家。我跟著許多美國觀光客一起閒逛,便覺得今日的日內瓦收穫滿滿,真是不虛此行,想不到,讓我大開眼界的反而不是在蘇黎世,卻是在這座國際大都會。

在以觀光業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瑞士,其實不會說法文或德文倒也沒有影響到我太多,走在日內瓦大學附近,迷路的十字街口,也有一位好心的教授來幫我指點迷津,聽他說了似是而非的英文,見他慈善的笑容,內心便也輕鬆踏實了許多,也許我在瑞士一直都保持這樣心態吧!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ANNY2009&aid=4278925

 回應文章

東村Jame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看教堂
2010/08/01 02:33

每到一地﹐特別喜歡看教堂﹐雖然大部份在外頭看。喜歡教堂的建築﹐用心和繁複﹐嘆為觀止。

大和敗今女(FANNY2009) 於 2010-08-02 00:05 回覆:

在古代,教堂或廟祠,都是一座城市的宗教、外交、文化、或藝術中心,

有點像是代表一座城市最豪華氣派的門面。

發現瑞士各大大小小的城鎮,都是由教堂作為計時的重要場所,

深刻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

這是住在大城市的我 如台北,所難以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