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12 01:09:06瀏覽664|回應3|推薦61 | |
4月底,結束了廿多天在亞洲的訪學,回到家,正反省著此行不同環境的比照,即接到一則好友傳來的消息,墾丁國家公園內一度假村「攸活」不當開發營運、政府監管怠惰掀起了風波。看了報導,真是傻眼,不敢相信廿一世紀的台灣竟有這樣的「中央」與地方政府,十幾年不知天子腳下的地土有問題了,等事情鬧大,還互推責任,相互叫陣,某位領導竟「指使」環團去包圍地方,這可真是好法子?豈不是兩三頭馬車,自行其事? 商人投資建設國際級的旅館,是為了服務顧客,造福鄉里,創造就業機會,同時也順便賺點錢。為達目的,投資者定會走些省錢捷徑,尤其是政府諸法雜陳,執法乏力時,這能怪他們嗎?商業營利至上,環境就只好退讓。面對一糰漿糊,野豹有些疑惑: 有人玩法?有人鑽洞?有人走捷徑?有人搞破壞? 有人怠惰?有人官僚?有人瞎下令?有人瞴宰恙? 有人在笑?有人在跳?有人拉警報?有人還睡覺? 只有海洋在哭?只見沙灘落淚?可有誰為你哀悼? 在中國的那些天,除了與學生們有著活力洋溢的心靈交流,同時也體會到小城多變的環境。校園裡,站在臨江的山崗上,眺望著夕照下婉延的長河,遙想著歷史中多少風流人物,不也曾倚欄賦詩,讚嘆造物美景的奇妙?可是千百年後的我,望著山腳下叢叢疊起的高樓、悉來嚷往的人與車,夕照當頭,卻再怎麼也無法把景色與美連結。台灣有海岸開發管理的亂,中國也有江岸建設無章的亂,兩岸其實沒啥差別。 我們已習慣了今天的生活形態,開發+開發,車多、樓高、人洶湧,這不僅改變了人的美感,也使得生活品質與從前大不相同。路邊、水邊、山邊的凌亂度增高,空氣裡的微粒、氣味、聲音也變了色、走了調。於此同時,人的生活更衝擊了山崗水岸的自然生態,領導看不見?消費者那管的了?就這樣,凌亂破壞取代了美與合諧,環境就此變像,可誰來善後? 人到水邊是要尋個美感柔適,品嚐一點悠然,但一路而來,尋到什麼?憂活?幽活?為何而活? 路過台北時,曾與好友談起羅馬教會選任新教宗方濟的事,他的命名源起於十三世紀亞西西的方濟(生態守護聖徒法蘭西斯),不禁想道:這位樂於與自然和平共處的方濟會怎麼看今天的亂象? 沙塵豹 敬祝母親們佳節喜樂平安 5-12-2013 |
|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