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改造命運的原理與方法4
2010/12/03 15:12:42瀏覽95|回應0|推薦0

△釣魚、網魚的人來生也會遭到父母兄弟妻子離散的報應。

 

貢高我慢—出生卑賤,受人驅使。

 

無端毀壞財物或暴殄天物—所求的東西缺乏,不能如意。

 

不信三世因果等邪見—誕生在文化邊落(沒有佛法)的偏僻地區。

 

陳希夷心相篇說:

 

性情偏激的人—恐遭奇禍。

 

言多反覆—沒有好友可以依靠。

 

轉眼無情—貧苦、寒酸、夭折。

 

輕口出違言—壽命短折。

 

忘恩而思小怨—科第難成。

 

偷斤減兩—子孫很難成大人。

 

利己損人—兒孫多悖逆。

 

使別人難堪—意外喪身,又害了子女。

 

說話尖酸刻薄—既貧窮又損壽。

 

小有富貴則生傲慢—準有刑災。

 

假公濟私—縱使有榮華富貴,兒孫也沒辦法享用。

 

有才能而吝嗇教導別人—自己沒有成就,子女也一無所成。

 

妒忌別人,爭勝圖利—到頭來還是輸人一等。

 

樂極生悲—一生辛苦。

 

怒時反笑—到了老年,還是老奸巨滑。

 

愛好稱讚自己的長處—功名很難有所成就。

 

喜歡談論別人的缺點—身心性命容易受傷害。

 

責備別人重而責備自己輕—別人不與他共謀同事。

 

愛好跟別人競爭—前程有限。

 

喜怒不擇輕重—一事無成。

 

笑罵不分是非—知交斷絕。

 

少年飛揚浮動—壽命難長。

 

剛愎自用、行險僥倖—走頭無路。

 

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短折亡身。

 

多陰毒、積陰私、有陰行—凶災惡死。

 

色慾空虛—暴疾而沒。

 

肥甘凝膩—毒瘡而終。

 

性情孤潔—老後無嗣。

 

心地欺瞞—盛年喪子。

 

暗裏傷人—無子。

 

苛剝民財—多遭火盜。

 

十、凶吉的變化

 

(一)有福而不能享

 

有的富人有錢財卻不能享受到快樂,終日為財物憂愁。這是因為他前世施捨時不能發至誠心、歡喜心。或者因為別人勸他施捨,他才勉強施捨。或者因為施捨之後,又生後悔心。(見彌勒菩薩所問經)

 

(二)能享而沒主權  ——能受用財物,可是又苦無主權

 

有的人沒錢、房子,可是他有公家宿舍房子可以住。他雖然沒所有權,可是他照常可以享用,這是因為前世時他只知勸別人施捨財物,可是他自己卻不能施捨。或者因為他看到別人布施時,只加以歡喜讚嘆,但自己不布施。

 

(三)勞苦才致富

 

有的人要很辛苦地工作才能致富,這是因為他前世布施時,讓受施的人千辛萬苦才得到施物。譬如:他救濟窮人,讓窮人跑了老遠的路途,辦了許多麻煩的手續,又等候了很久,才領到錢。

 

(四)輕鬆就得富

 

有的人命很好,財富得來全不費工夫。譬如,做生意很輕鬆就可以賺到錢,別人把遺產捐贈給他。這是因為他前世布施時,讓受施者很輕鬆而不費力的情形下得到施物。譬如,他親自送財物到高山上的孤兒院,使孤兒們很愉快地獲得那物品。

 

(五)先富而後貧

 

有的人起先富有後貧窮。這是因為他前世因為別人的勸告才布施,可是因為不明白施捨的意義,布施以後心裏後悔,變成吝嗇。(見業報差別經)

 

(六)先貧而後富

 

有些人起初貧窮,後來越來越富有。這是因為他前世本來不歡喜施捨,因為別人的勸告他才施捨,可是布施以後他心裏很高興,慢慢也喜歡施捨財物了。

 

(七)貧而能施

 

有些人雖貧窮可是喜歡布施,這是他前世雖然施捨,但沒有施給有智慧、有道德的人,所以產生的福報很少,稍微享用一下,福報就完了,所以今生才會貧窮,但因為過去習慣布施,所以今生雖然貧窮但仍喜歡施捨。

 

(八)富而不施

 

有些人今生很富有,可是他卻很吝嗇,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他過去世本來就不曾布施,偶而遇到一兩位良師益友的勸導,他暫時布施了這麼一次,而且還布施給智德兼備的人。雖然只布施了這麼一次,可是因為福田好,所以福報多,所以今生大富大貴,可是因為他過去世就不習慣布施,所以今生仍吝嗇成性,不喜歡布施。

 

(九)決定福報的因素  —決定福報的三大要素

 

施捨必然可以產生福報,可是福報的大小不是我們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它受到下列三個要素的影響:

 

1、施捨的東西—東西越難得越貴重,所產生的福越大。

 

△施捨可分為施捨財物、施捨真理和解除恐懼煩惱等三種。其中以傳播真理的福最大。

 

△布施金錢財物來生可以得富貴。

 

△傳播真理來生可以得智慧。

 

△解除眾生的困難恐懼、憂慮、緊張和煩惱,使他們得到平安和快樂,例如陪膽小的人走黑路,來生可以得到健康。

 

△釣魚桿、農藥、殺虫劑、刀槍、不清淨的東西或食物......不可以布施。(施則無功而有罪)。

 

2、施捨時的心地—心地越清淨則福大。布施希望同報則得福少。為了名利而施捨則福報小。布施時為人所知(陽德)得福小。布施時不為果報則福報大。

 

3、接受施捨的對象—對方的智慧、品德越好,則施捨的福報就越大。布施聖賢一錢,勝過布施凡夫千萬錢。所以佛經上把產生福報的人,叫做「福田」(意即能產生福報的田地)

 

阿毘曇甘露味經上說:布施畜生可受百世報,布施不善人受千世報,布施善人受萬世報,布施離惡欲的凡夫可以得千萬世報,布施得道的人可以得無數世報,布施佛則將來一定會成就無上智慧。

 

△好的福田通常有三種:

 

(1)恩田(對我們有恩的人,如父母師長)

 

2)悲田(使我們產生憐愍、心的人,如飢渴、窮人、病困的人。)救人危急,功德很大。

 

3)敬田(有智慧、有道德的聖賢,如得道的高僧等)

 

△福報就是「財物」、「心地」和「對象」這三者的乘積。

 

一般人施捨講究「財物」和「對象」,菩薩的施捨則不分對象,而特別講究「清淨心」、「平等心」。因為心不平等、不清淨就有煩惱。

 

而且這三個因素中,心是我們可以做主的,只要心地無限清淨,福報就無量無邊了。

 

而且在心地上下功夫對我們利益最大。「財物」和「對象」這兩個因素都是在身外,所以常不能自由發揮,譬如,我們的財物是有限的,施捨的對象也很難隨心所欲。所以大智度論上說:「大福從心生,不在田也。」

 

經典上曾記載:有一次,舍利弗以一缽飯供養佛,佛立即以那缽飯布施給狗吃,而且問舍利弗說:「你布施飯給我,和我以飯布施狗,那一個人得到的福多?」舍利弗說:「佛布施飯給狗的福報多,因為佛的心清淨無比。」

 

(十)施多福少

 

布施時心不恭敬,沒有歡喜心、沒有至誠心或者布施時心生傲慢......則布施的東西再多,所得到的福報仍然很少。

 

布施的對象(福田)沒有智慧也沒有道德,則布施的福報少。譬如把種子播在不肥沃而且又硬的沙土上,播的種子再多,所收獲的種子一定很少。(見菩薩本行經)

 

(十一)施少福多

 

以歡喜心、恭敬心、清淨心布施,而且布施給佛菩薩聖賢等最好的福田,布施的財物雖然少,所得的福報多得不可計數。譬如,在土壤肥沃的土地裏,種的種子雖然少,可是所收獲的果實卻很豐碩。

 

所以法苑珠林上計載:八十億耳(人名)過去曾用一朵花供養佛塔,因此在天人間和天上快樂了九十一劫,剩下的福德使他今生成就聖果。(法苑珠林第廿一卷)

 

(十二)同憂異果

 

從前有兩個人,一個很富有,一個很貧窮。有一天,這兩個人遇到乞丐,他們都感到很憂愁。那個窮人擔心自己沒有錢,不能施捨。那個富人擔心乞丐要錢,他的錢財會減少。那個有錢人死後出生做餓鬼,而那窮人死後卻升天上,這是因為吝嗇和慈悲心的不同。憂愁雖然相同,可是受報卻完全不同啊!

 

(十三)異壽同果

 

人壽百歲時受持五戒十善終其身,與人壽十歲時受持五戒十善終其身,所得到的福報,等無有異。

 

壽命一百歲的人行善五十年,與壽五十歲的人行善廿五年所得的功德福報沒有兩樣。

 

(十四)為惡善終

 

有些人一生為非作歹,可是卻沒有橫死。這就是因為他今生種的惡果還沒有成熟以前,前生的善果先成熟了。譬如說,從前有一個人七輩子都以殺羊為職業,而臨終不墜三惡道(地獄、畜生、餓鬼)。但是到了第八輩子便墜三惡道,而且先前所造的殺業都一一償還果應了。(見大藏一覽)

 

所以說: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LMUNDO&aid=466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