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4/28 17:21:16瀏覽1503|回應4|推薦1 | |
聯合報社論談蔡英文的罩門,這是我一直很想談的題目。 我認為蘇蔡許三人的政見,都有一樣的問題,或者說,台灣的主流言論,都有一樣的問題,就是想要透過社會福利政策來保護窮人,認為貧富不均是個大問題,而有「仇富」的傾向。 今天台灣面臨的是國際化的環境。台灣的產業要面對國際的競爭,台灣的人才要面對國際的競爭,而國家和國家之間,也要面對人才、資金、企業、技術、產業群組的競爭。 財富的集中化,是全球的問題,大前研一在多年前就提出了M型社會的觀點,美國也有中產階級的焦慮。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單純的、國家內部所得分配的問題。 基本上,全球化的影響是在一個國家中的有些人或者說有些產業,在國際上有競爭力,而有些人或者說有些產業則沒有,有競爭力的人不是因為壓榨沒有競爭力的人來取得財富的。這種情況當然有可能發生在國家間,不過多半是在產業、企業,以及個人的Level。 台灣在面對全球經濟時,不該要對富人,採取過度的反應。我認為台灣人應該慶幸台灣還有富人,在全球競爭下,還有人能參與國際分工。我認為強調人才培養,強調機會的均等,主張以社會福利的方式來照顧貧窮都是對的。不過當面對「豪宅」時,不要認為富人、豪宅是造成房價上漲的原因,不應該有一絲一毫的「仇富」的傾向。 當然沒有人笨到會在政見裏「仇富」,但如果利用人們「仇富」的心理,而爭取到選票,當選後,又被「仇富」的心態而牽著鼻子走,做出「仇富」的的政策,對台灣的發展是不利的。 參考連結: 張清溪:蘇蔡大談社福政策 財政負擔不起 我認為另一個不健康的心態是「對國內的勞工採取過度的保護措施」。當全球各國都在比賽誰能吸收更多更好的人才時,只有台灣,一直有似是而非的言論,一直認為「外勞會取代我們的工作機會」或者「外勞會讓我們的薪資變低」。我認為台灣迫切需要有策略性的引進外勞的政策。外國人才基本上是補不足的。 假設一個產業需要A,B,C三種人才,A和B人才,台灣有,而C則不足,如果不足C,產業就外移了,而A和B也就失業了。我覺得應該避免因過度保護C,而害A和B失業。 從C的觀點來看,工人越缺,我薪水越高,自然會要求保護的政策,抗議的力道也不會弱。但有誰能幫A和B抗議呢? 最後人才只好轉業,或到中國去發展了。 要找出每個產業裏的C型人才不容易,但極具策略性,對台灣的經濟發展是關鍵。 一昧的「對國內的勞工採取過度的保護措施」,對台灣的發展是不利的。 我的相關文章: 國際醫療專區 提振台灣經濟要靠外勞 一篇好文章(連結): 中時社論-民粹思維 拖垮台灣人才競爭態勢 12655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