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7/01 07:24:57瀏覽16705|回應11|推薦53 | |
變形金剛這一系列的電影其實有點爛(後記:除了《大黃蜂》,都要怪Michael Bay以前亂搞),但是一堆金屬碰撞呯呯碰碰的快感真爽,票房一定好。 變形金剛是許多來自外星的機器人,影片中也叫他們「非生物形態外星人」。他們有自己的意識,個性有邪有正,最愛把地球上的大都市當作他們的戰場。咦~想一想~會有「非生物形態外星人」嗎?如果有一架飛碟今天降落在地球上,飛碟的門漸漸打開,你覺得即將走出來的是大頭大眼的小綠人,還是個金光閃閃的機器人? 如果真的有外星訪客造訪地球,他們九成九九是機器,不是生物。 讓我們來看看地球的例子: 地球目前的科技發展史,就是人類與電腦距離越來越近的過程。電腦在20世紀中開始具雛形,當時的IBM大老闆華生(Thomas Watson)在估計未來走向時,說:「全世界對電腦需求大概只有五台。」50多年後,個人電腦卻已經進入每一個家庭裏,今天的一個光學滑鼠裏的運算能力就超過50年前的IBM電腦,誰的運算能力好誰就是贏家。 第一台現代電腦:1944年的“Harvard-IBM Mark 1”。現在陳列在哈佛大學校園裡。 不久後網路把每個電腦連接起來,資訊知識的傳播就在彈指之間,誰能連結更多資訊誰就贏了。 有多少老人看過這個東西:第一個普遍被使用的網路瀏覽器,NCSA的Mosaic,讓許多人第一次見識到網際網路。 接下來的電腦功能越來越強,但是長得越來越不像電腦,我們也不再叫它們電腦。一個人若有一天忘了把它帶在身上,那一天的生活真是如喪考妣!大家應該都承認,大多數的人都愛時時刻刻掛在網上,年紀越輕這個傾向越顯著,巴不得活在網絡世界裡,讓手機和上面的社群通訊App成為生活必需品,誰能一手掌握更多資訊誰就是贏家。 喂喂喂,你們不用手機一下會死喔。對了,手機其實是功能強大的電腦,你若帶著它回到50年前,美蘇兩國會為了搶奪它不惜打核戰。 到了今天,電腦就在人們的眼鏡(Google Glass)上、手錶(iWatch)裏,不需要鍵盤,只要說一句話、眨個眼睛、或一個手勢,就能藉著它們與全世界溝通,越來越貼身。誰能隨時隨地操控更多資訊誰就是贏家。 有了Google眼鏡,你就可以把電腦螢幕和個人隨身秘書帶著走。 如果我是Apple的高階主管,我會努力推動「智慧帽子」,利用帽子上的電極讀取腦波,人們就可以運用念力操作電腦、動力服、車輛和各種機器,當然也可以連結到網路上,今天處處可見的鍵盤、滑鼠、甚至觸控平板都可能和當年的打孔卡一樣銷聲匿跡,誰能更輕鬆的操控現實的世界誰就贏了。 研究人員(最左邊坐者)戴上佈滿電線的頭套,用「念力」遙控小型直升機穿越障礙。(圖片來源:BBC,University of Minnesota) 上面的智慧帽子雖然聽起來不錯,但是傳輸速度太慢,而且不能連結到腦袋深處掌管學習和記憶的區域。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把電線插入腦中。這不是什麼科幻情節,現在的人工耳蝸、人工視網膜都是把許多微小電線連結上神經以恢復聾人、盲人的感官。為了減輕帕金森氏症的症狀,還可將電線深深插入腦中,利用電流矯正腦部活動。雖然這些技術需要動腦部手術,只適合重症患者,但是在本世紀中可能開始有為一般人腦中植入3C產品。這將是人類歷史上的轉淚點,從此以後資訊可以如同第六感似的傳播,知識的學習會類似《駭客任務》裡的情節,下載武功祕籍到腦中就變成武林高手,雲端的資訊可以直接存到腦海裏,傳統的教育制度慢慢失去了意義。這時候的人類演化成半人半機械的賽博格(cyborg),一開始會有人抗拒這個技術,但是拒絕植入腦中晶片的人將會明顯落後在歷史的洪流中。 電影《駭客任務》裏面的每一個人頭上都有插座,連上中央電腦“Matrix”的虛擬世界。 哈佛大學的人腦-電腦介面“BrainGate”,在一名殘障女士腦中植入晶片,讓她以「念力」控制機器手臂,癱瘓後第一次不用他人幫忙就能自己喝咖啡。(圖片來源:哈佛大學) 下面這個影片說明人工視網膜的原理,附在太陽眼鏡上的小攝影機把影片以無線傳輸到植入的人工視網膜,再由神經傳送到大腦。只要把這個技術稍微修改,就可以讓人有「陰陽眼」,讓人離開現實世界的紛擾,漫遊在Youtube、Facebook、或是電動玩具的虛擬世界裏。 影片來源:Second Sight 順便預告一下:號稱第一屆「賽博格奧林匹克運動會」(Cybathlon)將在2016年於瑞士蘇黎世舉行,歡迎半人半機械的朋友報名參加。 有沒有可能產生把人腦植入機械,好像機器戰警Robocop?我想不出任何誘因。 “Cyborg”已經很科幻了,但還是有個問題:有機的生物體難免生老病死。釜底抽薪的辦法就是完全機械化。既然那時的腦與電腦已經充分連結,或許在下個世紀,有少部分富翁會在臨死前會把自己的意識全部上載到電腦裡,讓自己在電腦裡活著,肉身死後還能長生不老。把“我”複製到電腦裡變成另一個“我”,“我”死後另一個代替“我”思考的“我”,“我”是誰?“我”的定義是什麼?哎,不談哲學了。 現在好一點的家用電腦的CPU可能有七個核心同時運算,超級電腦有數萬個CPU同時運算,但是人腦有上百億個神經細胞,更有上百兆個神經細胞的連接(synaptic connections)同時工作和記憶存取。2013年日本的科學家曾經用超級電腦運算40分鐘,花了8000度電力,只能模擬人腦一秒鐘的工作。電腦比起人腦還是有一段距離;但是科技雖然日新月異,電腦趕上人腦只是遲早的事,下個世紀人類的科技應該能夠了解人腦,甚至複製人腦,再加上人工智慧和電腦本來就擅長的數學運算,這種新型無機“生物”的能力遠超於我們的想像。 人腦(和鼠腦)的運算速度和記憶容量仍然超過超級電腦。(圖片來源:Wired) 文明一開始是由有機生物所建造,但是當科技進步到一個程度,各種的競爭壓力會讓這些生物體會慢慢把自己與機器整合在一起,最後終於被機器取代。文明以有機生物的方式存在只是過渡;最後的歸宿是智慧的機器。 電影《全面進化》(Transcendence)裏面的主角死後,他的同伴把他的意識上載到電腦裡,結果電腦擁有他生前所有的知識,卻沒有他的善良。 換個話題,來談談星際旅行吧。 今天人類最快的太空船速度不到光速的0.01%,要花好幾萬年才能到達最近的星系,上面若是有坐人,到達時屍體早就腐爛光了。除非太空船的速度能夠超過光速的99%(依照相對論,時間會被壓縮,一個50年的旅程對船上的人卻只有8年),否則星際旅行對於會老化、死亡的生物都沒有意義。99%光速——別以為它很簡單,當今全世界一整年產生的能源集中起來,也只能把一輛小客車推動到99%光速。一個文明若想要有科幻電影等級的大型星艦,即使有核融合反應爐也遠遠不夠,恐怕必須先擁有操作、利用恆星能源的技術。地球文明如果有幸能不斷進步,也要好幾個世紀才能達到這個科技水準。 ↑ 一群英國航太科學家在1970年代世紀設計的核融合引擎太空船Daedalus,設計的條件是在一個世代之內把太空船送到5.9光年外的星系,結果是這樣的一個龐然大物。即使核融合的效率遠遠高於傳統的化學火箭引擎,太空船90%的重量都是燃料,速度只有光速的7%。旁邊用來比較大小的是人類至今最大的火箭:登陸月球用的農神5號。(圖片來源:Adrian Mann) ↑ 不要被NASA最近發表的超光速「曲速引擎星艦」想像圖給唬了,那個「曲速引擎」目前充其量只是數學公式,而且還需要有「負能量」的奇異物質才行得通,但是看起來真的很酷!(圖片來源:NASA) 總之,一個文明要演進到「非生物形態人類」、「非生物形態外星人」並不會太難;遠在發展到有能力探訪另一個星球之前就可以做到。更何況機器的有生之年長得很,即使星際旅程耗時千萬年也無所謂。如果有一天飛碟造訪地球,走出飛碟的應該比較像變形金剛(或是飛碟變形成變形金剛),但比電影裡的變形金剛有智慧多了。 當然,您也可以放鬆大腦,不管什麼外不外星人,看一場刺激又不用大腦的《變形金剛》再說! 參考資料: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