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南海普陀山傳奇異聞錄 煮雲法師著7
2010/11/21 19:06:50瀏覽80|回應0|推薦1

六五  聖天子三遊普陀山

 

普陀山是一個中外皆知的名山聖地,尤其在我國真是婦孺皆知,歷代的帝王不是聖駕親臨,就是御賜敕奉。因此普陀山很多有道德的和尚得到了帝王的恩澤,御賜紫衣龍袍,一直到現在普陀山前後寺還仍保存不少歷代帝王的聖旨和御賜的寶物,他們珍藏得比什麼都寶貴。如果問起山上古稀的老修行,談起歷代有什麼王公大臣到過普陀山的,他們真是津津樂道,如數家珍的與你談個不休。因為普陀山的和尚太多,所以也有良莠不齊,龍蛇混雜,行為不端的當然是少不了的,不過,有些是羅漢示現,隱德露疵,如小說上的濟顛和尚,俗眼凡夫見這些和尚衣履既不整齊,威儀又不莊嚴,就有點看不順眼,下面傳說有乾隆皇帝三遊普陀山的故事,就證明一班人通常的看法,都是一樣的。

 

傳說曾經有一個皇帝,三次私訪普陀山,故事相當有趣,有人說這就是乾隆皇帝三次下江南,便衣私訪順便去過普陀山三次。橫豎是傳說,姑且作如是說,有人說乾隆皇帝是佛教徒,其實他不見得是真佛教徒,有很多的名山道場皆被他破壞了風水。他到一處地方,都美其名曰賜一御碑,立一御碑亭,結果這一塊好地方的風水就被他破壞了,這不但是佛門中人說,就是世俗人也有很多人談起此事。普陀山過去前寺前面的地方沒有御碑亭時,海裡的潮水漲潮時,東西兩邊海水的波浪,能夠湧到前寺山門外,連接起來,後來經過乾隆皇帝的御碑鎮壓以後,就漸漸的水退地長,現在東邊退至千步沙,西邊退至西方船,同時山上也很少有德高道隆的祖師出現。大家都曉得的雍正皇帝,是一個大徹大悟的佛教徒,據說他乾隆兒時有國師進宮,雍正皇帝都命乾隆對國師頂禮下拜,而乾隆想他是千乘之尊的皇太子,為什麼向一個窮和尚下跪行大禮?但迫於父皇嚴命,真是敢怒而不敢言,那時他就這樣想:如果我將來權柄在手的時候,一定對這些壞和尚不客氣。後來,他之所以不極力破壞佛法者,因為他的國母皇太后是一個忠實的佛教徒,他還不敢違背他母后的慈意,下邊就是他三遊普陀的經過。

 

六六  見壞僧誓毀佛地

 

乾隆皇帝私下江南,漫遊各大名山聖地,有一天來到南海普陀山,因為他是私訪,所以人不知鬼不覺,大家不知道他是當今皇帝聖駕親臨,所以一切都是隨隨便便。普陀山有一個不好的風氣,那就是和尚看見人就要人化小緣,平時坐滿了山門外路邊石上或樹下,談天說地,聽到敲梆打板的號令,齊集齋堂應供吃飯,吃過飯還是坐到外邊去說笑談天,他們的心中是那麼安閒自得,悠哉遊哉。難怪為了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煩惱紛亂的順治皇帝,對這些與人無爭的出家人,要說出「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閒」的羨慕話來。乾隆皇帝就不然,他看見這一班吃飯不做事的和尚,就老不滿意,更加看見有三五成群的壞和尚把化小緣要來的幾個錢,還不務正業,就坐在石地上賭起錢來,甚至有的吃起煙來,這一來可把乾隆帝的怒火引起來了。他想想:我在宮中常聽母后對我說普陀山的和尚,是如何的有道德,有威儀,那知還是這一批壞和尚,我回宮一定奏明母后,發兵來捉拿這班壞和尚。乾隆回宮就把在普陀山所見所聞的,都一五一十的告訴母后聽,並且說我要派兵去殺這些壞和尚,毀滅普陀山。他的國母見他對佛教起了如此的反應,就很慈祥的勸他說:「皇兒呀!你的父王祖父以及我,都是忠實的佛教徒,你不能因看見幾個不具僧相的和尚,就想把名山毀滅,那是千萬動不得的。再說你能知道那些壞和尚是什麼人?也許他們是菩薩化現,試試你的心理也未可知,總之,你要聽為娘一句話:皇兒呀!佛功德是不可量啊!你不看僧面看佛面啊!」

 

第二次乾隆又下江南,又想起普陀山的壞和尚來,想再去看看,是否還是如此?來到普陀山一看之下,又是勃然大怒,那些和尚像有意和他過不去似的,一看見他來,一齊把他圍起來要錢:「阿彌陀佛結結緣!」化了錢就去吆五喝六起來,到處皆看見這些壞和尚,吃香煙喝老酒,吵吵鬧鬧的,你拉他拖的,一點出家人的樣子都沒有。問他為什麼要如此,他說他們是海外家風,羅漢境界,你管不了他。這一下真要把乾隆肚皮氣破:「哼!我管不了你!我回去發兵來殺你們的頭,看我能不能管你們!」這些和尚吃得醉醺醺的,並不管他說什麼,鼓掌大笑而去。乾隆帝這一下子可真的放不下了,回到朝廷入了皇宮,母后看見他的面色不對,便問皇兒你這次到普陀山怎麼又很不高興的回來?乾隆皇帝答道:「不要提起,母后!那些壞和尚簡直把我的肚皮氣破,他們什麼壞習氣都有,無所忌憚,他說他是海外家風,羅漢境界,我管不了他們,他們真是不服王化了,我管不了他,我一定要發兵去殺他一個痛快,一個不留,但看我管得了管不了。」他的母規等他脾氣發過以後,還是以好言來勸慰他,不要為這一點小事,動瞋心,起殺念,他說他們是羅漢境界,恐怕他們就是羅漢變化的,可能是他們有意試試你的心,務望皇兒看在為娘面上,不要造此殺罪,最後她還是這一句話:「皇兒呀!佛功德不可量啊!你不看僧面看佛面呀!」

 

六七  大士顯神通乾隆帝懺悔知罪

 

第三次乾隆帝又遊江南,這一次他對普陀山是不懷好意了,帶著兵船駐在海上,他打定主意,如果這班壞和尚仍然如此惡作劇,不改前非的話,我不再回奏母后,一定隨時帶兵清剿,轂他一個不留,方洩我心頭之恨。他就一步一步的來到山門外邊,看見這班和尚反而變本加厲的在大殿外面賭起錢來,同時還有男女雜聚在一起,乾隆帝站在旁邊看他們賭錢,心想這些窮和尚真是活得不耐煩,死到臨頭還不覺,能有幾個臭錢,還忙得津津有味,我身邊有的是錢,讓我來和他賭,使他們錢都輸光了,看他們還有錢再賭嗎?想罷伸手掏了一把銀圓押上去,就被他們吃去了,一連數把都是輸的,最後的孤注一擲也是被和尚吃光了,輸得身邊一文錢都沒有了,氣極了把頭上戴的帽子脫下來押上去也被旁邊一個和尚贏了去,一拿就往自己頭上一戴,乾隆帝見自己帽子輸掉,氣憤起來,就把身上披的一件很華貴的袍子脫下來押上去賭,結果又被正中推莊的一個像尼姑的女人贏了去,往身上一披,並且還問他再有什麼值錢的東西可以拿出來賭嗎?這一下子直把乾隆帝氣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這些壞和尚不殺還了得?隨即就命同來的便衣隊,暗中看住他們,不放一個逃去,把大殿四週門窗守住,以防他們從任何一門偷溜走。自己趕緊回到碼頭,帶來很多的御林軍,把前寺圍困起來,捉拿賭錢的這班和尚,當乾隆皇帝進山門時,還看見他們說說笑笑的走進大殿裡去,等到他帶軍隊跑進大殿去捉人時,連一個人影也看不見,不知他們跑到那裡去了?找翻了也尋不出一個人影子來。問問侍從,大家都異口同聲的說看見這些人一齊跑進大殿去的,結果鬼也找不到一個,真是有點奇怪。最後有一個人看見皇帝戴的那頂帽子,被一尊很莊嚴的菩薩戴著:「奏明陛下,你的帽子不是在那裡?」大家看見很奇怪,再注意看看皇帝的龍袍,不知怎麼又到了觀世音菩薩身上披著。這一下子可把乾隆皇帝楞住了。原來我所見的一班賭錢的壞和尚,還是觀音菩薩變化示現的,嚇得萬歲爺跪在菩薩座前磕頭不置,並說:「弟子肉眼凡夫,不知菩薩示現,心起惡念,死罪死罪,從此我再也不敢隨便輕視僧人,千祈菩薩大慈,勿降災禍於我。」祝罷回京,進宮拜見母后,將此次上山所見的一五一十的情形,以及菩薩如何顯聖的經過也告訴他的國母,自己也表示很後悔的樣子。這時他的國母對他說:「我早就對你說過,你不聽為娘的話,現在你相信我的話不錯了;不過我最後還是吩咐你這麼一句話,今後你如果看見僧人,行為不端,衣帽不整,當你動怒的時候,你就記住為娘的這句話:皇兒呀!佛功德不可量啊!你不看僧面看佛面呀!」

 

現在有少數的在家菩薩,他們以專談比丘的過咎為能事,大德居士(其實如此者不是居士)當以此一故事為誡,更記住皇太后的兩句話:「皇兒呀!佛功德不可量啊!你不看僧面看佛面呀!」菩薩早知道後來山上要有一些獅子虫出來敗壞名山,所以他預先示現,以警當時的帝王,同時也就是說:你們不能因為看見有少數的壞和尚,就看不起名山聖地,最大的目的還是要你們「不看僧面看佛面啊!」

 

六八  彭玉麟遊山巧遇劣僧

 

佛教與社會黨團皆是一樣,良莠不齊,忠奸並見。普陀山最初當然住的都是堪作「人天功德主」的清淨福田僧,因為年深日遙,法久生弊,就不無幾個不守清規的和尚出現,這就如社會各團體皆有賢愚不等一樣。世人往往不察,發生錯見,有時看見一二不守佛戒,行為不端的劣僧,他們竟因此說全體的和尚不好,甚至連佛教都批評在內,這等同看少數國民黨員,做了作奸犯科的壞事,我們是否也說全體國民黨皆不好,甚至連  國父中山先生也說他不對呢?這種極不合理的說法,若見於無知者之口,倒也罷了,可是最奇怪的是歷代有很多的王公大臣,皆有如此謬見。普陀山如果不是大士慈悲,冥中護佑,恐怕早就被歷代的那些不信佛法的達官大人們消滅得一乾二淨了。遠者勿論,據說在清朝就有一位彭大人彭玉麟先生,因見劣僧行為不端,就想藉此殺盡山僧的事。

 

是在清朝末年,正鬧太平天國的時候,湖南出了一位大官叫彭玉麟,他與曾國藩、左宗棠等齊名。可惜這些人,只知有孔子,不知有佛陀,排外的心理特別強烈,他們受了韓愈和歐陽修的傳統思想所染,以為佛教是外國來的宗教,非得根本排斥不可,僧侶在他眼光中以為皆是國家的贅疣、社會上的懶人。他未去普陀,就存了討厭和尚的心情!他的心目中,和尚早就應該取締,就是沒有事端可以藉口。有一次他到了普陀山,到處皆留心找和尚的毛病,看看有沒有破壞佛戒,行為不軌的和尚?事有湊巧,合該普陀山有事,剛巧前寺有一個掛單的下流和尚,不知從什麼地方買了一塊大肥肉,攜進山門(全山禁止賣葷腥),一不小心,就給這位彭大人看見了。

 

六九  彭欽差仗勢欺僧人

 

彭大人正在留心此道,一見和尚吃肉,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他心想:你們這些壞和尚「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偏要行」,我正好借此機會取締全山的壞和尚。因此他就尾隨著這位和尚後邊,看他住在那一個寮房,我把人證認定了,再去找住持和尚算總賬!他站在遠處,目不轉睛的注意著,看見那個吃肉的和尚洗肉切肉,燒火,他直等到開始下鍋煮肉的時候,彭大人這時才懷著既狠毒又愉快的心情,去見方丈和尚講話。方丈和尚一見彭大老爺來了,趕快的請坐,招待吃茶,彭大人因為爭取時間,恐怕那位和尚把肥肉吃了,入口無贓,而且也無須與這些和尚寒暄客氣,開門見山的說道:「大和尚!你們寺裡共有多少和尚,這些和尚是不是皆能遵守佛家的清規?」「我們寺內約有二千多出家人,我們山上既無女人住,又無葷腥賣,每一個和尚皆很守佛家的規戒。」「哼!未免自誇了吧?剛才我就看見一個和尚在那裡煮肥肉吃。」住持一聽趕快搶著否認說:「請大人不要開玩笑,我們山上絕對沒有此事。」彭大人說:「還說什麼全山,我就是在你這寺內看見的!」「你如此講我不能承認有此事實,我們寺內和尚都是嚴守佛戒的,請大人不要和我們開心。」彭大人見住持僧,肯定的否認沒有此事,不禁勃然大怒,大罵道:「你們都是朋比為奸的壞和尚,我是親眼所見的事實,你還要和我強辯,你們這些壞和尚,一個一個都該殺頭!」住持和尚見他震怒,自己又不知道真有此事,也就無可如何的說:「你如此冤枉好人,我是不能接受的,你果真查出證據來,那時任憑你如何處罰山僧!」彭大人說:「好!你同我來,我還你的證據,我查出來,非殺你全山的和尚不可。」可憐的老住持僧,戰戰兢兢的跟隨彭大人走出了丈室,心中不斷的默念大士聖號,祈禱菩薩慈悲,如果真有此等不幸事件發生,懇為冥中救護,以免全山遭厄。

 

七○  大士顯神通山僧免難

 

彭大人與住持和尚,來到方才那個燒煮肥肉的和尚面前,可憐那個不知死活的傢伙,還在那裡燒肉哩!彭大人對住持僧用手一指說:「你問他鍋內煮的什麼東西?」老和尚對那個燒肉的和尚說:「這位大人問你鍋裡煮的什麼?」那個清眾抬頭一看,是本寺住持大和尚,陪了一個相貌堂堂,怒容滿面的大老爺,特為前來調查他的秘密,這一下子可把他嚇得魂飛天外,魄散九霄了!這真是賊人膽小心虛,他戰戰抖抖的說:「是......是煮的老......老豆腐,和尚!」「大人你聽見嗎?他說是煮老豆腐?」「哼!老豆腐?我親自看見他煮的肥肉,還來騙我說老豆腐哩!」彭大人這時不管三七二十一,走過去就把鍋蓋揭開來,滿以為證物就在眼前,那時看你們還有什麼話說,我可以大興問罪之師,那知菩薩顯聖,滿鍋肥肉,這時竟變成了油煎的老豆腐。這一來又把那個毀廟逐僧的彭大人楞住了,他心下想:「分明我是看見這和尚方才買肉回來,在此地切肉燒煮的,現在怎麼竟成豆腐呢?這真是奇怪之至!難道我的眼睛白天會看錯事了嗎?」他正這樣想,住持和尚這時看見不是什麼肥肉之類的葷東西,也就理直氣壯的大起膽來說:「我說我們山上的和尚皆是循規蹈矩的好和尚,勤修梵行的比丘僧,你始終不信我的話,現在你總相信了吧?」彭玉麟這時真是又恨又愧,恨的是自己的眼睛不行了,怎麼連肉與豆腐都看不清?愧的是自己不應該想與和尚作對,錯怪了和尚,現在弄得當面難堪,實在有點難為情!不得已,只得改口認錯說:「對不起!方才是我看錯了,現在我已知道你們皆是好和尚,我是久慕名山,特為來山參拜觀音菩薩的,你們今後如有什麼困難,我可以盡力保護你們名山道場!」彭玉麟從此做了佛教的護法,這也是說明菩薩大慈大悲,冥冥中救活了全山僧眾的生命,使不信者生信,可見菩薩的威德是無窮了。

 

七一  為見活觀音不孝屠人朝南海

 

相傳某地有一個殺豬的屠夫,嗜酒好鬥,同時對自己母親很不孝順,舉動非常粗暴,常常在外邊吃醉了酒回家辱罵老母,有時還動手毒打母親,這位寡婦母親,生此忤逆兒子,對自己如此不孝,唯有自恨前世業障深重,嗟嘆苦命而已。他家中供有南海觀音聖像,每當她殺豬的兒子不在家時,她就跪在菩薩像前懺悔宿業,哀求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憐愍她的老苦,冥中感化她的忤逆兒子,回心轉意,改惡向善,不要再來打她罵她。真是人有誠心,佛有感應,這個惡屠夫,雖然不孝老母,可是對佛教還有點信心,尤其對南海普陀山特別羨慕嚮往,因為看見春正二月間,朝南海的香客,一批一批的往南海普陀山去朝拜觀音大士的太多,如果菩薩沒有感應,哪裏能感動這些人?同時他還聽到很多人從南海回來說,在山上看見活觀世音菩薩。因此這個屠夫發起道心來,伴隨著一批香客,同往南海朝山進香,一路上曉行夜宿,走馬行船,有一天到了普陀山。

 

七二  反穿衣倒踏鞋觀音老母

 

屠夫至山,各處遍訪尋求,想見一見活觀世音菩薩,可是跑遍了全山各寺院岩洞,也沒有看見那裡有活觀世音菩薩,真是大失所望,心有怨意。菩薩知他是一個忤逆不孝的惡屠夫,所幸還有一點善心,知道來山進香,就是不知道孝養家中的老母親,今天點化他一下,使其能改惡為善,做一個孝子賢孫,免得死墮輪迴;菩薩想罷,因此就變化了一個年老比丘,坐在潮音洞前,指引世人的迷津。不孝子看見這位老和尚道貌岸然,想必住山有時,定能詳知山上的一切,想罷打躬作揖的問道:「請問老師傅!你們普陀山的活觀世音菩薩在那裡?我來尋訪了幾天,也沒有看見,老師父您是否知道,祈為相告。」老和尚(大士變化)說:「你要想看見活觀世音菩薩,你現在趕快回去,菩薩已經到你家裡去了,火速回去拜見,切莫錯過機會。」他說:「我就是回去,也不知道菩薩是個什麼樣子,見面若不相識,豈不當面錯過了嗎?」老和尚說:「觀世音菩薩很好認識的,你回家看見一個反穿衣,倒踏鞋的老婆婆,那就是你所要求見的觀世音老母,你看見了,要好好的誠心誠意跪下拜見,不可稍怠。」那位屠人聽了老和尚的吩咐,兼程趕回,想一睹觀音老母的聖容。話說他到家時已經是夜間十二時許,他的老母,自從兒子發願要去朝南海,心中就暗暗的歡喜起來,不斷的在佛前焚香點燭,虔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哀求菩薩顯聖,感化這個忤逆不孝的兒子。

 

這位老婆婆,自從兒子朝南海去了之後,他每天皆在佛前求拜,拜了多時,方安心就寢,那一天夜間,剛剛拜佛上床睡去,萬想不到她的兒子會在深更半夜的回來,屠兒回來看見雙門緊閉,因為他一向對他媽媽沒有好聲好氣的稱呼過,大聲小叫的喊他媽媽趕快來開門,他的媽媽從睡夢中被他吵醒,一聽是他不孝兒的聲音,已經在外叫罵起來了,老太婆這一下子可嚇壞了,自恨自己太大意了,為什麼如此熟睡,觸怒了活閻羅(指其子),又逃不了一頓毒打!趕快起來開門,嘴裡連連答應道:「來了!來了!」因為駭怕心慌的緣故,所以也來不及穿衣扱鞋,衣服反穿身上,鞋子倒踏在腳上,點了燈火,匆匆忙忙的來開門。

 

老太婆戰戰兢兢的把門開下來,恐怕今天又逃不了忤逆兒子的毒打,那知這位忤逆子,走進門來抬頭一看,嚇得他慌忙的對他的媽媽跪下來納頭便拜,磕頭如搗蒜似的禮拜不休,嘴裡還連稱「弟子某某,拜見觀音老母」,他的媽媽被他弄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還說你不要認錯了,我是你的媽媽,不是什麼觀音老母。他說:「我在南海有位老和尚告訴我,你回去看見反穿衣,倒踏鞋的人,就是活觀世音菩薩,我沒有看錯,你就是觀音老母!」老太婆經她兒子說是反穿衣,倒踏鞋,這時自己看看自己才知道自己衣履穿反了,也不覺啞然失笑起來。

 

七三  知罪愆逆子回頭成孝兒

 

他的媽媽這時才知道觀音大士的感應,教化逆子回頭,現在逆子既然把她看成觀世音菩薩,老太婆也福至心靈起來,理直氣壯的教導她的兒子說:「『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你在家中不肯孝養自己的母親,你那裡能得到好處呢?還想到南海見活觀世音,那裡有忤逆不孝的人能得親見菩薩聖容的?你要知道:那個對你講話的老和尚就是觀世音菩薩,因為你忤逆不孝,恐怕你死遭惡報,所以要你回來孝養老母,就如同拜見活觀世音菩薩一樣的功德。」兒子跪在地上經他媽媽這一頓教訓,忽然良心發現,感覺過去完全不對,不應該對自己的媽媽忤逆不孝,就在佛前發願從此痛改前非,做一個孝順兒子,改惡向善,再也不殺生當屠夫,改業做小生意,侍奉老母,以終餘年。

 

很多人只知道遠廟燒香做功德,而不知孝養父母,和樂家庭,古人說:「堂上雙親你不敬,遠廟拜佛有何功?」讀者看了上面的這一段故事,就知道佛教徒不但是燒香拜佛,更要孝養父母才是真正學佛哩!

 

七四  小姐施衣羅漢乞服

 

某朝有一位宰相的千金小姐發心朝南海,在普陀山大做功德,廣結眾僧緣。因為她有的是金銀鈔票,既到了寶山,當然不能空手而回,她想:「我之所以能夠出生於宰相之門的原因,那就是前生廣種福田,多行布施,修得來的善果。現在既生到富貴之家,若不利用現前的財富,多種福田,去布施山上的清淨福田僧,那豈不是空在人間走一遭嗎?」想定主意,視其寺內僧眾所寡有者,即布施之。

 

小姐一看寺內的和尚,大多數穿的衣服都是非舊即壞的破衲襖,所以她發心每人布施他們一件僧服,先清點人數,開列名單,購布做成,然後按著名單發給每人一件僧服,當分發僧衣的那一天,把寺內所有的和尚齊在大殿丹墀裡,由一人呼名,領衣服的和尚就應點走至小姐面前,由小姐親手施予。本來一人一件,早有預算,可是分發到最後還有一個人沒有分到,她不知此人從何而來,寺中的住持也不認識此人是誰?臨時又沒有辦法做成一份來給他,可是這位和尚蠻不講理的非要衣服不可。他罵小姐看不起他:「為什麼別人都有,而我也是出家人,獨獨沒有我的一份,是什麼理由?」小姐很和善的陪著笑臉說:「大師傅!實在對不起,我們事先皆有預先登記報名的,先報過名的人才有,現在你沒有名字在冊,暫時沒有,俟我另做一份送你好不好?」「不行!不行!我現在就要,我沒有時間在此地等候你做,不然的話,妳把妳自己的衣服脫下來給我,你不肯脫,我就自己動手。」小姐被這位蠻不講理的和尚,弄得哭笑不得,羞慚不已,她深感善門難開,好事做不得,最後被這位和尚纏得沒有辦法,無可奈何的只有把身上的裙子解下來給他,以求無事。

 

七五  宰相爺生瞋下令伐普陀

 

小姐的裙子被這位不知名的和尚強行化了去以後,心中真是羞憤到極點,隨即就下船回相府去了。回家後把在普陀山被那個和尚蠻不講理的強把她身上穿的裙子化去的事件,一五一十的哭訴他的父親,宰相一聽自己相府的千金小姐,居然被一個野和尚欺侮,勃然大怒,大罵不已。在盛怒之下,立刻下令發兵清剿普陀山,帶兵的大將,領了相爺的府印令箭,點齊人馬,浩浩蕩蕩的殺奔普陀山來了。

 

小姐稟明父親以後,回到自己的閨閣繡房裡一看,出乎人意料之外的忽然看見她施給和尚的那條裙子,不知在什麼時候已經又在自己睡的床上擺著,一點都不錯。小姐心慌意急了,趕快奔到前堂,稟告她的父親:「爸爸!奇怪得很,我的那條裙子,明明是我在普陀山,被那個壞和尚硬化了去的,可是我回到自己房中,這條裙子忽然又在我的床上放著,不知是什麼意思?」宰相一聽女兒所稟告的一番話後,到底是一個有見解的人,他說:「這一定是南海的菩薩,變化一個老比丘,親自試試妳有無忍辱施捨的大心,我差去的軍隊,如果殺害了普陀山僧,豈不是造下了瀰天的大罪嗎?」小姐聽了父親的這一番話,既慚且愧,萬萬想不到是羅漢菩薩試我有無施捨的大忍辱心,現在父親因為我的事,已經發大兵去清剿普陀山去了,如果無辜的和尚遭受了殺害,那我的罪過是千佛出世,「不通懺悔」了。小姐這時情不自禁的跪在父親面前,哭起來了,懇求父親火速把人馬追回來,免造惡業死墮地獄,宰相爺自己也怕造罪,親自騎上快馬,打馬加鞭的追上前去,意想在途上,追回自己的人馬,免得到山上驚嚇了山僧。

 

七六  兩個羅漢打上了天

 

老宰相帶領了從人,星夜趕到普陀山附近,路上碰見了自家人馬,已由普陀山回來了,他以為普陀山的和尚已經被他們殺害了,急得像熱鍋上螞蟻似的,一見面第一句首先問:「普陀山的和尚殺了沒有?」領兵的大將搖搖頭說:「沒有!沒有!簡直把我們嚇壞了,我們不敢動手,也沒有這種本領,要殺請宰相自己去殺好了!」宰相聽說沒有殺害了人,這時才鬆了一口氣,不過他的部將誤會了他的來意。宰相又問:「你們到普陀山看見了些什麼?為什麼不敢下手呢?」那位將軍回稟宰相道:「我等奉了丞相命令,發兵到了普陀山,我們兵馬駐紮在兵艦上,我們先上山看個究竟,那知走到前寺,就看見兩個窮和尚在山門外打麻雀牌,我們看了真氣,就想下手殺他們,可是他們還不知死活,自己為了賭錢,互相爭吵的打起架來了,我們想讓他們打過以後再動手不遲,那裡知道他們不是普通的凡夫僧,眼看他們打架上了天,兩個和尚又在半空中相打,越打越高漸漸的高昇到雲端中去了,我們簡直看得發呆,再也不敢把山上的和尚當作凡夫僧看待,他們一定是什麼羅漢現化,遊戲人間,所以我們就領兵而回。」

 

宰相聽完此段談話,念一聲阿彌陀佛,好在你們沒有動手誤殺了賢聖僧,不然我和小女兒的罪過瀰天了。宰相也把在家中所見的事,告訴一番,互相驚歎普陀山的羅漢僧們的遊戲神通,不可思議,羅漢們的行動,不是我們肉眼凡夫所能測量的,這位宰相從此以後虔誠的信仰佛法,保護名山了。

 

七七  普陀山怪人怪事

 

俗說:「和尚不作怪,齋主不來拜」,固然有少數這樣裝魔作怪的壞和尚,但是也有真正不少的很古怪的怪和尚,恐怕每一座名山上都有幾個怪異的和尚,點綴點綴。沒有煩惱顯不出菩提,沒有壞的那裡有好的呢?說起普陀山的怪人怪事也很多,這裡只能略談其一二:在筆者未去普陀以前,聽人說有一個和尚叫小廣東的(廣東人)是一個怪人,有人說他是半仙,有人說他是羅漢,他很少與人說話,甚至三年說不到六句話,既不向人要錢(化緣)也看不見他吃飯;他不但不說話,連你想特意看他一面,都很難看見,他聽見你叫他他就跑,甚至跑上山頂爬上樹,都不給你會面,你送錢給他他不要,縱然接了去隨時轉送別人,再不然丟進香爐裡去。據說他死的時候,是自己到山上尋了一些亂草枯柴,跑到沙灘上,放起一把火來,自己把自己火化了。

 

這裡提起了普陀山怪人,就令人忘記不了的還有一個小羅漢,他本來的名字叫什麼?大家都不知道。據說他過去是一個瘖啞的人,三年說不出一句話來,但他有一位哥哥,聽說還是什麼大寺裡的方丈和尚,因此對他的半啞巴的弟弟特別關心,因為憐愍他的瘖啞之苦,就叫他在更深人靜的時候,至誠墾切的禮拜大悲救苦觀音菩薩,菩薩定能有求必應,有感則通,使他啞病痊癒。小羅漢因此聽了哥哥的吩咐,每天等到開過大禁,大眾睡了覺以後,就開始禮拜救苦觀世音,如是者不斷的拜了幾年,真是人有誠心,菩薩定能隨願感應,小羅漢真的會慢慢的講起話來了。從此小羅漢不但不是啞巴,而且很有人緣,心胸曠達,少病少惱,大有唐朝奉化布袋和尚的風度,全山上下僧俗老幼,沒有一個不認識小羅漢,同時也沒有一個不喜歡小羅漢的,可是因為小羅漢瘋瘋傻傻,全山也就沒有一個看見小羅漢不拿他開心取笑,但從來沒看見小羅漢與人發過脾氣、吵過嘴,他每天老是笑容可掬的對待一切人。

 

小羅漢最奇特的是有一個大肚皮,他的肚子可不能等閒視之,不但能忍受人所不能忍的侮辱,而且還能裝得下人所不能吃的飯食,他和彌勒菩薩的大肚皮不相上下,你沒有飯給他吃他也能夠幾天不吃;你若有飯,不論多少,要他吃下去,他也毫不推卻的全部受下,一粒米不留的裝進他那肚皮袋子裡去,同時,最怪的是不管你是什麼臭不可聞的酸甜苦辣的餿飲食,他也是一掃而光的吃下去,決沒有嫌醜愛好的現象。有的人有意和他開玩笑,看見小羅漢吃下去很多很多的剩飯殘食以後,再提來一大銅茶壺開水,對小羅漢說:「小羅漢!這裡有一茶壺開水,你能吃得了嗎?」他笑笑說:「試試看!」他的嘴對著茶壺嘴,骨碌骨碌的不消一息功夫,已把一大壺水吃得滴水不留,伸一口氣,笑笑說:「還有嗎?」大家都驚奇得敬佩著,這位小羅漢有如此的大肚皮,因此他就名聞全山,無人不知了。

 

小羅漢,還有一個怪癖,他自從拜觀世音菩薩得到感應,會開口講話後,就沒有生過病,每天冷的熱的多的少的,酸的甜的,臭的剩的飯菜茶水吃下去,迎風仰臥,既沒有打瘧疾病,也不瀉肚子,所以大家才稱他是小羅漢,這實在是名符其實,一個應真的傻羅漢。最惹人發笑的是他怕人教他離開普陀山,你罵他、打他、侮辱他,他皆可以忍受,千萬不能說遷他的單(開除他),你如果說:「大和尚(住持)要遷你的單!」他就要和你拼命,非把你拖到大和尚那裡,要大和尚說:「沒有此事,是他們和你開心的,我決不會遷你單的。」他才放下手來,頂禮大和尚而去。我想這位傻羅漢,不願意離普陀的原因,是想暗中保衛名山,示現一個傻羅漢的樣子罷了。

 

後寺有個掛單的老道士(因為普陀山道士道姑,喇嘛皆可以掛單的),這個老道士在後寺掛了二十幾年單,跟隨大家上殿過堂,他每天還念不少的佛經,普賢菩薩行願品,他每天要念一遍,念得很熟,他化小緣的錢,或一月一次,或半月一次,全部送到庫房供眾,已經有七十多歲,看見我們很客氣的合掌讓路,筆者在山上很歡喜與這些人談天,有人說這都是菩薩化現外道來供養佛法,觀音菩薩三十二應,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內中有很多的菩薩是現外道相的。

 

除此筆者也親眼看見幾個老修行,有的不要錢,有的專要錢,不要錢的你送錢給他,他笑笑搖搖頭,專要錢的跑得老遠的向人要錢。佛頂山有一個老修行,他每天到外邊化小緣,要來的錢都放進海青(大袍)袖子裡去,一文也不肯用。一個袖子裡重量約有十多斤,都是鈔票,十年二十年前的鈔票,都在他袖口裏裝著,大票子小票子,法幣,儲幣,金圓券,銀圓券,銀元,角子一切皆有,真是集鈔票之大成,假若你想動他一文,他就和你拼命。他白天化小緣,夜裡拜大方廣佛華嚴經,兩腳站的腳印,印得很深,日夜都看不見他睡什麼覺,幾十年也沒有洗過一次澡,可是他身上也不臭,也沒有虱子,這也可算得上是一個怪人怪事。

 

是在三十七年吧?前寺有一個蒙古喇嘛,在山上掛單幾年,因為北方不平靜,不能回去蒙古,那個喇嘛很好,筆者在前寺任知客時,就在那裏隨眾上殿過堂,後來客堂成就他,有一間小房子給他住在裡邊,自己可以自由用功,他白天也是化小緣,或者隨眾出坡(做事),夜裡拜八十八佛,磕大頭(密宗五體投地),持密咒,念佛。忽然有一天自己知道要往生西方,在未死以前兩小時,還在街上化緣買蠶豆吃,回去即往前寺雲水堂,與一些老同參告別要回去,他們以為他要回到蒙古家鄉去,勸他不能回去,路上不好走,他說不是的,我要回到西方去;又到客堂向知客師告假,回去把香燭點起來拜了幾拜,上床盤膝打坐被單往身上一裹,眼睛一閉,就往生西方去了。筆者曾親自去看他死後的樣子,坐在床上,如入禪定,一樣的安然不動,他就這樣子坐化了。像這些都可以說他有一點怪異。

 

我們要知道,一個菩薩道場,既然示現在人間,他就離開不了人間的社會相!無論是好是壞,是神是異,我們最好不必起分別心,凡夫的心境,終是不能測量菩薩境界的!看這些怪人怪事,以我們人世的一點小聰明,或小知見,豈可加以批評呢?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LMUNDO&aid=462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