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2/03 15:51:17瀏覽593|回應6|推薦3 | |
石之瑜的一貫論調,就是台灣的兩岸政策被民進黨主導,而民進黨被獨派主導,國民黨只是跟在民進黨的背後,拿香跟著拜。 他的另一個論調,就是在台灣的外省人,因為外省人的原罪,以及選舉的壓力,而支持半吊子獨臺。 他把所有的台獨思想,都簡化成製造仇恨。 另一方面,他對王毅的「存大異」的戰略思考,化約為對台獨過於浪漫。 . 我的看法: 台灣的選舉,的確對於兩岸關係造成了影響。 主要是兩黨都用中國來製造恐懼。 國民黨的做法,是強調中國會武力犯臺,來恐嚇台灣民眾。 民進黨的做法,則是誇大了中國的威脅。 . 不過我不覺得台灣逐漸形成的國族認同,是民進黨或國民黨炒作的結果。 我認為其中最大的力量,來自中國對台灣的文攻武嚇和外交打壓。 石之瑜認為庸俗的民主政治,被台獨思想所牽制。 我覺得恰恰相反,民主政治反映了民意,而政治人物必須回應民意。 民意很清楚,沒有認為自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民,沒有認為自己不是中華民國的國民。 台灣意識的增長,與台灣認同的一致,是中國未能以「合情合理安排」的態度來處理中華民國台灣的國家地位的結果。 . 兩黨都必須擺脫恐共的想法,以及把中國,以及兩岸關係作為選舉工具的做法。 參考:《少年Pi》看兩岸關係 統獨根本是個假議題。人民逐漸認清,台灣不能代表中國。 這並不是台灣人是不是中國人,或台灣是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的問題。 中華民國也不能代表中國。 如果中華民國不能代表中國,中華民國是什麽? -- 我認為十八大後的兩岸關係,最大的意義是中國的領導人樹立了方向,王毅意欲實現,而台灣的政客們卻始終保持著以兩岸關係來操作自身在台灣選舉中的利益的想法。 石之瑜依然嘩眾取寵,而張亞中依然以浪漫的態度繼續提不切實際的兩岸一中夢想。 這些學者對兩岸關係動向的不正確解讀,反而形成了兩岸關係發展的阻礙。 我的舊文章: 我對石之瑜的《民進黨為何還是能贏取選票?》一文的感想 這是我對《石之瑜:為什麼台獨份子不希望野草莓散去》的看法 3. 兩岸不能在歷史框架中打轉 這是我對石之瑜《蔡英文的歷史框架與責任感》一文的個人看法。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