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2/16 16:52:32瀏覽887|回應7|推薦3 | |
疫苗信心危機 涂醒哲 疫苗信心危機已經是事實,H1N1新流感和SARS不同的是H1N1流感有疫苗可用,SARS沒有。同樣是新興傳染病,沒有疫苗可做防治工具的SARS在幾個月內得到控制,甚至在全世界絕跡(根除),而H1N1流感不但沒有根除,且成為在地化(endemic),可以確定每年將會出現在世界各地,當然也包括旅遊頻繁的台灣。H1N1雖然有疫苗可以用來防治,但卻引起疫苗信心危機,且餘波盪漾,我們想知道的是,為什麼H1N1新流感疫苗為何會引發信心危機?尤其在台灣!疫苗信心危機會不會波及其他傳染病的預防?讓國人不敢施打各式疫苗?怎麼樣才能減輕信心危機? 楊志良前署長在離職前一天,使出一招「狀告媒體名嘴」的回馬槍,逼新任邱文達署長處理此震撼彈。官告民,行政權告媒體第四權有效嗎?可以減輕疫苗信心危機嗎?在成熟的民主社會中,除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外,媒體第四權也是建構社會繁榮安定的重要力量,現在楊志良前署長挾行政權告媒體,要求司法權作裁判,這是民主政治的大事。身為立法院內立志作一個專職專業全方位立委的涂醒哲,以其創設疾病管制局擔任過局長及衛生署長之經歷,不得不對此事表達關切。另外擔任過社福衛環委員會召委的劉建國委員、簡肇棟醫師立委也共同關切此議題。 李慶雲教授領導的台灣疫苗推動協會,長年來推動疫苗工作,從推動疫苗相關研究、疫苗醫學知識之推展、疫苗政策的擬定、疫苗注射實務之推動以及疫苗受害的避免及救濟,李教授均是醫界的共同導師,被尊為「台灣疫苗之父」。對H1N1新流感疫苗所產生的疫苗信心危機,當然十分關切,也希望藉由此次公聽會,台灣疫苗推動協會能協助社會,減少信心危機,讓專業出手而非司法介入,才是公共衛生的正途。 台灣財團法人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在賴靜嫻董事長及盧世祥執行長的辛苦經營下,長年對媒體亂象批評不遺餘力,以科學性的方法研究、分析各種媒體報導新聞的方式,定期報導媒體違背社會公益、公義及媒體專業規範的調查結果。對H1N1疫苗信心危機,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當然也極為關注,尤其對楊前署長官告媒體的舉動,是在解決新聞公害?還是在製造另類公害?會不會有寒蟬效應?會不會反而增加民眾對疫苗之不信任感?這些都是我們要探討的問題。 因此,我們三個單位今天在此舉辦疫苗信心公聽會,希望能以理性的探討協助解決這件感性的議題。 邀請貴賓: n 行政院衛生署疾管局張峰義局長 n 台大醫院小兒科李慶雲教授 n 台大醫院小兒科李秉穎醫師 n 國家衛生研究院蘇益仁教授 n 馬偕醫院黃富源副院長 n 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董事長賴靜嫻 n 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執行長盧世祥 n 資深媒體人鍾年晃 n 資深媒體人何博文 ~~~~~~~~~~~~~~~~~~~~~~~~~~~~~~~~~~~~~~~~~~~~~~~~~~ 「疫苗信心危機公聽會」新聞稿0216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因疫苗施打績效不佳,而於卸任前對包括大話新聞主持人在內的多位來賓進行提告,引發社會大眾關注,該事件至今仍然持續延燒。究竟造成民眾對疫苗施打失去信心的原因何在?媒體?官員?醫界?人民自身?疫苗?政府?政府機關對媒體提告可以挽救疫苗的信心危機嗎?還是反而火上加油?針對疫苗所產生的信心危機,又應如何來加以改善及避免其再發生?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立法委員涂醒哲、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本於其民代職責、新聞專業,及醫療專業,特於今天共同召開「疫苗信心危機公聽會」,邀請官員、學界、醫界、民間新聞團體、資深媒體人,共同來探討此一議題。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局長張峰義表示,疫苗的角色及安全性對於現代國民健康非常重要,例如這波流感,未接種當季疫苗者,其流感重症發生機會為接種者之八點八倍,死亡率則為四點三倍。疫苗雖非百分百安全,但相對來說是較安全的,可能的副作用,也會因年代及技術的不同而有不同。 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則表示,根據2010年至2011年的統計結果,疑似H1N1疫苗接種而死亡的,經過審議結果均與疫苗無關,疑似接種疫苗而流產、死產的26件中,25件無關,1件無法排除,疑似接種疫苗而引發其他疾病的397件中,只有3件有關,322無關,72件無法排除,相較起來,H1N1疫苗仍屬相當安全的疫苗。 立法委員涂醒哲表示,疫苗信心危機已成事實,去年施打疫苗獲得多少效益?至今仍沒有結果。究竟造成疫苗信心危機原因為何?誰要負責?有人認為是媒體理盲濫情,危言聳聽,所以媒體該負責;有人認為是官員怠忽職守,論述不足,故官員該負責;有人認為是醫界部分醫師都不打不配合,敢SAY NO,故醫界自己該負責;有人認為人民只聽媒體言論,不聽政府勸導,該打而不打,故人民自己該負責;有人認為疫苗本身品質就有問題,真的絕對安全?廠商躲起來,讓人民懷疑疫苗的品質;有人認為政府替國光背書,有官商勾結之嫌,故政府應該負責。不論何者,今天公聽會的目的就是希望能提升疫苗的信心,不要因此而波及到其他疫苗。涂醒哲表示,民主國家有四權,行政、立法、司法及媒體,今天行政去告媒體,還請司法權來裁判,立法權自然有責任出來反映各界的意見。至於疫苗的信心危機要如何改善?涂醒哲認為可從「疫苗研發之藥政管理」、「疫苗危害的專業判斷」、「疫苗推廣的行政效能」來著手。 被尊為「台灣疫苗之父」的台大醫院小兒科李慶雲教授則表示,過去疫苗是針對兒童而作的,問題較少,而疫苗會引起過敏,但因而導致死亡的比例,則是很低的。最近楊志良告媒體,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總的來說,對於疫苗的安全性及功效,政府應對媒體多加說明及解釋。 資深媒體人鍾年晃則表示,監察院以隱匿狂牛症疫情為由糾正衛生署,顯示政府不是不會犯錯,楊前署長對於監院的糾正竟回以「不要理它」,這樣的態度適當嗎?站在媒體立場,政府當然會犯錯,媒體所討論的案例並不是捏照出來,而是有憑有據的,疫苗施打是公共政策的問題,去年衛生署若能開誠佈公回應外界對疫苗質疑,今天這事就不會發生。鍾年晃說,當年SARS發生時,對台灣的震憾遠勝新流感,媒體同樣對SARS防疫提出許多問題,當時的蘇益仁及陳健仁並沒有向媒體提告,當時資訊溝通亦是充分的,何以今天衛生署會有提告媒體的動作?可見政府的態度才是最大的問題。鍾年晃並語重心長的認為,對於疫苗施打,衛生署不能把所有CASE都當成是科學統計,應多點人道關懷。 國家衛生研究院蘇益仁教授以當年面對SARS疫情及相關疫情的經驗指出,SARS發生時,他將包括學界在內有不同意見的人士一起納入防疫體系,變成防疫的同一陣線,這樣才是正確作法。至於對楊署長控告媒體一事,他不能認同,但對於國光疫苗,他認為應為國光說句公道話,因為它為國家的疫苗發展打下基礎。最後,蘇益仁給政府良心的建議,以後面對防疫作戰,不要將民間的不同意見視作反對,一定要將學界及民眾變成是政府防疫的共同伙伴。 資深媒體人何博文則認為,媒體不是政府的傳聲筒,更不是政府的文宣工具,媒體與政府的角色是對立監督的,媒體把政府不願公開的資訊加以發現,政府作回應、澄清或改進,最後受益的就是人民。何博文以當年跑SARS仁濟醫院新聞為例,當時的政府對於資訊是即時主動公開的,這有利於控制當時的疫情,受益的就是全國民眾。相反地,楊署長的態度就令人無法茍同。何博文並以收視率與疫苗宣導的關係表示,大話新聞收視率高,楊志良更應該上節目來宣導他的政策,效果最好,但楊卻不願上該節目,反而去告媒體,這樣如何能讓民眾信任政府? 台大醫院小兒科李秉穎醫師表示,民主開放社會,本來就會有媒體監督質疑政府的權利,愈負面的新聞愈會吸引大家注意,重點還是政府要如何與媒體溝通。 身為預防接種災害救濟委員會(VICP)一員的中華民國感染症醫學會黃富源理事長則認為,為讓外界更能了解委員會審議的過程,他建議應將具有代表性的媒體人及新聞監督單位也納為委員,以讓資訊更公開。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