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看了不要讓「台語」害死台灣的想法。
福建廈門人講的話跟台灣人講的一模一樣。
到來自中國的朋友家唱卡拉OK,唱「台語」嘛A通。
早上遇到來自廈門的老太太,每天攏嘛昔用「台語」來打招呼,寒暄。
那有什麽「台語」,
「台語」根本是閩南語。
跟大陸朋友聊天,「你們台灣話」指的是台灣人講的國語。
台灣人講國語,句尾常有尾音,特別是女生講話。
特別有禮貌,有些用字不一樣,有些字發音不一樣。
「台灣話」不是什麽「台語」
福佬沙文主義的老台灣人,想討回什麽正義,可惜時代的變遷太快。
很遺憾,從海外看台灣,我覺得這個五毛黨說的可能沒什麼不對:
台倭綠畜左一個台灣話,右一個台灣話,口口聲聲台灣話,狗屁的台灣話,根本就是“閩南語”、“福建話”中國的方言、土話,閩南語是中國八大方言之一。閩南話這個難登大雅殿堂的中國土話,只有那些沒水平、沒素質、沒教養的土包子、鄉巴佬才會說這樣的話,在台灣民進黨、中南部最多這種人很多人講這樣的話,所以中南部很多愚昧無知的土包子、鄉巴佬,沒主見、沒素養,總是容易被惡勢力愚弄、操控而使得台灣的民主烏煙瘴氣的。
閩南話本來是高雅的語言,文字其實就是中文、古文。
閩南話的發音,用來讀唐詩,比國語要押韻。
在國民黨的統治下,把它叫成台語、台灣話。
語言的詞彙不足,日常生活可以,無法用來學習複雜的現代知識。
語言的使用範圍、場合、地點,決定它的命運。
2014-03-02: 在臉書看到了一些新的資訊:
1. : http://sinology.info/new_page_28.htm#9
関於河洛之説。請參閱上述網站。
2. : http://wisdombox.org/Hodialect.pdf
河洛話是唐朝的普通話。
現在説的mandarin是満州話。即清朝之普通話
3. : 蔡正元所看的可能是大陸的wiki
“Hok-loh”
“鹤佬”这一个词汇,事实上是“Hokloh”这个音的翻译字。关于这个音相对应的汉字是什么、是否有固有汉字,学界还一直在争议当中。基本上,“Hokloh”指的是一种语言的名称,也顺便指涉讲这种语言的人群。
连 横将这个音翻译为“河洛”,并认为“Hokloh”是“河洛”二字的讹音(见洪惟仁 1987,131)。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河洛”这个语汇也得到台湾官方的喜爱,因为这个字所影射的,是这个语言和这群人是从中原的“河洛地区”南迁而来 的,比较符合国民党自认为是中国正统的心态。此外,国民党官方也喜欢将这个语言称之为“闽南语”、将这群人称之为“闽南人”,因为这样也有源自中国的弦外 之意。然而,根据洪惟仁(1987,131)从语音学上的考证,他却不认为“Hokloh”这个音等同于“河洛” (hô;-lo̍k),因为“洛”字属于入声字 (lo̍k),k是典型的入声尾韵,而“lo”则是上声音,两者并不一致。
另 外一个比较可能的翻译是“福佬”,这个语汇被认为是客家人对该语言和该族群的称谓,即“福建佬”的意思。然而,“福佬”的客语汉字读音是“Fuk- lo”,但客家人对鹤佬人的称呼却是“Ho̍k-lo”,以致于客家人常借音写成“学老”或“学佬”。另外,洪惟仁认为这一个“佬”字,基本上有轻蔑的意 思。因此,洪惟仁对于“Hokloh”这群人会不会以“佬”字自称,也觉得有问题。也就是说,“Hokloh”里面的“lo”,是不是就等同于“佬”,他 也非常存疑(洪惟仁 1987,132)。
因 此,洪惟仁(1992)建议另用“鹤佬”一词来翻译“Hokloh”这个音,借其音而不论其义。基本上,这个建议已经得到不少学者的回响,比如说施正锋 (1997,99)、黄昭堂(1994,224,注19)等,都同意这是比较恰当的处理方式。我们在这里将沿用他们的意见,用“鹤佬人”这个语汇来指涉 “Hokloh”这群人,用“鹤佬语”这个语汇来指涉这群人所使用的语言。
其他较不流行的写法包括“欧骆人”、“貉獠人”等。
4. :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h32B-UXFtuoxOEbK5s1_6e58Dky196ycLvSSHG2Tl0_4dW3FlDZ6ZHEjXYOmOq5H65v1Dgti7pfbI2erj01T_yUy6N19q0dZi7XfctiMuLa
1813
上述文章講述閩南文化的演變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