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8/02 23:00:37瀏覽655|回應5|推薦1 | |
報載: 李登輝表示,五千年來中國歷史都是以皇帝為中心,再來才有內外臣、領土、化外之地,這是「法統」,只有皇帝,沒有國家名稱的觀念,是到孫文革命後才有「中華民國」的國家名稱出現。 現在兩岸領導人都還停留在清末的思想,尤其台灣這邊更有趣,自己講中華民國,卻不知道中華民國要做什麼,而且到了中國都不講中華民國,只講一中,拍馬屁也不必拍成這樣!當領導人應該要能明白說出「我是中華民國的領導人」,態度要很清楚才對,如果只是一味迎合大陸,缺乏歷史認知,只會被中國看不起。 感想: 李登輝的觀察很敏銳。台灣基本上沒有統派,只有出賣自己的國家以圖自身利益的買辦。 處處利用中國來威脅自己人民,最終目的就是換取自身的利益與獲得權力。 這些人心中無台灣也無中國。 在台灣吃不開,就跑到中國招搖撞騙。 有些人,特別是過氣政客,每每以台灣的代表自居,事實上他們自己也知道,他們的言論在台灣毫無市場。 他們以為台灣人好欺負,也把中國人當猴子耍。 其實中國在大國崛起的過程,最需要的就是穩定與發展,他們在台海故意製造不安,拿民進黨、臺派來刺激中國,在中國造台灣人的謠,故意曲解愛好和平,只是想找個出路的台灣人。 另一方面,他們拿著雞毛當令箭,骨子里以中國的代理人自居,狐假虎威狗仗人勢,每每在選舉時,大打恫嚇牌,他們口說民主,其實是骨子里有著反民主的心態。 我認為他們不但被中國看不起,中國根本是不堪其擾。 -- 李登輝認為,中國和台灣的關係,不應該吵架,要有新的處理方向;現在中國推「三加一」,就是台灣和一國兩制的香港、澳門,再加上中國,要組成「南華經濟合作區域」,這是中國的說法,他們都還沒提到一中,但台灣卻進一步說成一中。 完全贊同李登輝的看法。 其實談經濟合作是比較實際的。 中國、台灣歷史上並沒有什麽冤仇。 康熙視台灣為化外之地。 晚清卻又經營台灣,第一條鐵路就是台灣的台北到基隆的鐵路。 大清國割讓台灣也絕非自願,情非得已。 兩岸成為想英美兩國般的兄弟之邦,應該不是難事。 不應該以國共內戰的思維來處理兩岸。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