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0/04/23 21:36:06瀏覽454|回應0|推薦0 | |
北縣一名離婚男子靠打零工,獨自撫養老母親與兩名就讀國小的兒子,一家四口住在月租僅兩千元的磚造矮房,三餐常靠學校的剩菜剩飯。 悲慘世界5 【摘要4.23.2010 蘋果 李俊賢、劉永仁、黃楷棟】北縣一名離婚男子靠打零工,獨自撫養老母親與兩名就讀國小的兒子,一家四口住在月租僅兩千元的磚造矮房,三餐常靠學校的剩菜剩飯。 窮爸爸因繳不出電話費、有線電視也被斷訊,疑自覺日子過不下去,昨用電線自縊,老母親撫摸兒子遺體痛哭:「我兒啊!怎麼這麼傻!」 參考資料: 失業風險、工資下降將是台灣勞工的夢魘【摘要4.23.2010自由社論】近年來,隨著台灣與中國的經貿關係愈來愈密切,台灣的工資水準明顯被中國拉低了。為此,國人的消費能力萎縮,內需市場一直無法大幅提振。 現在,台灣的實質薪資所得倒退到十三年前的水準,失業率則大幅上升,未來兩岸簽署ECFA,台灣的工資勢必會進一步被中國拉低,或者,台灣原本應該有的工資上漲率會因此降低。馬政府「大專畢業生企業實習方案」的22K,儼然成為新的工資參考標準,如果台灣產業繼續外移,失業率繼續居高不下。 就此而言,台灣應該積極努力的,不是與開發中、低工資的中國簽署ECFA,而是以提振國內投資為前提,與已開發、高工資的國家簽署FTA。唯有如此,台灣的產業才會被進步國家拉抬而持續升級,台灣勞工的工資也才可能跟高工資國家向上看齊,這才是企業與勞工的雙贏模式。 相反的,台灣只求與中國簽署ECFA,經濟鎖進一中共同市場,企業失去升級的機會,且隨時會受到中國的政治干擾,而台灣勞工則面臨失業風險提高、工資水準下降的陰影,這是企業與勞工的雙輸模式。 換個角度來看,兩岸簽署ECFA,中國獲得台灣較高的技術,注入經濟成長的動力,就業機會大為增加,勞工工資也水漲船高。若干年後,不求上進的台灣企業,難免因技術被中國學去而遭淘汰,等於是自掘墳墓。馬政府一頭熱的ECFA,根本就是「以中國為主,對中國有利」的犧牲台灣之舉。 財政部所為何事?【摘要2010/04/22 聯合晚報】一坪三百多萬、總價達七億的「豪宅」,單筆刷卡七千萬的珠寶消費,這些近日的新聞焦點標誌了同樣一件事:台灣不只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而且有錢人對於財富與奢侈品的追求到了無限上綱、無所掩飾的地步。 有錢不是罪惡,社會貧富差距拉大也非台灣獨有的問題。不過,台灣曾以「均富」成就而被讚譽為經濟奇蹟,近年來的財富分配問題卻惡化快速,嚴重程度已在日、韓等國之上了。 更糟的是,問題不是「有錢人更有錢」這麼單純,而是稅賦制度的漏洞,造成很多人的巨額財富不必繳稅,受薪階級卻完全跑不掉所得稅的義務。簡單說,貧富差距拉大,相當程度是由於稅賦不公作了幫凶。難怪有人批台灣成了「不義之島」。然而,政府對此問題惡化的輕忽、懈怠,遲遲拿不出對策來。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如今成了政府官員中最關心房市脫序的人,幾度發言試圖阻遏土地炒作的不當趨勢。然而,央行主管的貨幣政策,並非有效管制土地炒作的主要力量。各銀行的房貸機制和條件也自有市場考量,中央出手輕重不易拿捏,很可能反而造成其他的後遺症。 政府對土地和房市政策,理應有一套通盤的想法和作為;但正本清源,還是應以稅賦制度的改革作為財富重分配的手段,明白標示政府追求公平決心。 今天真正的問題,是財政部財稅政策的制定與執行,都未能跟上社會變動的脈絡。政府對企業的營業稅大減稅,動作很快;對遺產稅大減稅,動作很快。但對比之下,證所稅問題沒人敢碰,所以股市翻滾的人繼續賺大錢;房地產交易只照公告現值課稅,投資客賺飽飽,從來不必管什麼「漲價歸公」。 所得稅制沈疴更是長年依舊。如今由稅而衍生出的問題,已不只是國家財政惡化,而且助長了社會上的投機風氣,一般人對社會不公義的怒氣更是形成巨大民怨。 說再多話,又有甚麼用呢?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